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臺灣)
(臺灣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臺灣)
國民教育輔導團為臺灣地區(qū)對于中小學在職教師的最全面且歷史悠久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支持系統(tǒng),而且此機制也是確保2001年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及目前已啟動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重要機制。臺灣地區(qū)省級與地方縣市輔導團主要分為兩類,即學習領域和重大議題。值得注意的是,輔導團的運作并非一帆風順,特別是知識領域并非屬于獨立課程的重大議題輔導團。有鑒于此,本文檢視輔導團發(fā)展的歷史沿革、運作模式,并以性別平等議題輔導團為例,說明面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變革,后續(xù)輔導團運作需要關注的課題。
性別平等教育 九年一貫課程 國民教育輔導團
臺灣地區(qū)對于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支持的機制,除自2006年以來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評鑒,2010年開始推動的教師專業(yè)社群,以及目前處在發(fā)展中的教師專業(yè)標準及專業(yè)表現(xiàn)指標,歷史最悠久的要數(shù)國民教育輔導團,其為各縣市教師提供課程與教學的輔導。近十余年來,因為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以及十二年基本教育的推動,輔導團的角色與功能也面臨極大的挑戰(zhàn)。臺灣地區(qū)省級與地方縣市輔導團的類型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學習領域與重大議題。學習領域包含語文、數(shù)學、社會與健康體育等,重大議題如性別平等與人權等需要教師將相關知能轉化后融入七大學習領域的課程,因此在重大議題輔導團的運作和成效展現(xiàn)上,對于議題團成員來說尤其是一大挑戰(zhàn)。有鑒于此,本文介紹并檢視國民教育輔導團所建構的中小學教師輔導網(wǎng)絡與運作機制,并以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團為例,希望呈現(xiàn)在十二年國民教育啟動的同時這類重大議題輔導團所面臨的挑戰(zhàn)。
學者陳伯璋與李文富指出,臺灣于1958年即成立了“臺灣省國民教育巡回輔導團”,1964年臺灣省教育廳責成各縣市教育局設立“縣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民教育輔導網(wǎng)絡大抵成型。①陳伯璋、李文富:《課程與教學輔導體系的建構背景與推動現(xiàn)況》,載《研習信息》2009年第26卷第3期。1998年配合精省政策,臺灣省國民教育巡回輔導團也隨之廢除;縣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因缺乏經(jīng)費補助與臺灣省政策支持,或停止運作,或勉強維持。2001年啟動的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后,臺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為健全課程發(fā)展體制,開始試圖建立臺灣省、地方縣市與學校三級課程與教學輔導網(wǎng)絡。2003年臺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責成各縣市行政當局根據(jù)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規(guī)定成立各學習領域“教學輔導團”(國民教育輔導團),透過相關計劃與補助方案,協(xié)助縣市建立輔導機制。②吳惠花:《12年國教的課程與教學輔導網(wǎng)絡建構現(xiàn)況與省思:以臺灣省輔導團國語文領域為例》,見《2013教育行政與政策學術研討會:教育政策與學校領導的理論與實踐》,2013年11月23日,臺灣花蓮:東華大學。
臺灣省級與地方縣市輔導團的設置是根據(jù)九年一貫課程的規(guī)劃設置。2001年所公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總綱暫行綱要》涵蓋語文、數(shù)學、生活課程、健康與體育、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以及信息、環(huán)境、兩性、人權、生涯發(fā)展與家政等六個重大議題。2003年正式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5年配合相關法令的修訂,將“兩性教育”議題修改為“性別平等教育”議題。2008年進一步微調九年一貫課綱,并新增海洋教育議題。而臺灣省級與地方縣市輔導團的設置,即根據(jù)不同學習領域以及重大議題兩類來加以設置。
臺灣課程學者陳伯璋與李文富指出,2003年開始建構的“課程與教學深耕輔導體系”面臨缺乏法制保障,輔導員人才招募不易,以及沒有明確組織定位,功能無法發(fā)揮等問題。同時,也希望調整過去國民教育輔導團偏重教學輔導,忽視課程發(fā)展、課程領導與社群經(jīng)營等問題。①陳伯璋、李文富:《課程與教學輔導體系的建構背景與推動現(xiàn)況》,載《研習信息》2009年第26卷第3期。因此,臺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在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小組架構中設置“課程與教學輔導組”,并配合“九年一貫課程深耕計劃”在臺灣省層級設置以學者專家為主的“課程與教學輔導群”,地方層級則透過對縣市輔導團團務運作的補助,試圖重新建立國民教育輔導團網(wǎng)絡。2007年臺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進一步責成臺灣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今臺灣教育研究院)于《精致國民教育發(fā)展方案》中納入《建構臺灣省—地方課程與教學輔導網(wǎng)絡方案》,規(guī)劃設立“臺灣省課程與教學咨詢教師團隊”,并辦理“國民教育輔導團視導與評鑒”及建置“國民教育社群網(wǎng)”,希望借此強化縣市輔導團的組織運作輔導與協(xié)助。
