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葉
印 瓦
這是第三次到貴州。第一次到貴州便喜歡上了鄉(xiāng)下的瓦,很大,一片一片地覆在房上。貴州鄉(xiāng)下的房子和中原的很不同,中原的房子起在平地,等閑摸不到屋頂。可貴州鄉(xiāng)下山地居多,房子都是因勢而起,且常臨路邊,站在路的高處,便可以摸到瓦。第二次去貴州的時候,在天龍屯堡附近,我便摸著某家屋頂?shù)耐哒樟藥讖堈掌?,有張傳到了網(wǎng)上,有網(wǎng)友留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p>
這次在印江的鄉(xiāng)下,又看到了瓦。或者說是,是特別注意到了瓦。瓦就在那里,長眼睛的人都可以看到,可是特別注意到瓦,卻該是有些緣由。我的緣由很簡單:我是鄉(xiāng)村的孩子,從小就熟悉它。
五間青磚灰瓦的房子,曾經(jīng)是我們家最重要的不動產(chǎn),它如一件巨大的粗布衣衫,給我們?nèi)乙宰詈喡囊彩亲顖詫嵉臏嘏?。生活在瓦下,但平時感覺不到瓦的存在。只有下雨的時候,我在屋檐下玩耍,伸出雙手,任落雨在掌心匯聚如歌,偶爾會聽到母親嘆息:該揭瓦了。我便知道:房頂某個地方漏雨了。于是,天晴以后,父親便會找來泥水匠上房,揭開某個部分的瓦,在瓦下搪上一些泥巴,再把那些瓦蓋上去。雨再來的時候,便對我們的房子沒有任何破綻可尋。
漸漸長大,到了調(diào)皮的年齡,有一次,曾悄悄順著院墻爬到房頂,去采摘一棵已經(jīng)長成的胖胖瓦松,被母親發(fā)現(xiàn)后自然是一頓狠狠地呵斥:小女孩家家的,怎么那么野呢?!
但是感覺真的很好——那是我第一次登上了鄉(xiāng)村的高處。
后來,有意無意地,我開始看房頂,也就是看瓦。
陽光落在瓦上,被一節(jié)節(jié)隔斷,似乎也有了瓦的節(jié)律。也許只能用瓦本身來形容這種節(jié)律的奇妙:一瓦一瓦。瓦上的雨,順著瓦壟流下,如細微的河流,湍急率性。瓦上的霜,如一襲輕俏的紗衣,美固然是美,但天一晴就被太陽收去了,宛如稍縱即逝的夢。雪的時間則要長得多。因落得高.沒有腳能踩得到。因此她以奢侈的晶瑩堆積在那里,久久不化。即使化,也是先朝陽后背陰,一點點地化,化,化呀化,如一幅被誰神秘篡改的圖。而瓦楞上的冰凌則是最誘人的。長長短短,粗粗細細,寬寬窄窄,透透亮亮……從它下面走過,我會很順手地掰下一塊噙在嘴里。這也就是我冬天的下午茶了一一有天空的味道呢。
瓦上還有什么呢?梧桐的落葉,曬晾的干菜,對了,還有鳥。鴿子,麻雀,喜鵲,燕子……以及那些我不知道名字的鳥兒。瓦上是它們的廣場。它們散步,休息,談戀愛,竊竊私語。偶爾,它們的目光也會與我遙遙相對,相顧無語。
瓦上有多少美好的事物啊。
我在瓦下,生活了多年。后來,到了城市。鄉(xiāng)村的印記在城市里自然很少,不過一旦出現(xiàn)也會非常觸目。幾年來,在鄭州,我和朋友們相聚的最經(jīng)常的地點是東區(qū)一個叫“瓦庫”的茶館,這個茶館的主題就是瓦。當(dāng)然,里面最多的,就是瓦。青瓦,紅瓦,灰瓦,大瓦,小瓦,一幀一幀的瓦窗,整面整面的瓦墻,我們位于的頂層,則有成片成片的瓦頂……不期然間,在任何一個角落里,你都會看到瓦的身影。它靜靜地呆在那里,溫和地沉默著。
茶館里還有專門用來簽名和題字的瓦,內(nèi)容各種各樣:活在瓦下;來看瓦吧;瓦藍的心;紅磚碧瓦……后來,我也題了一瓦。我寫的是:我是一片瓦,
——鄉(xiāng)村是一方巨大的瓦庫。我是一片出庫的瓦。當(dāng)然,盡管已經(jīng)出庫多年,但作為一片瓦,我從不曾忘記自己的來處,這來處在血液里,想忘也忘不掉。
中原的鄉(xiāng)村,瓦已經(jīng)越來越少。貴州的瓦呢?印江的瓦呢?還能留多久?我看到很多新蓋的房子,都已經(jīng)不再用瓦。我手中這瓦,必然的,也會越來越少吧?
