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
要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師必須有“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并能將這種理念貫穿在每一次教學過程中。同時師生要做好課前準備——學生要有一份渴望,教師要有一份熱情和一種能力(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渴望和給予恰如其分的指導)。具體來說是三方面:一是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二是教師扎實備課;三是師生密切配合,上好課。
一、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每一課結束后,我都會為下一課設計一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下一課的興趣。之后便是常規(guī)的預習,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學會本課生字詞并試著造一個貼近生活的優(yōu)美的句子。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基礎就會非常扎實,也為寫作能力、分析課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把課文讀三遍并提出至少一個問題,問題多多益善。提問題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師扎實備課
備課要備三個方面:學習目標、學生學情、教學過程。要求內容扎實,過程熟練,胸有成竹,甚至可以脫稿上講臺。內容扎實才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一堂沒有內容的課,必是一堂空乏的學生什么也學不到的課。學生渴望無盡的知識,教師必須是知識的殿堂,才可讓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明確學習目標是備課的首要任務。這篇課文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各是什么,要首先考慮清楚。往往一節(jié)課很短,這些任務可能完不成,那就要合理分解。有些目標貫穿整篇文章,有些目標幾分鐘就能完成。
學生學情也是備課的一部分。在平常教學中,我已了解到學生的基礎水平和接受能力。學生的需求是備課的重中之重,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又是教師必須考慮的。我?guī)蓚€班的語文,由于兩個班的基礎和接受能力不一樣,我會對所要教的知識做調整,以適應他們的需求。
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目標完成的方法。整個過程的設計要以興趣為先導,學生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否則一堂課他們很難堅持下來,更不用說學習知識,提升能力了。教學過程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之外,還要符合學生的學情,不可脫離實際。
三、 師生密切配合,上好課
上課不只是教師精彩的講解,更是師生之間的配合。教師的一切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反應也是教師的關注點。除此之外,上課還需注意以下四點。
1. 講課的生動性
講課形象生動,學生才愿意聽。最妙的是能將復雜的東西簡單化,那樣教師教得有趣味,學生也學得輕松。比如,《湖心亭看雪》這篇課文運用了白描手法。對白描手法的講解,我是這樣做的:課前準備了兩幅畫,第一幅畫是荷花,第二幅畫是一名貴妃。我先拿出第一幅畫,掛在左邊的黑板上,在右邊的黑板上三兩筆勾勒出荷花的大體樣子。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白描,后來用在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比如本文對西湖的描寫:“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苯又鴴斐龅诙?,安排課堂作業(yè),請學生用白描畫法畫出這名貴妃,不像沒關系,關鍵是領會白描的畫法,然后運用白描手法描寫這名貴妃。這樣,學生對白描手法的印象非常深刻,學習的過程也充滿了樂趣。
2. 重點突出
一堂課就像一首歌,要起伏不平,即重點和非重點搭配合理,并突出重點。如果一堂課全是重點,師生都會覺得很累;如果全是非重點,整堂課就會顯得很空虛;只有重點和非重點相結合并突出重點,才會使這堂課變成一首優(yōu)美的歌。重點的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時間安排,上課時不能平均分配時間,學習重點內容必須占用足夠的時間。二是講解,對知識點的講解也不能平均,對重點必須詳細解說,讓學生理解透徹。這樣突出重點,教師好把握,學生也好掌握。
3. 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我?guī)У膬蓚€班的學生普遍害怕回答問題,口才也不好。我在備課的過程中專設一個環(huán)節(jié)——說一說,鍛煉學生的口才。另外,有些學生也羞于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課文,為了鍛煉他們的膽量,每節(jié)課我會專設一個讀的環(huán)節(jié),占時不多,但時間長了我明顯感受到學生很期待朗讀,朗讀的水平越來越高,膽子也越來越大。關于寫作,一個學期寫八次作文,我覺得這還不夠,經常安排一些小作文,以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
4. 安排有效的作業(yè)
作業(yè)安排一定要注重效果,不要把作業(yè)變成師生的負擔,要和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目標相結合。作業(yè)是進一步的學習,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有效是作業(yè)的生命,沒有效用的作業(yè)是徒勞的。當然,作業(yè)反饋也非常有必要。我發(fā)現,經常反饋作業(yè)情況,學生的作業(yè)質量很高;若沒有反饋,學生便沒那么努力了。
這樣,我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從以上三個方面多個角度抓起,高效課堂就會順利實現。
(責任編輯陳劍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