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的看點很多,多年之后,相信人們一定還會記得這是中國高考改革的啟動之年。
古語云:國之大者,唯祀與戎。對當(dāng)下中國的普通百姓來說,最大不過兩件事:醫(yī)療與教育。
而教育又有特殊性:開弓沒有回頭箭,人無法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不像“久病成良醫(yī)”,如果你只有一個孩子,那是沒有熟能生巧的機會的。
無論改還是不改,甚至無論怎樣改,中國的高考都會收獲同樣多的吐槽。但我們不需要動輒從孔夫子和柏拉圖說起的高頭講章,也不需要大量流于情緒化和本位主義的口水。至少為了孩子,也應(yīng)該盡快冷靜下來,琢磨一下應(yīng)對方略。
現(xiàn)在關(guān)心高考改革的,多是初中以上孩子的家長,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其中有個認(rèn)識誤區(qū):這些已經(jīng)長大的孩子,其實未必能享受多少改革紅利了?!案呖贾笓]棒”之所以令人生畏,是因為它的影響力無遠(yuǎn)弗屆,不但籠罩幼升小、小升初,甚至延及早教和所謂的胎教。因此,真正受到高考改革最大影響的,不是新高一,而是那些正在成長中的娃娃。早關(guān)心,早受益,家長們的試水其實事不宜遲。
此外,牽扯利益多元,涉及環(huán)節(jié)復(fù)雜,高考改革也必須在宏觀層面上有一個試錯過程。目前種種新政,制定者無疑殫精竭慮,效果如何還需要實踐檢驗,也需要不同方案之間的比選。最終,人們也不應(yīng)該期待“最好的”方案,理性的做法是期待一個“最不壞的”方案——能夠求出此時此地的“最大公約數(shù)”,可謂功莫大焉。正因為如此,對于剛剛出臺的試點措施,既不必馬上指摘撻伐,也不宜一個勁地點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