如上所述,輔導團的運作分為臺灣省和地方兩個層級。以臺灣省層級來說,主要由大專院校學科專長或是課程教學評鑒專長教授所組成的“臺灣省課程與教學輔導群”(簡稱輔導群)以及優(yōu)良國中小教師所組成的“臺灣省課程與教學輔導咨詢教師團隊”(臺灣省輔導團)來共同運作,也就是理論與實務的結合。臺灣省輔導團目前主要的法令依據(jù)為2014年修正公布的《臺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臺灣省課程與教學輔導咨詢教師團隊設置及運作要點》(簡稱《設置及運作要點》)。根據(jù)該法,臺灣省輔導團的主要工作目標如下:(1)協(xié)助落實課程及教學政策,以達成政策目標;(2)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師專業(yè)知能;(3)精進教師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質量;(4)建構理論與實務相結合之課程發(fā)展模式及三級教學輔導體系。
臺灣省輔導團采任務編組,設團長、副團長各一人,其下并依學習領域以及重大議題設置各小組。各組的臺灣省輔導團教師最多為六到七人。根據(jù)前述《設置及運作要點》,其主要工作項目為: (1)倡導課程及教學相關政策,輔導縣市落實辦理; (2)協(xié)助國教署相關組織之運作,作為理論及實務之對話平臺;(3)協(xié)助國教署推動縣市課程發(fā)展、實施及評鑒;(4)結合國教署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課程與教學輔導組各學習領域及議題輔導群,強化地方輔導團之運作及輔導策略;(5)結合或統(tǒng)籌所屬學習領域及議題輔導資源,形成支持教師教學及專業(yè)發(fā)展之有效系統(tǒng);(6)建置教學資源網(wǎng)站,進行課程設計及教材教法研究,提供教師教學資源、經(jīng)驗分享、教學咨詢及意見交流之平臺。
輔導團的核心成員是所謂省團教師,這些教師應為國中小現(xiàn)職合格教師,并具備一定合格教師年資以及地方輔導團輔導員資歷。為使服務學校同意借調省團教師,臺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補助省團教師之所屬學校一定經(jīng)費,供該校推動課程與教學之用,省團教師減授課所需代理代課費也??钛a助。同時此一運作要點也規(guī)范了省團教師遴選、聘任、培訓和考評規(guī)定。在地方層級,縣市輔導團的運作目前主要依據(jù)2014年所公布的《“直轄市”及縣(市)國民教育輔導團組織及運作參考原則》。根據(jù)此一辦法,輔導團之工作目標為:(1)協(xié)助落實課程與教學政策,以達成政策目標;(2)研究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國民教育質量;(3)建立各學習領域教材資源,豐富教師教學內容;(4)輔導教師積極研究進修,鼓勵創(chuàng)新,發(fā)揮教育功能;(5)激勵教師服務熱忱,解答教學疑惑,增進教學效果。
除了設置團長和副團長各一人外,地方輔導團視需要還置輔導委員若干人以及國中小課程督學至少各一人。輔導團依學習領域及重大教育議題,下設各類輔導小組,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得合并或分別設置,各組召集人由中小學校長擔任;輔導員則遴選教學優(yōu)良之中小學教師擔任。
在輔導團的運作上,根據(jù)上述參考原則,輔導團之輔導方式有三類:(1)團體輔導:專題演講、分區(qū)研討、教學演示、成長團體、通訊輔導、參觀活動、實作研習及教學研究心得分享等;(2)個別輔導:教學輔導、教學診斷與演示、咨詢輔導及問題座談等; (3)項目研究:輔導員除本身進行教育相關研究外,并輔導學校進行教學研究。也就是說,輔導團員需定期到校服務,傳達課程政策,并適時反映學校推行課程政策之困難,以研究提出解決困難之策略,且協(xié)助“教育局(處)”辦理各項課程發(fā)展與精進教學之相關事宜。并定期辦理教學心得發(fā)表及相關教學研討會議,出版教師優(yōu)良研究作品專輯,結合所屬學校、社會資源,形成支持教師教學與專業(yè)發(fā)展之有效系統(tǒng)。
在輔導人員之遴選、聘任及培訓上,各縣市“教育局(處)”均訂有遴選(薦)、聘任及考核辦法以及縣市層級輔導員專業(yè)成長培訓制度,并需參加“國教署”定期辦理的輔導員專業(yè)成長培訓課程,取得“初階輔導員證書”“進階輔導員證書”及“領導人證書”,以強化輔導員專業(yè)知能。輔導員減授時數(shù)所需代課經(jīng)費由“教育局(處)”及署專款補助經(jīng)費支應。
由圖1可見,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即是以臺灣省的課程與教學輔導群以及輔導咨詢教師團隊,加上地方縣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建構出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全面支持網(wǎng)絡。①《九年一貫推動工作組織架構圖》,臺灣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網(wǎng),2013-10-23[2014-08-20],http://genderedu.moe.edu.tw/photo/recruit.php?Sn=40。
圖1
