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缺英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文的教學歷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一些長期流傳至今的優(yōu)美古詩文,它豐富了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2011年新頒布《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第二學段為50篇(段),第三學段為60篇(段),并在附錄中列出了讓小學生背誦的優(yōu)秀古詩文共計75篇??梢姡W的古詩文教學的要求提高了,小學古詩文教學的重要地位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下面,筆者就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談幾點感受。
一、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性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是中華古典文化的結晶,它們語言凝練,極富韻味,語言表達簡潔含蓄,富有美感,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學好古詩文不僅可以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小學生從小誦讀古詩文,不僅有利于發(fā)展語言,積淀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文學鑒賞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從優(yōu)美的詩文中感悟人生,體會詩人的情感。所以,古詩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所以,讓小學生通過對古詩文的學習,來初步達到整體的粗略的感悟是很有意義的。
二、要引導學生對古詩文進行反復的誦讀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誦讀古詩文是我國優(yōu)良的教育傳統(tǒng),是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名言充分說明了誦讀古詩的重要性。只有反復誦讀,學生才能深刻體會古詩文的內涵。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這些問題:一是要注意詩句中的停頓。停頓是朗讀時聲音的一種必要和自然的暫時停歇,適當地停頓,可以把語言表達得更加清晰,所以在朗讀詩文時,不能沒有停頓連續(xù)地讀,更不能在不應該停頓的地方停頓,把句子讀破碎。如賀知章的《詠柳》,正確的停頓應該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再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可以這樣停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二是要注意詩句中的重音。所謂重音就是把語句表達主要意思的詞或詞組用強弱、輕重、快慢、長短等聲音讀出來,這對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啟發(fā)聽眾的聯(lián)想,起著很大的作用,重讀的方法是通過加強音量并配合音節(jié)的延長來表現(xiàn)的。再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綠絲絳”“誰”“二月春風”這些詞都要重讀,用“碧玉”來比喻柳樹,用“綠絲絳”來比喻柳枝,用“誰”來激發(fā)人們的想象,把“二月春風”比作剪刀。這些需要重讀的詞句理解了,也就領會了作者的意圖。三要注意朗讀的語調。要朗誦好一首古詩,首先必須理解這首詩內容,知道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據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語調。教師要學會根據詩歌的情感表達確定哪句用升語調,哪句用降語調,用“↑”“↓”表示,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最后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可作如下語調處理:遍插茱萸↑少一↓人。讀升語調時音量逐次加大,力度逐漸加強,語尾音節(jié)上揚且拖長;讀降語調時力度從逐漸減弱,語速平緩。
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之上,就強調了要背誦優(yōu)秀詩文。教材里選用的古詩文一般以四句古詩為主,讓學生背誦也不是困難的事情,所以一般來說,應該要求學生背會,這樣對于他們將來學習古詩文,積累文學知識是很有幫助的。
三、通過作者了解古詩文的意境
學習古詩文還要領會其中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所描繪的客觀景物和自己的主觀感情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一種藝術境界。詩人只有對生活有了深刻的認識和感受,產生了創(chuàng)作激情,才能寫出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例如,唐朝詩人李白,他生活在盛唐時期,他一生遍訪祖國的名山大川,因而寫出了許多具有豪放意義的寫景詩文。如《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痹娙私柚胂蟆⒖鋸?、比喻等藝術手法,把瀑布描繪成了獨具個性的藝術形象,洋溢著詩人昂揚激進的思想,蘊含著他對祖國錦繡山河的深切感情。詩人豐富獨特的想象,使全詩的字里行間飄蕩著浪漫主義的色彩。
四、借助多媒體輔助古詩文教學
多媒體教學的效率大大高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它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古詩教學時,通過多種媒體的綜合運用,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靜夜思》我們可以設計出作者在晚上獨自坐在屋里舉頭望著明月的圖畫讓學生來感受。在學習古詩《楓橋夜泊》時,我配了一首哀怨苦愁的古箏曲,學生隨著樂曲頓挫有致,聲情并茂地朗誦。這種朗讀形式感染了每一個學生。如學習王安石《元日》時,我配以動畫和視頻,用春節(jié)的喜慶氣氛為背景,搭配禮花綻放的動畫,營造出“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喜慶熱鬧的氛圍,這種動畫效果對理解詩意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總之,小學古詩文的教學既有一定的難度,又有比較豐富的文化內涵,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大膽地加以摸索,探索出學生易懂樂學的教學情境來,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