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
[摘要]在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下,英語的交際作用越來越明顯。合作型學習方法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模式,正逐漸受到英語教師的關注。經(jīng)過大量的實踐證明,使用合作型英語學習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改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英語水平,而且可以比較全面地提升學生的英語素質(zhì)。
[關鍵詞]大學英語討論課教學合作型學習模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3-0167-02
合作學習又叫做“協(xié)作學習”或者“小組學習”,指的是在團隊或者小組中,學生們一起來完成分配的學習任務,有比較強的責任分工性和互助學習性。經(jīng)過心理學研究顯示,每一個學習者都可以通過教育自己、發(fā)展自己,然后發(fā)掘出自身的潛能,達到自我實現(xiàn)和發(fā)展的目的。而通過群體式合作的合作型學習方法就是把個人發(fā)展、自我指導、合作意識作為重點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我國傳統(tǒng)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
在我國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過程中,往往都是把老師作為教育重心,對學生進行英語知識傳授。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是作為一個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存在的。而且,我國的教育體制是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所有的教學服務都是為了考試。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詞匯量和閱讀能力,對于聽力并沒有給予過于嚴格的要求。結果就導致學生不知道該怎么樣去說英語,即使想說也會因為缺乏練習等原因不敢說。另外,英語的授課模式非常的枯燥乏味,從始至終學生們一直都是一個被動的學習者。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加重了老師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后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
二、合作學習的模式介紹
(一)團隊調(diào)研的模式
團隊調(diào)研主要是對各種數(shù)據(jù)進行收集、整理、思考、分析、分類的一種精細化數(shù)據(jù)管理方法,它更加注重全面性的分析。在國內(nèi)當前院校教育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校內(nèi)教室學習、競爭學習和個體學習,大部分的學生離開校園以后,會發(fā)現(xiàn)無法應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結果就導致了大部分大學生畢業(yè)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用人單位也找不到自己所需人才的情況出現(xiàn)。
(二)小組輔助個別化學習
經(jīng)過實踐證明,在進行學生小組分配的過程中,可以安排幾個能力不相同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然后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學習不同的英語單元。在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要互相學習和幫助,并對各自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因為學生可以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互相學習,老師就可以有更多的實間對有問題的小組進行輔導了。
(三)進行合作性整合閱讀和作文
把所有的學生分別分成不同的四人小組,每個小組又分成兩隊,且每個小組成員的閱讀水平都為高低水平各兩人。在英語授課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別閱讀,在小組成員感覺學習目標達到后,老師可以對各組成員分別進行測試,并把個人得分計入小組總得分中。為了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出小組成員的個體作用和小組合作優(yōu)勢,在小組組建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學員的不同性別、性格和成績進行合理的分配,不可以僅限于某一個分配方法進行小組分配和學習。
三、合作學習的計劃和方法
為了確保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要建立出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的合作學習小組。各個小組學習效果的好壞和學習小組的組成方式有著非常大的聯(lián)系,因此,為了使學習目標可以在計劃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首先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在小組的組建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學生性別、學生的性格以及認知風格。在合作小組進行分配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各不相同的,有一部分學生喜歡自己學習,不愿意和大家進行討論,就算把他們分到了合作小組中,他們也不會積極地進行學習方面的討論,不會去積極地完成小組分配的學習任務,對小組的整體學習氛圍和小組團結有非常大的影響。另外在小組的分配過程中,為了使得合作小組成員可以更好地進行配合,共同努力地去完成規(guī)定任務,就需要制訂出一個明確的小組學習目標。合作小組最理想的分配狀態(tài)是學生性格和學習習慣比較接近的同學來組成學習小組。合作型學習小組的人數(shù)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nèi),從而確保所有的小組成員都可以參與進來,通常情況下小組成員為4個人左右。在建立小組后,為了提高所有小組成員的創(chuàng)造性、進取心以及團隊合作意識,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可以由小組成員選舉出一個成績良好、綜合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作為小組的組長,然后安排其中的兩個小組成員來作為小組記錄員,對小組中的分工情況、工作進行情況、存在問題的地方、需要繼續(xù)努力和保持的方面進行記錄,并進行討論和總結,從而使以后的任務可以更好地完成。
