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機械制圖課程是工科專業(yè)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之一,課程包含的知識點多,難度較大。
如何根據課程的特點并結合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來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一直是一個熱點問題。通過教學工作中的總結和摸索出的一套教學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方法
機械制圖類課程是理工科大學本科生的必修基礎課,近年來,由于學時壓縮等原因,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學起來難度大,作業(yè)費事且效率不高。如何根據機械制圖的特點并結合新時期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來提籀教學質量一直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總結教學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在此摸索了一套教學經驗和方法,實踐表明,利用這些方法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 造型的接觸
新生學習機械制圖的困難主要是空間想象能力的欠缺,所以幾乎每一個制圖教研室都準備了不少的實體模型,以供學生們觀摩和參考。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教研室不可能制造出所有的實體模型,常使學生感到理解困難的并不是是教研室準備的那些比較常規(guī)的實體模型,而是一些比較奇特的、難以想象清楚的實體,比如說3個等直徑圓柱體兩兩正交所形成的公共部分是什么樣的?這個實體的三視圖是不是也是3個等直徑的圓?近幾年隨著計算機的迅速普及,現在大一新生的計算機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就提供了一個解決新生空間想象能力不足的好方法——讓學生學會軟件自己造出實體模型。這樣,就等于教會了學生“捕魚”的方法,而不只是簡單地給學生提供“魚”。實踐證明,經過一到兩次的上機指導,在學生們完成一到兩個造型練習之后,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具備了實體造型能力。這樣,當學生再遇到想不出的實體時,學生就會利用軟件造型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毫無疑問,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兩且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應該較早安排學生上機并教會他們獨立造型。
2 課堂練習的必要
現在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已經普遍開始使用多媒體,使用多媒體的優(yōu)點是極大地降低了授課教師的勞動強度。另外,多媒體設備的使用還能夠大大增加傳遞給學生們的信息量。但鑒于學生在課堂上接收強的信息量大增,很容易引起學生的疲倦,尤其是在目前學時普遍壓縮的情況下,授課教師的教學進度壓力較大,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填鴨”現象。專業(yè)知識的傳遞始終無法與晚會和電影相比,精神長時間的集中對學生來說是件苦差事。所以不要在45分鐘的時闞里總是不停地講解,應該有意地讓學生停下來想一想。一個較好的辦法是安排課堂練習,這樣做至少有以下2個明顯的好處:(1)放慢一下節(jié)奏,讓學生保持適當的張力。對于注意力集中了半個小時的學生來說,授課教師能夠停下一會兒,學生肯定會覺得非常輕松。哪怕只有2分鐘的課堂練習時間,在下課前的最后的13分鐘里,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達到一個高峰。(2)讓學生嘗試著應用一下用學到的新知識讓學生記住所講授的知識點不是教學的目的,關鍵是讓學生會用所學到的新知識,這樣不僅能夠反映教師的授課質量,給授課教師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最重要的還是給了學生們一個寶貴的實踐機會。
3 讓學生學會思考
教是為了不教。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應是現代教育的宗基,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是重中之重,就是教會學生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授課教師就有必要提出一些思考題,以引導學生思考和自學。比如說教材中介紹了第三角投影法,由于該部分內容不是重點,所以可以安排學生自學,但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自學,可以向學生提出思考題。再比如教材中介紹了圓角的正等軸測圖的畫法,這部分內容也可以安排學生自學,在布置自學任務的時候可向學生提出思考題:圓角正等軸測圖的畫法與四心橢圓法之間有什么樣的區(qū)別與聯系?如果學生在自學后能夠正確回答這個問題,掌握圓角正等軸測圖的畫法就不成問題了。
4 加強動手實踐能力,工藝知識的補充
學習的時候如果能夠結合實驗一定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但對于機械制圖課程來說,好像沒有什么可讓學生動手的機會。實際上不是這樣,比如在講授軸測圖時,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測正連斜”,但是單純的強調和說教就不如讓學生拿出尺子親手測量一下,這樣學生就會對“測正連斜”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畫工程圖和讀工程圖,所以就有必要給學生講解相關的加工工藝知識,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相關規(guī)定和畫法,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的眼界。比如大一新生不容易理解“尺寸標注中不能出現封閉尺寸鏈”的規(guī)定,這時如果能夠結合公差的知識,給學生講解一下如果工程圖中出現封閉尺寸鏈將會帶來什么后果的話,相信學生們會非常樂意接受該規(guī)定。再比如學生一般不太理解退刀槽的作用,這時如果能夠結合一段螺紋加工的錄像,給學生講解一下退刀槽的用處的話,相信學生對退刀槽的作用也會印象非常深刻。
參考文獻
[1]胡宜鳴.孟淑華.王丹虹 機械制圖課程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工程圖學學報2003,24(1)
[2]龍芋宏.楊軍平.LONG Yu-hong.YANG Jun-ping 機械制圖的教學改革思考[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2(z1)
[3]胡青泥.戴恒震.高菲.崔長德 面向三維CAD/CAM技術的機械制圖教學研究[J].工程圖學學報2002,23(1)
作者簡介
鄔建斌(1961-),江西南昌人,本科,研究方向:機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