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福初
唐元和十五年,李翱出任朗州(今常德鼎城)刺史、湖南觀察史,某天造訪澧州藥山的惟儼禪師,題了這二首詩贈惟儼禪師:
煉得身形如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
我來問道無余說,云在青天水在瓶。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云嘯一聲。
我很喜歡“月下披云嘯一聲”這句。相傳有一天晚上,惟儼大師登上了藥山頂。明月當空,大師一聲長嘯,聲震澧陽九十里,一千多年過去,余音裊裊。
披云月下,崇岡長嘯,一直是前人悟證天地至理而無法言說時所鐘愛的一種抒懷方式。無論禪者還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曉天人合一之大道,并從中得到法悅。
魏晉時代的某一天,阮籍上了蘇門山。偶遇高士孫登,“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nóng)玄寂這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問之,仡然不應(yīng)。復敘有為之教,棲神導氣之術(shù)以觀之,彼猶如前,凝矚不轉(zhuǎn)。籍因?qū)χL嘯。良久,乃笑:‘可更作。籍復嘯。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遒然有聲,如數(shù)部鼓吹,林谷傳響。顧看,乃向人嘯也?!眱扇耸裁丛捯矝]說,就在蘇門山上長嘯相和。阮藉的嘯讓孫登“乃笑”,孫登的嘯讓阮籍“意盡”。一切盡在不言中,二人達到了目擊道存的境界。
元人葉頤某年“七月望夕,曳杖步月,直造峰頂,高吟朗詠,豁然長嘯,興盡而返。明日山下居人,咸言聞清嘯,驚醒塵夢者數(shù)十家”。其詩曰:“藜杖策風輕,芒鞋步月明。鶴翻青徑影,猿度翠巖聲。草露沾衣冷,松泉漱石清。崇岡發(fā)長嘯,塵世夢驚醒?!?/p>
美國禪宗詩人加里斯·奈德,深得東方禪趣,他的一首《面對群山》用現(xiàn)代詩句詮釋了他對中國古代高僧們的禪趣的向往:“他爬到泛著泡沫的小河邊。他攀著峭壁而上。他把一根手指頭伸進水里,一直探到水池的深處;接著把雙手全部沒入水中。他把一只腳伸進池子。他扔石子兒進池。他雙手在水面拍擊。他起身,昂首高呼,面對急流、群山,雙手上舉,狂嘯三聲?!比绱撕喒P白描卻如此細膩入神,真可謂三昧之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