在教學工程中,使用任務教學法進行教學。和其他教學方法不同,任務教學法更加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教學的重點是提高教學意義和交際能力,是一個目的性比較強的活動,在任務的進行和完成的過程中,要求學習人員多多開口說話,促進學生之間的影響;同時任務教學法更加注重任務的自然性和真實性,一個符合真實情景的學習任務在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任務制訂的過程中,要以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設計,要讓學生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完成課堂教學的規(guī)定目標,還要可以滿足學生的日常生活需要。
四、討論課合作型學習的具體實施
(一)教課開始前的準備
在常規(guī)性的英語教學中,對認知功能和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加重視,但是對于學生的非認知性注重不足。學生們在嚴肅的課堂環(huán)境中,缺乏交流,不愿意開口去說英語,無法形成一個比較好的英語學習心理環(huán)境。因此,在學生入學后,英語教師應該在教學工程中有意識地去營造一種寬松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改善學生之間的關系,教會學生要懂得傾聽和互相尊重。在給同伴提出建議的同時,也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感,因此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意識??梢栽诮陶n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穿插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從而來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接受和喜歡合作學習的合作理念,另外也可以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學習技能和學習水平。
(二)把課堂演示作為重點
課堂演示也是體現(xiàn)小組協(xié)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來進行表達,表達的方式?jīng)]有限制。因為在課程中,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是訓練的核心,所以課堂演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授課部分,不僅要制作出精美的PPT,同時在表達方面還要更加的清晰流暢,各個小組成員要努力配合,要在課下進行不斷的練習,在演示完成后,老師可以對學生的討論進行評判,整個過程要記錄下來。通過學生和老師之間進行討論分析,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了解到別人的學習方法和優(yōu)勢,進而達到互補的目的。
(三)小組協(xié)作記憶單詞
在合作型的教學模式中,老師需要轉(zhuǎn)變以往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變?yōu)橹R的指導者、組織者和意義構建的幫助者。學生要作為知識意義的構建者,而不是以往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比如,在進行枯燥詞匯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下學習任務,讓學生小組討論出比較好的單詞記憶方法。老師可以先告訴學生單詞在記憶過程中會使用到的記憶方法,如拼讀方法、分類組織方法和同化方法等,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對記憶方法進行分析和討論。如此一來,學生們在不斷地思考、討論的過程中,不僅找到了不錯的學習方法,而且也避免了出現(xiàn)單獨記憶單詞感覺枯燥的情況。
五、結論
大量的實踐證明,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后,不僅提高了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英語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不過在分組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小組成員進行公平合理的分工,為了可以給小組的下次任務提供參考,要對小組任務的詳細實施過程進行記錄;為了確保任務可以有一個較高的完成效率,小組成員之間要進行合理的搭配組合。任務結束后,小組成員要對完成任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和總結,提升學生的自我檢查能力。
另外,在合作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還有幾個常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個別合作小組未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只是對任務進行分配后各自去做,然后在課堂展示前進行合成,小組成員之間并沒有進行討論和思考,沒有達到合作型學習取長補短,一起進步的目的。二是有些小組對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未給予充分的重視。在課堂演示的過程中,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很多小組雖然制作的PPT非常的精美,但是在語言表述時,顯得非常的不熟練,完全忽略了合作型教學的實質(zhì)性內(nèi)容。三是部分小組在練習口語的過程中,不注意團隊合作,導致小組成員只是進行單獨的演講,失去了交際的本質(zhì)含義。
[參考文獻]
[1]鄧穎玲,白解紅.基于網(wǎng)絡的英語視聽說合作學習策略研究與實踐[J].外語教學,2008(3):64-67.
[2]楊連瑞,張德祿.二語習得研究與中國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3]張迅.論英語口語課堂中合作學習的組織策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8):38-41.
[責任編輯:鐘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