我拿著那片瓦,拍了幾張照片。相比于中原的瓦,印江的瓦要大一些,糙一些,拙一些。顏色上也更深邃一些,是黑灰色的。中原的瓦比它小巧精致一些,多是正灰色。
字典里,瓦的解釋很簡單:鋪屋頂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燒成。
印 紙
好歹也算一個寫作的人,整天和紙打著交道。這兩年又動了寫大字的心思,雖然不曾開始寫,卻也攢了不少好紙。聽說這次的行程里有一道“蔡倫古法造紙”,早早地便有了期待。蔡倫老師是造紙業(yè)的祖宗,這么多年過去,他的造紙術(shù)居然還在?當(dāng)?shù)氐呐笥呀榻B,大約明代洪武年間,蔡倫后代因躲避戰(zhàn)亂從江西經(jīng)湖南萊陽入貴州,落戶于合水鎮(zhèn)興旺村,居住地名蔡家坳。風(fēng)雨滄桑,薪火相傳,已經(jīng)600多年。
很多傳說是不可信的。但這個傳說,我很愿意相信。
茅棚草舍,拱橋清溪。最原始的造紙地就在眼前,而且讓我驚訝的是,那些不知歲月的窯,石碓,水車……現(xiàn)在都還在用。仿佛永遠不會壞。本地的朋友說,這種古老的造紙術(shù)和這些設(shè)施得以保留,是因為托了這里閉塞落后的福。要是在四通八達的好地段:“什么新風(fēng)都一陣陣地刮,就把什么都刮沒影子啦?!?/p>
蔡倫古法造紙的生產(chǎn)工序號稱“七十二道”,主要原料是構(gòu)樹皮,生產(chǎn)過程包括選料,浸泡、蒸煮、漂洗、碎料、舂筋、打漿、舀紙、曬紙、收垛、分刀……在河邊,我們看見了那個男人。他穿著一件白色的上衣,手里拿著一張不規(guī)則的黃色的厚厚的紙。他的前面就是水車帶動的一個長長的木錘子,木錘子一下一下地砸到紙上,他慢慢地轉(zhuǎn)動著紙面,一點,一點。他根本不抬頭看我們,只是一點兒一點兒地移動著紙面,任木槌砸著,砸著,砸著……我忽然想,幾百年前,幾千年前,這溪水就是這么流的吧?這水車就是這么轉(zhuǎn)的吧?這木槌就是這么砸的吧?那么,坐在我們面前的人,是幾千年前的那個人嗎?
而我們這些來觀景的人,肯定不是幾千年前的人。
看著平靜的他,始終如一地做著一件事的他,我心里忽然滿是疼惜和敬畏。這些默默勞作的人們,總是很輕易地就讓我疼惜和敬畏。
然后我們?nèi)タ凑诮ǖ脑旒埐┪镳^。據(jù)說貴州省文物局已投入了三百多萬,整館占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這房子看著真是奢侈——主要的建筑材料就是原木,幾乎看不到磚,水泥也很少。木材不是松木就是柏木,進到屋里就能聞到淡淡的木香。上到二樓,看到一間一間隔開的酒店式的房間格局,當(dāng)?shù)氐呐笥颜f這個博物館同時還有一個功能:寫作中心。也就是說建成后會請一些作家過來寫作?!皻g迎大家都來?!彼麄冃Φ馈N蚁胂笾?,將來這棟建筑里,樓下是浙江溫州甌海區(qū)的“澤雅造紙”、湖南張家界老棚峪的“香紙”、山西定襄縣蔣村的“麻紙”等各種各樣的古法工藝造出的紙品在靜靜展示,而樓上一些寫作的家伙們——也許還會有我——正在噼里啪啦地敲著電腦。
是這樣么?
