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萍
(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475000)
自20世紀以來,漢語方言學發(fā)展迅速,作為方言重要分區(qū)的中原官話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績。與此同時,河南方言作為中原官話重要組成部分,且有著重要的方言學價值,其研究卻相對滯后。新鄭位于河南省中部、鄭州南部,隸屬鄭州,全市總面積873平方公里,總?cè)丝?0萬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xiàn)有關(guān)新鄭方言研究的系統(tǒng)的專門性文獻,對新鄭方言的研究僅零散地出現(xiàn)在一些文獻等資料中。其中較早涉及到新鄭方言的是張啟煥、陳天福、程儀[1]90。張啟煥等在《河南方言研究》中對河南方言的全貌做了描寫。由于當時的水平和條件,其研究并不深入,主要集中在語音方面,詞匯和語法方面相對較少。與新鄭方言相關(guān)的文獻周慶生通過聲韻調(diào)、兒化韻和u話韻三個方面揭示了鄭州方言的音系的主要特點[2]190。賀巍將中原官話分為兗菏片、洛嵩片、南魯片、鄭開片等7個片區(qū)[3]136。
語言自產(chǎn)生之后,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文化的發(fā)展、社會的統(tǒng)一和分化以及民族間的接觸和融合,無時無刻不處于發(fā)展演變之中。方言作為語言的地域分支和交際工具,同樣也處于變化發(fā)展的進程中,其音韻結(jié)構(gòu)是由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組成的復雜系統(tǒng),其各組成要素都處于縱向的聚合和橫向的組合關(guān)系中。在以上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本文認為新鄭方言屬于中原官話中的鄭開片,在演變發(fā)展中尖團趨于合流。新鄭方言內(nèi)部有差別,分新派和老派??傮w上來說,老派應分尖音和團音,兒化音較普遍;與此相反,新派趨于不分尖音和團音,兒化音有減少的傾向且與普通話趨于一致。
2013年9月方言調(diào)查時,發(fā)音合作人趙法安,82歲,有一定的知識水平;發(fā)音合作人李巧榮,46歲,初中畢業(yè);發(fā)音合作人張政,24歲,本科畢業(yè)。
經(jīng)調(diào)查,新鄭方言的聲母共有22個,包括零聲母,與普通話的聲母系統(tǒng)并無很大差別,但是在具體字的發(fā)音上稍有不同。詳見下表1:
表1 新鄭方言聲母
針對聲母系統(tǒng)下面有幾點需要說明:
1.舌面音[n]只拼開口呼和合口呼,在與齊齒呼、撮口呼相拼時實際發(fā)音是[?],如:你[?i55]/女[?y55]。
2.邊音[l]與合口呼相拼時發(fā)音部位靠后,實際音值是[?],如:路[?u31]。
3.舌尖后音[t? t?h? ?]的部位比普通話稍微靠前。
4.舌根音[k khx]與齊齒呼[i]相拼時發(fā)音部位靠前,實際音值是[c ch?],如:胳[ki13]膊/疙[ki13]瘩/咳[khi42]嗽/蛤[xi42]蟆。
5.零聲母[?]并不是舌根音,為了方便統(tǒng)計和描寫新鄭方言的聲母面貌,我們把它放到舌根音后面達到整齊劃一的目的。另外,零聲母根據(jù)具體情況有不同的音值通音[j ? w],如 “藝 [ji31]/魚 [?42]/屋 [w13]”;濁擦音[?],如“牛[?ou42]”。
經(jīng)方言調(diào)查,新鄭方言的韻母有41個韻母,包括兒化韻在內(nèi),其中開口呼韻母15個,齊齒呼韻母10個,合口呼韻母10個,撮口呼韻母6個。我們把韻母系統(tǒng)整理成下表2:
在具體的發(fā)音上,韻母其實際音值跟上面的國際音標會稍有不同,現(xiàn)作以下說明:
1.開口呼不圓唇[a]在韻母[a ia ua]中的發(fā)音舌位在中間,實際音值應是[A];在韻母[ai uai an uan]中的發(fā)音舌位靠前,實際音值是[a];在韻母[au iau a? ia? ua?]中的發(fā)音舌位略靠后,實際音值是[ɑ];在韻母[iai ian]中的舌位處于半低位置,實際音值是[ε];在韻母[yai yan]中的舌位處于次低位置,實際音值是不圓唇[?]。
