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唐書
編者按:
本刊在前幾期已經(jīng)比較詳盡地介紹了“中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基本情況。本期刊登的一組文章,則向讀者講述了這項在全國有廣泛影響的教學改革實驗的新進展和新成果。
對于河南省林州市開展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開始我并沒有特別注意。后來,我在審讀稿件時,讀到了林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總結《我們只做了一件事:讀》一文。一看題目,眼睛便一下子亮了起來。這句簡單樸實、形象醒目的話,不正是對“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最為精到的闡釋嗎?不要小看這句話,如果沒有對實驗深入到位的理解和踏踏實實的實踐,這樣的話是說不出來的?!疤て畦F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長期以來,無數(shù)專家學者和語文教師苦苦探索的語文教育教學的路徑,原本就該這么簡單!
這讓我對林州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刮目相看。
《我們只做了一件事:讀》不僅僅是林州第二實驗小學的經(jīng)驗總結,其實也應當是對林州全市“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經(jīng)驗概括。
讀,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要“使學校有書香氣,老師有書卷氣,學生有書生氣”;就是“必須勇敢地走出課本教材的框子,大膽地把課外閱讀引入課內(nèi),從過去的固守課本精雕細刻的‘深挖洞,向大量閱讀‘廣積糧轉變”。 為了把“讀”字落到實處,他們“確定誦讀書目,從內(nèi)容上保證;制訂讀書計劃,從時間上保證;記好讀書筆記,從積累上保證;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堅持每天記小筆記,每周記1~2次大筆記,寫好讀后感,從效果上保證;讀完一本書或一章后,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收獲和感想,明確一個思路,從方向上保證”?!霸谥黝}閱讀中不框定學生的思維,做到引導而不主導,培養(yǎng)習慣同時激發(fā)興趣,注意張揚孩子個性,倡導獨立思考精神,讓學生在快樂閱讀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學會思考,懂得審美。”
特別讓我感動的是,這里的校長和老師們都動起來了。
郭愛德校長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無論到哪里出差,他都首先進書店。2013年春天,他率隊赴山東學習,經(jīng)過濟南,在超市購得圖書數(shù)冊,隨即于滾滾人流、擾擾市聲里讀了起來。當時過街天橋上甚至有人探身下望,欲知此人是何人。有老師化用前人詩句贊曰:
你在天橋下讀書,
天橋上的人把你當書讀了去。
有這樣熱愛讀書的校長,自然會有這樣熱愛讀書的老師和學生。
在“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推進過程中,這里的教師們也深刻地認識到:讀書,不只是學生的事情,更是教師的事情。學生愛讀書,常常是因為有一位愛讀書的教師。于是,我們看到了,在市直三小,學校啟動了教師讀書工程。除了保持學校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校長每學期發(fā)給每位教師一本教育名著,今年還成立了五個“教師讀書社”:郭慧英老師的“肩并肩讀書社”、李碩老師的“陽光讀書社”、郭紅艷老師的“成長讀書社”、郭向麗老師的“追夢讀書社”和路新芬老師的“群芳讀書社”。讀書社從全校教師中吸納成員,可以自主確定成員共讀什么書,由學校來承擔經(jīng)費。每位讀書社成員每月寫一篇千字文,每學期寫一篇5000字的讀書報告。這樣,鼓勵教師多讀書,讀好書,讀寫結合,形成“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良好氛圍,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
我一向認為,教育教學改革成功與否,關鍵在教師的素質(zhì),而不在模式和方法。魯迅先生說得好:“從噴泉里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里出來的都是血?!苯處煹乃刭|(zhì)問題解決了,模式和方法問題他們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解決了。反之,再好的模式和方法也不管用。解決教師素質(zhì)問題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讀書和寫文章。如果大家都能像林州市三小的教師那樣,自覺地組織起教師讀書社,相信用不了幾年時間,一大批優(yōu)秀教師就會涌現(xiàn)出來。這比請專家、搞培訓等方式要管用得多。
閱讀這部書稿時,有一首小詩也讓我十分感動——
孩子,你們讀了這么多,
我感到了你們的可敬,可愛。
我可能沒有你們記得牢,背得快,
因為我錯過了這樣的年代。
請允許我重新開始,
我還想跟你們賽一賽。
多么可敬而可愛的老師啊!“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备矣诔姓J自己的不足,從而奮起直追,才是真正的強者。林州市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起步較晚,但短短三年時間,便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與他們具有這樣一種強者精神有直接關系。這應當是林州的一條很重要的經(jīng)驗。
我在十幾年前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中這樣講過:“沒有量就談不上質(zhì)。讀幾十部名著,背幾百首詩詞、上百篇文章就是質(zhì)量;鋼筆字、毛筆字拿得出手就是質(zhì)量;談名著多多少少有自己的心得,評當代作家大抵能分出個高低上下,看電影、電視不為大腕所惑,不追星不趕時髦,就是質(zhì)量;喜歡讀書、買書、藏書,關心時事,讀報刊養(yǎng)成習慣,就是質(zhì)量;勤于動筆,每年一大本讀書筆記、一大本日記、幾十篇(首)詩文,就是質(zhì)量。什么是文化品位?這就是文化品位!什么是‘基礎‘能力?這就是‘基礎‘能力!什么是做人教育?這本身就是做人教育,而且是一種高層次的做人教育!”
受林州經(jīng)驗的啟發(fā),在這里我還想說一句:落實一個“讀”字,就是教育質(zhì)量!
就這么簡單。
(作者系《山東教育》原總編,現(xiàn)為北京新學校研究院特聘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