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演蘇
今年8月3日,我國云南魯甸發(fā)生6.5級地震之后,有關巨災保險的話題又引起各方的關注。從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以來,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但是,我國目前是否具備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的基礎條件?
第一,作為保險制度安排,必須符合保險運作的基本要求,即投保標的應當符合基本的安全要求,以防止“帶病投?!彼鶎е碌哪孢x擇行為。例如,我國通過立法形式建立的機動車輛道路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要求投保車輛必須通過年檢并且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從汶川地震到玉樹、盧山和魯甸地震,導致傷亡的主要原因均為房屋遭遇地震而引起的坍塌。根據有關部門的評估,無論是已經發(fā)生地震的地區(qū)和其他經濟落后地區(qū),許多居民住房不符合國家有關房屋建筑抗震等級和相關的建筑質量標準,這些不達標的建筑物遭遇地震很容易坍塌,房屋坍塌后預制板的重壓和掩埋成為地震災區(qū)人員傷亡的主因。
因此,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對于我國經濟落后地區(qū)居民住房建筑質量和抗震等級的檢查與評估,對于不符合建筑標準的建筑物進行加固或重建,減少重大自然災害的人員傷亡率。只有在我國城鄉(xiāng)居民住房基本達到國家建筑質量標準和抗震、防洪等級的條件下,才能建立完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巨災保險制度。
第二,建立科學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巨災保險制度,必須用市場化的觀念解決和處理巨災方式之后的救災與重建工作。根據國家審計署對于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跟蹤審計披露的信息,截至2009年底,有58.19億元重建資金被違規(guī)用于規(guī)劃外項目、日常經費支出和歸還欠款等;一些地方通過重復申報、重復統(tǒng)計人數等方式多申領重建資金2.41億元,部分已用于項目建設或發(fā)放給個人。同時,從審計結果看,汶川災區(qū)部分單位違規(guī)超標建設辦公樓的現(xiàn)象非常明顯。
在我國,災后過度重建的情況比較普遍。既然國家和社會能夠包攬災后重建費用,甚至要超過災前的居住標準,還有誰愿意通過個人付費投保巨災保險的方式解決災后重建費用?
因此,我國對于救災的思路應當有所調整。首先,應當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由政府和社會承擔巨災之后的無償搶救生命和無償解決保障災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責任;其次,對于災后住房重建,可以由政府制定解決滿足基本居住和生存條件的重建費用標準,對于鰥寡孤獨和喪失勞動能力的災民,政府可以制定特殊的居住和生存條件的重建費用標準,超過兩類標準之上的重建費用應當由災民通過巨災保險或個人力量予以解決。
如果我國對于巨災重建工作采取大包大攬并努力創(chuàng)造形象的思路,科學和可持續(xù)的巨災保險制度很難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