2.齊齒呼不圓唇[i]作韻尾時,舌位次高,實際音值是不圓唇[?]。
3.合口呼圓唇[u]作韻尾時,實際音值是圓唇[?];與聲母擦音[f]相拼時,實際音值是[v]。
4.不圓唇半低[ε]作韻尾時,在[yε iε]中的發(fā)音舌位略高,實際音值是[E]。
5.濁擦音[γ]與[p phm f]相拼時,舌位略低,唇形稍圓,實際發(fā)音接近[o];與聲母舌尖后音[t? t?h? ?]相拼時,舌位略高且靠前,實際音值接近[?],與聲母舌根音[k khx]和濁邊音[l]相拼時,是它本身后半高不圓唇元音[γ]。
表2 新鄭方言韻母
張啟煥,陳天福依據(jù)分尖音和團音與否把方言分為有尖團音和無尖團音兩大類[4]22。新鄭方言分尖音和團音,但在發(fā)展演變中受普通話等因素的影響趨向于尖團合流。從語音演變的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新鄭方言聲母主要有以下特點:
1.古見曉組聲母今音逢齊齒呼[i]韻拼為[k khx],例如:虼[ki13]蚤跳蚤/胳[ki13]肢窩。
2.古疑母字今音逢齊齒呼[i]拼為零聲母,例如:擬[i13];遇開口呼略帶濁聲母[?],但濁聲母并沒有辨義作用,因此仍按作零聲母處置,例如:餓[?31]/鏊[au31]子烙餅用具。
3.古微母字今多讀為零聲母,例如:尾[i13]巴。
4.分尖團音。古精組聲母在細音前今讀[? ?hs],古見曉組聲母逢細音多讀[? ?h?],少數(shù)讀[k khx],詳見下表3:
表3 新鄭方言的尖團音
從語音的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新鄭方言韻母的變化主要有下面幾個特點:
1.果攝合口一等見組字,今讀合口呼。如:過[kuγ31]/課[khuγ31]/和和氣[xuγ42]。
2.蟹攝開口二等見組和曉組字,今白讀[iai]韻。如:界[?iai31]/鞋[?iai42]/街[t?iai13];蟹攝合口一等泥 組字,今多數(shù)讀[uei]韻。如:雷[luei42]/儡[luei33]/累極困[luei31]。
3.止攝合口三等泥組字,今讀[uei]韻。如:累累積[luei33]/淚[luei31]/壘[luei33]。
4.蟹止兩攝合口三等非組字,今白讀[i]韻。如:肺[fi31]/飛[fi13]/肥[fi42]。
5.流攝一三等幫系字,今多數(shù)讀[u]韻。如:如:母[mu33]/某[mu42]/戊[u13]。
6.咸攝開口一三等個別字,今白讀[ai]韻。如:攬攬?。踠ai33]。
7.山攝開口三等、合口一等個別宇,今白讀[yan]韻。如:鮮[syan13]/聯(lián)聯(lián)系[lyan42];山攝合口三等泥組字,今讀合口呼。如:劣[luε31]。
8.咸山兩攝開口三等來母入聲字,今讀[ε]韻。如:獵[lε31]/列[lε31]/裂[lε31]/烈[lε31]。
9.臻攝開口一等透母“吞”字,今讀開口呼[th?n13];臻攝合口三等日母“潤”和“閏”二字,今讀攝口呼[yn31]。
10.宕攝古入聲開口一三等來母字和知莊章三組字,今讀[u?]韻。如:烙[lu?31]/樂快樂[luγ31]略[luγ31];宕攝精組和見系字個別字今讀[y?]韻。如:腳[?y?13]/削[?y?13];古舒聲宕攝個別字讀音比較特殊。如:黃黃鼠狼[xuai42]。
11.古入聲曾攝開口一等明母字今讀[ei]韻,和今音不同。如:墨[mei31]/默[mei31]。
12.梗攝開口二等庚韻見曉組字今多讀[??]韻。如:更[ke?31]/硬[??31]/杏[x??31];合口二等匣母字,今讀多讀[u?]韻。轟[xu?13]/橫橫直[xu?31]。
13.古入聲梗攝開口二等、曾攝開口一等(幫組字除外)、三等莊組字和深攝三等知莊組字,今讀多讀[ε]韻。拆拆開[tshε13]/擇擇菜[?ε42]/客[kε13]/德[tε13]/塞[sε13]。
14.通攝合口三等端系字,今多數(shù)白讀撮口呼。從[?hy?42]/俗[sy42]/龍[ly?42]。
