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溶溶
我在《雷友通訊》上讀到雷士德母校歐天垣學長的文章《一個老朽的生活雜記》,其中有一段讓我讀了為之一震。這一段的題目是:“中國第一次向美國廣播”,里面說:
1936年12月24日晚(圣誕節(jié)前夜)旅滬廣東中華基督教會富吉堂圣樂團在今延安中路成都路附近的浦東同鄉(xiāng)會(因造高架路,現(xiàn)已拆除)禮堂舉行了圣誕音樂崇拜。會后中國政府的一位姓楊的負責人邀請圣樂團指揮何士德先生選派一個小組在該晚十二時參加美國廣播電臺主辦的、要求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唱詩班輪流各唱幾分鐘,指定各用自己國家的語言演唱“平安夜”圣詩及一首該國的民歌。何士德先生欣然接受,并選派了八位成員如下:
女高音:郎毓秀 黃奉儀
女低音:梁錦文 徐循道
男高音:葛朝祉 歐天垣
男低音:唐國樞 羅振綱
指揮:何士德 鋼琴伴奏:潘美波
演唱準時在半夜十二時開始。輪到中國演出節(jié)目時,我們唱了“平安夜”之后,再唱楊蔭瀏先生改編的中國古調(diào)“陽關(guān)三疊”合唱曲。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向美國廣播。
文中的郎毓秀和葛朝祉是著名歌唱家。解放初期我在凱司令飲早茶時常見到葛朝祉,他是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住在我家附近。他曾在音樂廳開音樂會,我還去恭聽并向他祝賀。
文章使我為之一震的是提到何士德。
何士德是誰?他就是《新四軍軍歌》的作曲者。
大家知道,《新四軍軍歌》的歌詞是陳毅同志寫的: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孤軍奮斗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千百次抗爭,風雪饑寒;千萬里轉(zhuǎn)戰(zhàn),窮山野營。獲得豐富的戰(zhàn)爭經(jīng)驗,鍛煉艱苦的犧牲精神,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一貫堅持我們的斗爭!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我1940年到蘇北參加新四軍,在政治部宣教科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學唱這軍歌。教我這軍歌的是凃克同志。我愛唱歌,很快就學會。當時派給我的工作之一是到部隊里辦俱樂部,教唱歌什么的,也就不停地教這首軍歌。
也就在那個時候,不斷有皖南新四軍同志一批批轉(zhuǎn)移到蘇北來,其中還有項英副軍長的夫人。在一次規(guī)模比較大的歡迎皖南新四軍同志的文藝晚會上,我就見到了何士德。他在會上唱了兩首歌,一首是冼星海的《黃河頌》:“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另一首是他自己的新作《渡長江》,寫他從皖南來蘇北渡長江的情景,整首歌我記不得了,但還記得第一句是:“薄霧彌漫著江面,午夜……”最后兩句是“我們要渡過長江,我們要渡過長江?!焙问康率堑氐赖膹V東人,他的普通話帶有濃重的廣州話語音,“我站在……”的“我”他讀成ngo,“午夜”的“午”他干脆讀成ng。
何士德生于1910年,抗戰(zhàn)前是國立音專學生,后投身救亡歌詠運動,1938年參加新四軍并入黨,1940年從皖南到蘇北后,在鹽城擔任魯迅藝術(shù)學院華中分院音樂系主任和教授,反掃蕩時還帶領(lǐng)學員做群眾工作。1942年他調(diào)到延安魯藝任教。解放后他從事電影作曲工作,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的影片音樂就是他作曲的。后來他還到過蘇聯(lián)為中蘇合拍的電影《解放了的中國》作曲。他為新中國音樂作出了許多重大貢獻,于2000年去世。
(作者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