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樹文
摘要總結了張掖市溫室辣椒白粉病的危害癥狀、發(fā)生規(guī)律及發(fā)病條件,并從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棚室消毒、苗床消毒、清潔田園、輪作倒茬、加強田間管理、化學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技術,以期為辣椒生產者提供指導。
關鍵詞辣椒白粉??;溫室;發(fā)生規(guī)律;綠色防控技術;甘肅張掖
中圖分類號S436.418.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1-0140-01
辣椒白粉?。↙eveiUula taurica)近年來為害逐漸擴大成為世界性病害,1997年前后傳入張掖市[1-3]。近年來,隨著溫室生產技術的不斷更新,溫室蔬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已成為危害辣椒產量和質量的重要病害之一。因此,科學合理防治辣椒白粉病至關重要。
1癥狀
病菌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嫩莖和果實也能受害。初發(fā)時,在葉背面可產生白色霉層,溫室內濕度大時,霉層明顯,濕度小或光照充足時,霉層不明顯,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斑逐漸擴大,霉層加重,葉片的表面開始褪綠,病部葉脈出現黃色或褐色壞死,嚴重時葉片變黃,早落,果實不能正常生長。
2病原
辣椒白粉病病原菌的有性世代為Leveillula taurica(Lev.)Arn.,屬于子囊菌亞門內絲白粉菌屬韃靼內絲白粉菌,無性世代為Oidiopsis taurica(Lev.)Salm.,屬半知菌類辣椒擬粉孢霉真菌。分生孢子梗由氣孔伸出,形成無性繁殖體。分生孢子梗一般較細,無色,有分隔,(112~240)μm×(3.2~6.4)μm。分生孢子無色、單個,頂生于孢子梗的頂端,一般有2種類型:初生的分生孢子為燭焰狀,頂端尖,基部縊縮;次生分生孢子多是圓柱形或長橢圓形。孢子的大小為(44.8~72.0)μm×(9.6~17.6)μm[4-6]。
3發(fā)病規(guī)律及發(fā)病條件
張掖市溫室辣椒的育苗時間一般為7—8月,此時露地辣椒正處于發(fā)病期,病原靠空氣傳播,逐漸蔓延至整個苗床,幼苗在感病初期不表現癥狀或表現不明顯,9月進行定植,定植后逐步顯現染病癥狀,出現發(fā)病葉片,危害始于初花期,葉肉組織中的菌絲開始大量蔓延,其分生孢子梗從葉的背面氣孔伸出,頂端長出分生孢子,若環(huán)境干燥則易于飄散,從而侵染新的葉片,如此循環(huán)再侵染。由于辣椒白粉病在染病初期表現癥狀不明顯,待其發(fā)現病斑時已是發(fā)病后期,此時防治難度增加。
溫室內的辣椒可以周年發(fā)生此病,特別是在秋冬季,若溫室內的濕度較大,達60%~90%且溫度在20~25 ℃時發(fā)病情況會加重。病菌的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從寄主的氣孔直接侵入或突破角質層侵入感染。此外,光照不足、種植密度過大、肥水管理不合理等都會使辣椒白粉病發(fā)病幾率增加。
4綠色防控技術
4.1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
因不同品種對辣椒白粉病的的抗病性有差異,在育苗選種時,盡量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降低其發(fā)病幾率。比較耐辣椒白粉病的品種有隴椒3號、隴椒5號、湘研15號、中椒7號等[5]。
4.2棚室消毒
對育苗溫室和種植大棚提前1周進行消毒,用硫磺4 g/m3、鋸末8 g/m3混勻,放在容器內燃燒,傍晚時,分幾處點燃,熏煙密閉24 h。也可以用25%百菌清1 g/m3、鋸末8 g/m3混勻,點燃熏煙消毒。
4.3苗床消毒
選擇至少3年未種植過辣椒的土壤作為苗床,并選擇50%多菌靈進行苗床消毒,使用8~9 g/m2處理,育苗期間要勤通風,合理灌水,確保培育出無病壯苗。
4.4清潔田園及輪作倒茬
前茬作物收獲后,應對溫室內外的植株殘體徹底地進行清理,并集中燒毀或深埋;在種植期間,田間發(fā)現發(fā)病植株及病殘體后,要及時清理,帶出棚外燒毀,避免循環(huán)危害。與其他蔬菜實行1~2年輪作,避免病原周年循環(huán),發(fā)生危害。
4.5加強田間管理
合理密植,采用高壟栽培,灌水盡量選擇中午,最好用滴灌;同時注意放風排濕,保持溫濕度基本恒定,避免忽冷忽熱;施肥以優(yōu)質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提高抗病能力;同時對植株進行修剪,防止植株過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4.6化學防治
由于辣椒白粉病菌在辣椒葉片的內部生長,一旦出現病斑再防就比較困難,因此,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盡量在發(fā)病前采取預防措施,在將要發(fā)病前,每隔7 d噴施保護性殺菌劑預防,減低發(fā)病程度。噴藥時要注意將藥液噴施在葉片背面,最好用機動噴霧器或煙霧機進行防治,強化噴霧效果,便于葉片吸收。在發(fā)病前,可選擇噴施適量的保護劑預防,如用50%硫磺懸浮劑5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連續(xù)噴施2~3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在發(fā)病期,底部個別葉片出現病斑時,可選擇40%氟硅唑6 000~8 000倍液、25%丙環(huán)唑300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000~1 500倍液、2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1 500~3 000倍液等進行防治[7]。
5參考文獻
[1] 陳廣全.河西走廊溫室蔬菜病蟲害發(fā)生特點與防治對策[J].北方園藝,2002(6):62-63.
[2] 白濱,胡冠芳.甘肅省辣椒病害新記錄——辣椒白粉病[J].甘肅農業(yè)科技,2002(7):46.
[3] 馬國泰.溫室辣椒白粉病的發(fā)生及防治[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9(16):132.
[4] 王萱,李寶聚,王立浩,等.辣椒白粉病及其抗病遺傳與育種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07(11):37-41.
[5] 王敏.溫室辣椒白粉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西北園藝,2007(1):25.
[6] 李明遠.茄科蔬菜白粉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中國蔬菜,2004(6):57-58.
[7] 趙萬千,唐煜,張廷禮,等.和政縣日光溫室辣椒白粉病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方法[J].甘肅農業(yè)科技,2006(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