新鄭方言聲調(diào)系統(tǒng)與普通話有很多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主要表現(xiàn)為中古平、上、去的演變規(guī)律與普通話的演變規(guī)律基本保持一致:按照聲母的清濁,中古平聲分陰平和陽平,清聲母歸入到陰平,次濁和全濁聲母歸入到陽平;古上聲清聲母和次濁聲母歸上聲,古上聲全濁聲母歸去聲;中古去聲在現(xiàn)代新鄭方言中還是歸入到去聲。因此,現(xiàn)代新鄭方言四聲中去聲除了保留中古的去聲外,也包括了中古上聲中的全濁聲母字。新鄭方言聲調(diào)系統(tǒng)與普通話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入聲的歸派上。劉雪霞指出河南方言中原官話區(qū)的入聲主要表現(xiàn)為入派二聲,即古入聲清聲母和次濁聲母歸入陰平,全濁聲母歸陽平[5]38。而普通話的入聲演變規(guī)律應是入派三聲,即古入聲清聲母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次濁歸去聲,全濁歸陽平。新鄭方言屬于中原官話鄭開片,與中原官話入聲演變規(guī)律基本一致。我們所使用的例子主要參照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主編的《方言調(diào)查字表》[6]60。我們用例字的形式簡要解說一下并繪制成下表4:
表4 新鄭方言聲調(diào)演變
《廣韻》中有平、上、去、入4個聲調(diào),其中入聲今在新鄭方言中已消失。新鄭方言聲調(diào)和普通話一樣,共4個,即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不包括輕聲。陰平偶爾會有一個低平動程,讀113調(diào);陰平在輕聲前多讀24調(diào),但為了方面記音,一般情況下多記為13調(diào);陽平有時讀作53調(diào),現(xiàn)在一律記作42調(diào)。上聲有時讀作44調(diào),今一律記作33調(diào);去聲與普通話相比,沒有普通話的音高和音強值大,一般記作31調(diào)。詳見下表5:
表5 新鄭方言聲調(diào)
音節(jié)與音節(jié)組合的時候,由于受鄰音的影響,聲調(diào)可能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即發(fā)生變調(diào)現(xiàn)象。新鄭方言的連續(xù)變調(diào)規(guī)律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因連讀引起的變化
(1)兩個陽平連讀,第一個陽平字有時會變陰平。例如:茶壺[?ha13xu42]/白云[pai13yun42]/明白[mi?13pai42]。
(2)兩個上聲連讀,第一個字一律變陽平。例如:理想[li42?ia?33]/美好[mei42xau33]。
(3)兩個去聲連讀,第一個字一律變陰平。例如:大會[ta13xui31]/看?。踜han13pi?31]。
2.因輕音引起的變化
(1)陽平與輕聲連讀,第一個有的字變上聲。例如:狐貍[xu33li]。
(2)上聲與輕聲連讀,第一個字有的變陽平。例如:老虎[lau42xu]/講講[?ia?42?ia?]。
3.與“一、七、八、不”連讀時的變化
(1)“一、七、八、不”單讀時,讀陰平調(diào)。例如:一[i13]/七[?h?13]/八[pa13]。
(2)“一、七、八、不”在去聲前變?yōu)殛柶秸{(diào)。例如:一歲[i42sui31]/七 次 [tsh?42?h?31]/八 件 [pa42?ian31]/不 去[pu42?hy31]。
[1]張啟煥,陳天福,程 儀.開方言研究[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3.
[2]周慶生.鄭州方言的聲韻調(diào)[J].方言,1987(3).
[3]賀 巍.中原官話的分區(qū)(稿)[J].方言,2005(2).
[4]張啟煥,陳天福.河南方音概況[M].開封:河南師范大學科研處鉛印本,1982.
[5]劉雪霞.河南方言語音的演變與層次[D].上海:復旦大學,2006.
[6]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方言調(diào)查字表[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