如前所述,輔導團的運作主要分為學習領域以及重大議題兩大類,學習領域通常有獨立的課程時數(shù),而議題類課程則是以融入學習領域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的。也因此議題輔導團的運作要把比學習領域輔導團更具挑戰(zhàn)。以下以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團的運作來加以說明。
1996年臺灣行政主管機關“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開始強調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在行政當局與民間團體的共同努力下,于1997年頒布《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明訂中小學須實施兩性平等教育相關課程;臺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也于同年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鼓勵各校推動性別平等教育。1998年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以及2001年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明列“兩性教育”為重大議題之一,明訂課程綱要應融入各學習領域中實施。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公布,“兩性教育”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也更具法源依據(jù)及強制性。①《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微調修訂說明》,臺灣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網(wǎng),2009-05-23,http://genderedu.moe.edu.tw/subject/recruit.php?class=201。
臺灣省“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輔導咨詢小組”成立于2008年,2009年正式以“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納入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輔導群的組織體系中,更名為“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課程與教學輔導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輔導群基本上是由大專院校教師組成的委員群以及中小學輔導咨詢教師(省團教師)共同組成。同時各縣市地方性別議題輔導小組也陸續(xù)成立。臺灣省輔導群成立后的任務,主要是協(xié)助各縣市成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小組、推動與視導學校落實性平教育課程與教學、規(guī)劃辦理性平教育人員培育進修認證、整合專業(yè)資源、提供性平教育課程與教學咨詢服務、規(guī)劃性平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與評鑒其成效。②《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議題2011至2013年度工作重點》,臺灣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網(wǎng),[2014-08-20],http://genderedu.moe.edu.tw/intro/super_pages.php?ID= intro1。
因為學科本位因素,學習領域的課綱編定過程中并沒有納入重大議題,迫使七大議題包括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自行發(fā)展出課程綱要,設法融入各領域的課程設計與學習中。而臺灣省與地方縣市輔導團的設置,即是要確保性別平等課綱的實施,因此除建構性別平等課綱的主次概念(參見表1)外,也試圖將各性別平等主要概念所發(fā)展出的分段能力指標融入七大領域中。例如次要概念“多元的性別特質”之下發(fā)展出“1-1-2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1-2-2覺察性別特質的刻板化印象”與“1 -3-4理解性別特質的多元面貌”等三項國小能力指標,以及“1-4-4辨識性別特質的刻板化對個人的影響”與“1-4-5接納自己的性別特質”兩項國中階段指標。
有感于國中小學校課程計劃中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學習領域,仍以綜合活動、社會、健康與體育以及生活課程居多,數(shù)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語文、藝術與人文則較缺乏。為鼓勵教師將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之對應表,2008年微調時發(fā)展出性別平等課綱與七大學習領域以及“生活”課程的對應表,提供中小學教師進行融入式教學時參考,鼓勵中小學教師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相關學習領域。以數(shù)學領域來說,數(shù)學學習領域指標“N-3-14能認識比率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可對應到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2-3-1了解家庭與學校中的分工,不應受性別的限制”;而數(shù)學指標“D -2-02能認識并報讀生活中的直方圖、折線圖”可對應性別平等指標“3-2-2檢視校園中資源運用與分配在性別上的差異”與“3-3-4檢視不同族群文化中的性別關系”。