那么,就這樣吧。讓紙就那么靜靜地鋪展著,讓手在流動的熒屏上跳舞。紙已經(jīng)或者即將成為一種儀式、一種祭奠、一種標(biāo)本、一種歷史、一種記憶。在未來的未來,都如此傳說:不再有紙,正如不再有書。聽到這樣的傳說后,我曾給紙質(zhì)書寫過一封信——
親愛的紙質(zhì)書:
你好。
都說在不遠的將來,你會被電子書代替,從而在這個世界上消失。那么,在你還沒有消失之前,在人們還沒有開始疑問:“紙質(zhì)書是什么玩意兒?”之前,我要先悼念一下你,親愛的你。
——你的形狀。一冊是一冊,一本是一本,你結(jié)結(jié)實實地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第一頁翻過去,是第二頁。第二頁翻回來,是第一頁。從第一頁到第一百頁再到第一千頁,你的每一頁都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的指尖和視線里,而在同一張紙的AB兩面,對著光看去,字和字則是背對背相依相偎。在同一面的左右兩頁,行和行之間又可以形成一條又一條漫長的小徑。當(dāng)燈光靜靜地照在你的身上,你的頁碼拖出的短短的陰影邊緣,一道微小的弧形隱隱可見……沉重中有著醇厚的質(zhì)樸,笨拙中有著堅硬的密度。我愛這樣的你們。
——你的氣息。我的世界里,你無處不在。我的書架是你的客廳,我的手掌是你的座椅,我的大腦是你的臥室,我的包包是你的火車……我吃飯時灑到你身上的面包屑,喝茶時留在你身上的茶味,夾在你書頁里的樹葉的清芬,還有你是新書時那種特有的墨香,成為舊書后的塵灰氣,以及剛剛曬過霉時洋溢著的陽光呼吸。戲曲《紅樓夢》里,林黛玉有一句臺詞:“這一生,與詩書做了閨中伴?!蹦銓ξ业囊饬x,亦是如此。你是伴,是侶,是親,是朋,是有溫度的私密存在。我無法想象一本電子書會讓我有這樣的感覺。是的,我更愛你的一點,是你也會像我一樣,在青春之后漸漸變老。
——你的高貴?,F(xiàn)在,人們還不知道你的高貴。等到電子書真正風(fēng)行時,人們才會徹底明白你的高貴。這高貴不是指你的定價,而是你的品行。遺世獨立,君子之風(fēng)。你即是如此。一個書名是一個存在,一個存在即是一個王國,絕不會和別的書模糊邊界,共享空間。你的高貴還在于你的沉默。讀者沒有到來的時候,你用篤定的沉默等待著讀者。讀者到來的時候,你用篤定的沉默陪伴著讀者。你永遠都是那么篤定。絕不會忽明忽暗輕薄招搖。所以,在我的意識里,你再是粗衣布服也是儀態(tài)萬方的大家閨秀,用以不變應(yīng)萬變的沉默奠定了自己本質(zhì)的品格。
據(jù)說到了電子書時代,因為成本的大幅降低,出版商給作者的版稅會很高,比紙質(zhì)書出版社給的要高好幾倍。據(jù)說將來我的書也一定會被做成電子書。如果真到了那么一天,我想,我一定要把有我著作權(quán)的電子書做成紙質(zhì)書,哪怕只有一本,哪怕只是用自己的打印機打印。因為只有做成紙質(zhì)書我才能確認:這書,是我的。我的。
所以,親愛的紙質(zhì)書,寫到這里我才明白:我在這里悼念你,其實并不是為我自己,而是在替別人悼念。我不會離開你,也不允許你離開我。我將和你一起,直至生命盡頭。
結(jié)尾有點兒煽情,好在真心真意。
即將上車離開的時候,有人氣喘吁吁地跑來,展示出一張紙——蔡倫古法造紙術(shù)造出的樣板紙。我們拿在手里傳看著這張印江白皮紙。據(jù)說這紙“紙質(zhì)堅韌細膩、色澤潔白,吸水性及吸墨力強,耐保存”。
“徐悲鴻當(dāng)年沒少用這紙畫畫呢。他說這紙堅韌綿扎、細膩白澤、折不起皺紋……”
我輕輕地摸著這紙。真是好紙。
印 綠
在印江,一路行來,滿目蔥翠。有大綠也有小綠。小綠是野花野草,星星可愛。大綠是樹綠。每家門前,每個村莊,每條路旁,樹木的繁茂和家常,無處不在?!瓦B紫薇樹都能活一千多年,長到30多米高,成了赫赫有名的“紫薇王”。有田綠也有山綠。田綠是水稻和蔬菜,在很多田野里,我們都還看到了土豆花?!把笥蠡ㄩ_賽牡丹?!庇腥诉@么唱。呵,干嘛要賽牡丹呢?洋芋花是好看的,卻也用不著來賽牡丹。正如牡丹是好看的,卻也用不著來賽洋芋花。這世上的花啊,各有各的好看。
山綠則是梵凈山。梵凈山的綠著實驚人。坐在纜車上向下看去,是一覽眾山小,也是一覽眾山綠。綠山與綠山之間,是深綠的谷。綠谷中偶爾有躍動的白色,是潑灑的溪流。溪流之上有淺白色的霧靄淡淡飄浮——除了綠就是白,再無雜色。極清極爽。纜車上行到站,我們開始向金頂攀爬。巖石陡峭,極其危峻,可是腳下和手邊總還是有青蔥的綠潤人心脾。
我一口一口地深深呼吸著。這綠色讓我貪戀。印江人生活在潔凈的呼吸里。呼吸深些,呼吸淺些,都沒關(guān)系。深呼淺吸兩相宜,反正空氣都是綠色的??墒俏覀儭蚁肫鹎皟商旌捅本┑呐笥严嗷柡?,已經(jīng)不是你好保重之類,而是:“祝你呼吸愉快!”
