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忠義
1966年至1976年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斗爭和批判成為了當(dāng)時的家常便飯。那時候什么事情都“上綱上線”,動輒得咎,人人自危。甚至連我們兄弟三個起的乳名也成為被批斗的把柄。
孩子起名,特別是男孩兒,向來是家庭的大事,總是慎之又慎,而且又往往請自己的爺爺給起,以表達(dá)重視程度。我家上兩代都是長工,一貧如洗,但爺爺在親戚的幫助下,幼年曾讀過兩年私塾。他親身經(jīng)歷了新舊社會的兩重天,對黨和國家充滿著深厚感情。
我的出生,給全家人帶來抑制不住的歡喜。父母二人特意跑到爺爺面前,讓他給孩子起個好名字。他呵呵一笑,用右手捋著胡子,臉上綻滿皺紋,慢吞吞地說:“我想兩天了,讓我再好好想想?!蔽逄旌螅吲d地告訴爸爸:“這孩子就叫‘愛國’,沒國哪能有家,普天之下,又有誰不愛國呢!”
兩年后,我的二弟又來到世上。爺爺絞盡腦汁,給他起名為“愛民”,并意味深長地告訴母親:“民為國之本。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母親也未聽懂啥意思,反正認(rèn)為是個好名字,喜歡得抿嘴笑了。
當(dāng)然,后來三弟的名字也要經(jīng)過爺爺仔細(xì)琢磨。那時候一首紅色歌曲中“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詞牢牢吸引著他,黨恩浩蕩,比山高,比海深,使他永世難忘。于是,他便順理成章地給老三起名叫“愛黨”。
誰知“文化大革命”開始后,造反派要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把舊世界砸個稀巴爛。他們無端地在我們兄弟三人的名字上做起了文章,運用代數(shù)中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把“愛國、愛民、愛黨”中的“愛”字給提了出來,結(jié)果成為了“國民黨”三個字,說我們“愛國民黨”,真是莫須有的罪名,父親因此蒙受了不白之冤。 (作者單位:寧陵縣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