如上所述,議題輔導團的運作不同于學習領域輔導團,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啟動的同時,更面臨了極大挑戰(zhàn),以下歸納性別平等輔導團所面對的四大挑戰(zhàn)。
(一)優(yōu)秀人才招募與留任困難
臺灣省與地方縣市輔導團雖有訂定相關前述辦法的依據(jù),但因為屬于任務編組,沒有專任人力。也因此2012年出版的師資培育報告中指出,各縣市輔導團與臺灣省輔導咨詢教師的聘任仍有缺乏法制化的問題,以致于招募和留任有困難,而這樣的困難是所有臺灣省與地方縣市輔導團都面對的一個問題。以地方輔導團來說,不僅在各縣市的主管單位不一,甚至可能學習領域團與重大議題團分屬地方行政當局不同主管單位,加上各縣市對地方輔導團的行政配套措施也不一致,造成資源分配規(guī)范不一。這不僅影響臺灣省課程與教學政策的落實,也導致各校領導者可能對于不同性質輔導團的重視程度不一;不僅影響課程與教學的推動,甚至影響校長是否同意輔導員借調。③周淑卿、楊俊鴻:《臺灣省與地方縣市層級課程教學推動組織之重構》,見周淑卿、丁一顧、蔡清田等:《課程與教學領導》,第1—18頁,(臺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二)推動性別議題融入學習領域的挑戰(zhàn)
性別平等課程綱要于2006年以及2008年先后進行修訂。在2008年版本的微調說明中,提到過往課程實施的問題。例如,“性別平等教育”雖然明定以重大議題的身份融入各學習領域進行課程,然而自2001年正式實施以來,面臨各學習領域的本位抗拒,在既定教學時間的擠壓下,其在學校課程的地位仍屬邊陲地帶。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能力指標旨在“融入”,但是對于多數(shù)性別教育非其專長的學科領域教師來說,融入式/轉化課程設計不易落實。此外,教師對實踐性別課程的意愿普遍不高以及教科書缺乏相關評鑒機制和規(guī)準。④
①④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微調修訂說明》,臺灣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網(wǎng),2009-05-23,http://genderedu.moe.edu.tw/subject/recruit.php?class=201。
表1 國民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能力指標概念架構①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微調修訂說明》,臺灣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網(wǎng),2009-05 -23,http://genderedu.moe.edu.tw/subject/recruit.php? class=201。
此外,根據(jù)筆者學校訪視的經(jīng)驗,許多學校主管和教師仍認為性別教育教學只限于特定學習領域,如社會、綜合活動和健康與體育等。
(三)部分性別議題嚴重缺乏社會共識,影響團務的推動
雖然相關的法令如《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明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同性戀教育)等課程,以提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但是社會對于同性戀議題仍無共識。因此2011年臺灣社會因為《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性別好好教》《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等三本教師手冊內容涵蓋同性戀教育議題,引發(fā)部分宗教團體抗議,同時也引起社會對于性別平等教育課綱的關注。因為上述因素,原性別平等能力指標“1-4-3了解自己的性取向”經(jīng)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審議委員會決議,修正為“尊重多元的性取向”。2012年4月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3次委員會上,不同立場委員更提出數(shù)項立場相左的提案,并且竟然都獲得通過,要求臺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加以執(zhí)行。②臺灣省“立法機關”,“立法機關公報”,第101卷25期,2012-05-07,http://lci.ly.gov.tw/LyLCEW/communique1/final/pdf/101/25/LCIDC01_1012501.pdf。例如,提案之一主張九年一貫性別平等課程綱要將“情感教育”“性教育”與“同志教育”等納入課程,惟相關課程、教材及師資培訓等皆未完備,希望行政當局立即檢討課綱與能力指標,并針對課綱、教材以及師資培訓等提出項目報告,經(jīng)同意后始得實施。另一臨時提案則指出新課綱在國小五、六年級新增“認識多元的性取向”,為避免學校性別霸凌案層出不窮,應立即實施。也有委員提出臺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應立即提供國民中小學教師備受爭議的三本教師手冊并擬定推動計劃,落實“認識多元性傾向,尊重差異”之精神。在三個立場相左提案都獲通過的情形下,期待臺灣省與地方縣市輔導團推動這些缺乏社會共識也缺乏行政當局強力背書的課綱,實有其困難。同時,2012年“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lián)盟”發(fā)動了一項“多元成家,我支持!”聯(lián)署行動,希望修改民法中關于一夫一妻的相關規(guī)定。這些相關政策討論也都影響了學校性別平等教育的實施。