呼吸愉快,這已經(jīng)成為一種祝福。從這個意義上講,浸泡在綠色中的印江人,他們的呼吸生活已經(jīng)將祝福變成了現(xiàn)實,很奢侈。
印 人
也許印江人自己都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自有一種特別的氣質(zhì)。尤其是鄉(xiāng)下人。
在朗溪鎮(zhèn),我們?nèi)タ匆凰险?。老宅在高高的坡上,我們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走上去,門卻鎖著。原來老宅還是私宅,并不對外開放。本地的朋友用方言和鄰居們打探,翻譯給我們聽:老宅的主人上地里去了。原來如此。我們便很不禮貌地一個一個扒著門縫往里面瞧,瞧完了,打算回去。忽有婦人出現(xiàn),嘰嘰喳喳起來,和本地的朋友們說著什么,本地的朋友有些不好意思的樣子,也不翻譯給我們聽,但我們還是聽懂了一些關(guān)鍵的字:“錢……不給錢……”
呵,原來是這主人是想賣門票的呀。倒也應(yīng)該。誰規(guī)定我們有資格免費打擾人家?
我們返回,又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下去。左邊的石臺上,一個年輕男人光著上身,端著大碗,正在吃飯。路過他身邊時,我走得很慢,很想看看他吃的什么,可是石臺很高,他也很高,我看不到他碗里的內(nèi)容。飯食的氣息也是陌生的,我聞不出來,心里怪癢癢的。我看著他,想著如果他看我,我就對他笑笑,和他打個招呼,可他只是一心一意地吃飯,認真得像個孩子。
再往下走,右邊的門口出來一個老爺子,穿著淡藍色的衣裳,很嚴肅的樣子。他倒是看著我,我也看著他,對他笑著點點頭,意思是:“您好?!笨伤€是很嚴肅,好像是我的上司或者老師,或者我是個犯過錯誤的人,絕不能給我好臉色。于是我灰溜溜地收回了笑。反思著自己:在他眼里,你也不過是個陌路人。既然是陌路人就遵循陌路人的角色,打什么招呼呢?走自己的路就是了。把你在外面學(xué)的花里胡哨的虛禮都收了吧。
回到車上,我和朋友說我的感受,她大笑起來:“我也對他笑了呀。他也是那個表情。你想想看,咱們兩個都那么對他笑,他心里會怎么想我們,會不會覺得咱們都有病啊……”
是啊,和他們相比,我們都像是有病的人。其實,確實也都是有病的人。
又到了一個鎮(zhèn)上。我們在街上溜達著,到了一個很氣派的宅門口,幾個老人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里,淺色的老式衣服外面都罩著深藍或是淺藍的圍裙,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她們坐得端莊矜持,真是好看。我們就很沒禮貌地對著她們拍照,她們沒有任何表示,不笑,也不惱,只是任我們拍。淡定極了,家常極了,和她們的氣度相比,倒顯得我們都是沒見識的人。后來我有些羞臊,收起了相機,試圖走近她們,可是她們沒有和我們說話的意思,我也只好放棄。她們只是那么看著我們,似乎我們這些外人在他們眼里沒有任何稀奇,他們早已經(jīng)看遍了這世上的風(fēng)景。
還碰到一個小女孩,在一個村子里。我們吃過了飯,將要離開,正在等幾個跑到遠處拍照的朋友,就在這個空當(dāng)里,我看見了那個小女孩。她好奇地看著我,我也看著她。她的眼睛像一顆黑葡萄。我對她按下了快門,她笑起來,竟然跑到我身邊,要求看照片。我給她看了以后,她笑得更開心。于是我又給她拍……正玩著呢,一個老人走了過來,看樣子是她奶奶,要把她抱走。她不肯,求救似的貼近了我。她的小身體好溫暖啊,我實在不能拒絕,就把她抱了起來。旁邊的朋友就替我們合影。
然后,奶奶就開始講起話來,語速很快,方言味道濃郁,我一句都聽不懂。本地的朋友不在,也沒有人可以翻譯。我就無奈地懵懂著??次也欢?,奶奶就蹲下來,掀起了孩子的衣服,露出了她的肚皮:一道很大的傷疤爬在孩子的胸前。再結(jié)合奶奶說的一些詞,我隱約明白了:這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做過很大的手術(shù)。她父母都在外面打工,所以孩子只能跟著她……這孩子對外人的不認生是因為這病么?因為這病她小小年紀就在外面認識了許多陌生人,所以才會和我這么自來熟吧?
