顧夢怡
文藝復興,這充滿魔力的四個字。思想的解放,文化的碰撞,一個又一個永遠不能磨滅的名字留在了人們的心中。擺脫了中世紀的重重枷鎖,人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欲望在此時達到了空前的地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最風靡的家庭獨奏樂器——琉特琴,在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期間迎來了它最為輝煌的時期,其中更是以約翰·道蘭甜美善感的琉特琴樂曲為翹楚。
我們總是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作為一名文藝復興晚期的作曲家、琉特琴演奏家,約翰·道蘭可以說是在琉特琴界里最當之無愧的全才。他并非幸運兒,在錯誤的時期成為了一名天主教徒,使得他錯過了在信奉新教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宮廷里擔任琉特琴樂師的機會,只得遠走丹麥宮廷。他也曾深陷間諜丑聞,周旋于羅馬教廷與英國皇室之間,歷經(jīng)數(shù)年才得以重返故里。即便如此,道蘭的天賦與才能仍然像一盞明燈,指引著當時的聽眾沉浸于其美妙絕倫的樂曲中。
關于約翰·道蘭最廣為人知的贊頌詩莫過于在1598年,詩人理查德·巴恩費爾德寫下的十四行詩中的一句:“道蘭待你們不能更好,此曲只應天上有/他的琉特琴讓人魂牽夢縈?!薄o論是從這極高的評價,還是從道蘭音樂本身來看,我們都可以看到當時他不僅有著高超的演奏技巧,更是擁有著美妙的音色。我們可以非常確定地說,道蘭的音樂是不可復制也是具有強烈渲染力的。道蘭德用六弦的琉特琴締造了一個時代,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音樂財富。
說到文藝復興后期,我們不得不提當時的另一名巨匠,獨一無二的莎士比亞。莎士比亞與道蘭只差一歲,時代的大背景像是偶然,亦像是必然,給了這兩位大師除了相仿的年齡之外另一些的相似之處。我們都知道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欲望很強烈,他會年復一年地修訂其作品,直至其滿意。同樣的,道蘭也會時不時地修改他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有著十幾個版本,后人幾乎無法辨認哪個才是初版手稿。道蘭的作品隨著琉特琴的發(fā)展而日趨豐滿,某些為六弦琉特琴定制的曲子,逐漸地也可以在九弦、十弦的琉特琴上演奏了??梢哉f,琉特琴的發(fā)展史與道蘭的個人發(fā)展相輔相成。而通過道蘭寫在每首曲子前的獻詞,我們甚至可以從中一窺英國貴族們的發(fā)家史以及他們的婚嫁情況和受封情況,那一個個變化著的頭銜足夠人們拼湊出一部小型編年史了。
回到約翰·道蘭的作品。提到道蘭,我們腦海中能夠立刻想到的便是那些憂郁凄美的旋律了,以《淚》(Lachrimae)這首帕凡舞曲最為著名。道蘭的音樂覆蓋范圍極廣,他可以通過對音樂的特殊融合與搭配,調(diào)動人們的各種情緒,同時其豐富的旋律性、通俗易懂的復調(diào)更是如一縷清風,刮入每個人的心坎。道蘭的琉特琴在很多時候摒棄了繁復的炫技,用其獨特的方式向人們婉婉道來,治愈著聽者的心靈。
提到琉特琴的演奏曲目,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英國多見帕凡舞曲、加利亞德舞曲或是阿勒曼德舞曲等,但是幻想曲的數(shù)量卻是屈指可數(shù),遠不及歐洲其他國家。在這一方面,道蘭是個“異類”,他總共留給了后人七首風格各異的幻想曲。雖然七并不是個大數(shù)目,但相比當時英國的其他琉特琴作曲家,已經(jīng)是個天文數(shù)字了。
比起一般的幻想曲,道蘭的幻想曲更為自由,有時忠實遵循復調(diào)的形式,有時則更注重音樂性與娛樂性。他對于歐洲音樂風格走向的精準把握可以說完整地折射在了他的幻想曲中,我們時??梢愿惺艿絺鹘y(tǒng)的英式復調(diào);另一方面,因為道蘭對于意大利音樂的濃厚興趣,我們也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尋找到一絲絲意大利風情,尤其體現(xiàn)在他的序曲、托卡塔曲中。
《第一幻想曲》是他最早的、也可能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一首幻想曲,安寧的開頭隨著復調(diào)的推進最終到達了一個積極明亮的結(jié)尾。第五、六、七幻想曲聽起來更有托卡塔或是意大利風格的味道,其中《第六幻想曲》開頭像是小調(diào)版的《第一幻想曲》,不過之后的發(fā)展卻大相徑庭。第五、七幻想曲的主題交相呼應,相輔相成?!兜诙孟肭跋M烀!薄罚‵orlone Hope Fancy)與《第三幻想曲“永別”》(Farewell)是一組相對應的幻想曲,第二號以下行半音階貝斯起頭,伴有濃濃的憂愁,而后速度加快,音符一瀉而下,一氣呵成;而第三伴隨著上行的半音階,速度平穩(wěn),將憂傷的情緒貫穿始終?!兜谒幕孟肭肥橇硪皇住坝绖e”,它同時也是一首圣名曲(In Nomine)。圣名曲是道蘭非常喜歡的一種音樂形式,但卻不常在琉特琴樂曲中出現(xiàn)。
本張專輯中收錄的夢想曲(Dream)與靈魂曲(Spirit)都創(chuàng)作于1590到1600年期間。第一首《斯特蘭基大人的進行曲》(Lord Stranges March)是一首阿勒曼德風格的作品,是道蘭寫給他的資助人之一斯特蘭基大人的。斯特蘭基擁有一個劇團,莎士比亞曾在1587年在此劇團表演。靈魂曲中所有出現(xiàn)的人物都是道蘭的朋友們和資助者們。
本專輯的演奏者奈吉爾·諾斯(Nigel North)是一名出生于1954年的英國琉特琴演奏家、音樂理論家及教育家。有人曾比較過諾斯與另一名同時代的琉特琴演奏家,同樣出生于1954年的美國人保羅·歐戴特(Paul ODette)的演奏,諾斯的演奏更傾向于較自由的節(jié)奏,同時表現(xiàn)出的情緒更為松弛。以《溫特夫人的跳躍》(Mrs. Winters Jump)一曲為例,這兩位演奏家的演奏方式便截然不同。他們從不同的視角詮釋了道蘭的音樂,保羅的演奏入木三分,活潑而不失韻律感,充滿戲劇性,將其度控制得恰到好處;諾斯的演奏則矜持而不失莊嚴,甚至在一些最為活潑的地方,諾斯仍在他的演奏中加上了一份內(nèi)斂。
整張專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紐馬克特的圣約翰克利索斯頓教堂中錄制。場地雖然寬闊,卻使得音質(zhì)更為空靈,音色更為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