由上述討論與提案可見,因為社會對于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仍未有共識,所以臺灣省與地方縣市輔導團所面臨的挑戰(zhàn)也甚于其他輔導團。就算有“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支持,但因性別平等教育并非如學習領域有獨立課程,造成輔導員推動相關課程與教學比較困難。
(四)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團的影響
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對議題團的最大沖擊在于縣市團的整并導致經(jīng)費人力的縮減,以及最終議題團的存廢議題。
1.中小學地方性別平等議題團的整并。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促成國中小、高中職課程連貫,期望以基本能力為核心架構,避免以往偏向以學科取向的知識本位問題,以致中小學一貫課程內容不協(xié)調、未銜接或不連貫的情形。因此目前地方國民教育輔導團以全面朝向國中小團整并運作。但也因為并團,原本兩團的經(jīng)費可能也面臨縮減為一團的經(jīng)費,引起許多爭議。而高雄市和臺南市等更因為2010年“五都”改制升格為“直轄市”,原本縣市兩團,在縣市整并后合為一團,造成經(jīng)費和輔導員人力大為縮減,但是服務校數(shù)倍增,以及市區(qū)學校與偏鄉(xiāng)學校差異性大的問題。①杜昌霖:《國教輔導團發(fā)展困境與解決之道——以高雄市為例》,載《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1年第1期。
2.議題團邁入歷史,重大議題課程與教學教師支持體系面臨轉型。十二年國民教育基本課程強調學習領域課程應融入性別平等教育。2013年8月臺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課審會決議“未來重大與新興議題均不再有課程綱要,各議題宜適當融入相關領域中”②臺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九年一貫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草案)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研修之說明》,臺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2014年。,也就是議題團最快將于2017年內結束運作,邁入歷史。但是以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經(jīng)驗,因為各學習領域課綱融入重大議題有困難,各重大議題才會自行發(fā)展出課綱與能力指標,而性別平等議題輔導團更試圖發(fā)展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與各領域能力指標之對應關系,協(xié)助教師進行融入教學。議題團邁入歷史意味著重大議題的融入未來將由各學習領域主導,但各學習領域課綱規(guī)劃者如何規(guī)劃進行重大議題的融入,則是一大挑戰(zhàn)。同時各學習領域課綱即使納入相關重大議題,未來課程教學輔導上,各學習領域的臺灣省地方輔導團是否確保納入相關議題專長教師并發(fā)揮應有功能,都是重大課題。至于未能融入相關學習領域課程的重大議題或新興議題,臺灣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建議以彈性學習課程或選修課的方式實施。這也意味著性別平等教育或其他議題實施與否,由個別學校來決定。臺灣省與地方縣市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將不在議題相關課程與教學中扮演核心角色。
在上述四項挑戰(zhàn)中,除第一項是所有輔導團均面對的問題外,其他三項則是議題團特別是性別平等議題團所獨有的。
如上所述,國民教育輔導團經(jīng)歷了不同階段的轉變,在對于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上的貢獻極大,相關辦法的制訂,顯示法制化的發(fā)展?jié)u臻成熟。但是自議題團成立至今,因為學校教師對于重大議題融入知能的欠缺,以及誤解重大議題只需融入特定學習領域,因此議題輔導團面臨的挑戰(zhàn)尤大于學習領域輔導團。而與其他重大議題輔導團相較,性別議題輔導團團員更面臨社會對于某些性別議題共識的缺乏,導致推動時需面對來自教師、家長以及社會大眾的壓力。
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并團產生的課程銜接以及經(jīng)費縮減等問題,使輔導團的運作產生困難,但是更大的沖擊則是行政當局規(guī)劃未來重大議題課程的實施將以融入各學習領域的方式來進行,議題輔導團將停止運作。長遠來看,這個發(fā)展是完全正確的。但由九年一貫課綱的實施經(jīng)驗可知,要各學習領域的課綱融入相關議題在目前階段仍有相當困難,如果之后議題團不復存在,后續(xù)檢核各學習領域教學上的議題融入成效,并協(xié)助中小學教師持續(xù)精進重大議題的知能,都需要發(fā)展相關機制來加以因應。這也反映出如何因應十二年國民教育、發(fā)展教師跨領域的能力,是當前所有臺灣省與地方縣市輔導團以及其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支持機制需持續(xù)面對的挑戰(zhàn)。
【責任編輯:王建平;肖時花】
臺灣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支持機制之運作與挑戰(zhàn)
——以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輔導團為例
陳怡如
陳怡如(1970—),女,臺灣彰化人,教育學博士,臺灣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副教授。
2014-08-10
G451
A
1000-5455(2014)06-00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