我抱著她,心里忽然難過起來。我想為她做些什么,可是又能做些什么呢?即使這么抱著她,我又能抱多久呢?我可以給她一些錢,可是給她一些錢又有什么意義呢?錢能代替她的父母親么?而且,不知怎么的,我覺得給錢很像是對她們的侮辱。
我難過著。同行的人已經(jīng)集合齊整,準備走了。我和她們揮手告別,上車走遠。從后視鏡里看著她們的身影,我覺得自己真是一個冷酷的,無恥的人。
在茶山上,見到了此行最大方的人——采茶人。男男女女,加起來也不到十個。女的大紅,男的粉藍。遠遠地看著他們在茶園里,顏色這樣沖撞著混搭起來,還挺好看??粗覀冊阶咴浇麄兺蝗婚_始唱起歌來。走近后,看見他們一模一樣款式的衣服,我明白了:他們都是演員,特意來為我們表演的。
他們很盡力地唱著,一個唱,另外幾個就跟著和。我站在欄桿外的臺階上,看著茶園里的他們在表演,他們的茶簍子也非常小,簡直就是一個象征。而且,茶樹也都修剪過了,沒有什么可采的茶,真是純粹的表演。——忽然想起朋友的事,他去西雙版納玩,在一個佤族村寨發(fā)現(xiàn)佤族人穿的是漢族衣服時:“……我們就十分失望。但可愛的佤族兄弟們,他們是多么善解人意。一對夫妻馬上花了一個小時穿上全套的民族盛裝,款式反復(fù),色彩斑斕,每個細節(jié)都巴洛克式的執(zhí)拗講究。我們大喜,相機的快門啪啪作響,每個人都與他們合影留念。”
然后呢?
“然后,我們就走了,漸行漸遠。那對夫妻也許已換上和我們一樣的服裝,燒火做飯。”
面對著這些為我們表演的可愛的人們,我覺得深深的不好意思。
他們的聲音嘹亮,粗獷,真是適合在這山野里唱。聽著聽著,我們幾個就試圖和他們呼應(yīng)一下以示禮貌和歡樂??墒且舱媸切挠杏喽Σ蛔悖荒艿人麄兂暌欢魏埃骸芭丁钡臅r候,我們也配上兩聲??墒俏覀兊摹芭丁蓖耆珱]有他們余音裊裊的韻味,就只是野獸似的大直嗓子,且非常短,尾音部分幾乎沒有,即使勉強延長出來也是虎頭蛇尾,氣若游絲,可憐極了。
在這健壯的山野里,我們都是孱弱的孩子。真是羞愧。
下了茶園,我們?nèi)ラL壽谷,走著走著,聽到有悅耳的歌聲。等了一會兒回頭去看,還是他們。他們已經(jīng)不再唱采茶歌,開始唱情歌。本地的朋友也動了興致,開始低低地回唱起來。一唱一和之間,他們越發(fā)唱得好,一路有如泣如訴的溪流給他們伴著奏,聽得我們心醉神迷?!m然聽不懂一句,但毫無疑問,全部都能享受得到。
晚上住在侗家山寨,飯后散步到一個很大的亭子旁邊,看到一群人在亭子里坐著,圍著爐火在彈唱。彈琴的是個眉目俊朗的本地男子,笑的時候很灑脫,不笑的時候又有些憂郁,儼然是這聚會的靈魂。一群本地人圍著他,看他調(diào)試著琴弦,一遍一遍地彈奏,便跟著一遍一遍地唱。他們用方言說著,笑著,竊竊私語著,或者靜默著。這個時候,我無比明白:我們就是外人。也許,我們永遠也進不到他們生活的內(nèi)部去——憑什么呢?我們這些來去匆匆的過客,有什么資格進到人家生活的內(nèi)部去呢?
不過,還能怎樣呢?能這樣和他們邂逅,已經(jīng)很好了。
第二天,我們在路上碰到了那個彈琴的男子,他神情平淡,步履迅疾,目不斜視地向前走著,一副凡塵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