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偉撰文指出:有網(wǎng)民反映“昆明市財經(jīng)商貿(mào)學校某班班主任大清早在操場上罰跪全班同學”,并貼出幾張學生低頭跪在地上的圖片。事后,學校回應,為了對該班學生進行警示、提醒、扭轉(zhuǎn)班風,班主任對部分紀律散漫的學生采取“做10個俯臥撐的方式”處理。
罰跪還是俯臥撐,或者二者兼有?這顯然不是同種性質(zhì)的問題,也涉及教育的底線。如果不去學校實際調(diào)查,我們顯然很難憑學生或?qū)W校的說辭抑或網(wǎng)上的照片就斷定事情的真相。盡管如此,其中教育者的粗暴都是無法回避的事實。
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但無法實現(xiàn)所謂的扭轉(zhuǎn)班風,相反,還會扭曲學生的心靈。教育需要的是春風化雨的力量。當前,對涉事學校而言,重要的不是危機公關,而是要拿出勇氣面對被罰跪或被俯臥撐的學生。粗暴的教育方式之下,無論怎樣辯解或者文過飾非都將給學生帶來新的陰影。學校和教師承認錯誤的勇氣,將是學生面對未來的一面鏡子。
“男子漢”課程多多益善
———房清江在《新京報》上撰文指出:北京市朝陽實驗小學為從小培養(yǎng)有陽剛之氣的“爺們兒”,特為男生增設了足球、攀巖等7門“男子漢”課程。孩子正在長身體階段,現(xiàn)在許多學校卻只看重成績,給孩子留下一副柔弱的身板。陽剛氣缺乏,其實正是現(xiàn)在學校教育不重視體育的結(jié)果。很多發(fā)達國家小學階段有大量體育課程,孩子從小就打好了基礎,有副好身板。開設“男子漢”課程是補上應有環(huán)節(jié)。不過也需要考慮避險措施,如健全學校教育無過失責任的保障機制。
改革不動真格,擇校熱不可能降溫
———熊丙奇在《新聞晨報》上撰文指出:做好“小升初”就近免試入學,首先需厘清義務教育均衡與就近免試入學之間的關系。正常的就近免試入學,是義務教育均衡的結(jié)果。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需要政府部門加大投入(增加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和放權(quán)。我們并不懷疑“跨區(qū)擇校率不超過10%”的目標能夠?qū)崿F(xiàn),但實現(xiàn)了又如何?如果沒有義務教育均衡作支撐,擇校暗流會依舊涌動。探索增加投入并放權(quán)的改革機制,才能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
“高材生”的人生可以精彩亦可平淡
———鄧海建在《重慶晨報》撰文指出:從外企白領到地產(chǎn)公司,再到小區(qū)保安,與其說是清華高材生張曉勇在選擇命運,不如說是命運無時無刻不在對高材生的能力與際遇作出選擇。高材生的人生未必就不能平鋪直敘,往深處說,這不是缺憾,恰恰是進步。開放而多元的人生通道,不會為你安排按部就班的生活,能力與學歷、常識與素養(yǎng)、情商與實踐,隨時可能跳出來考驗你、折騰你———至于紙面上的分數(shù),固然有“成王敗寇”的邏輯,但終究不再是人生“最后一役”。
弟子舉報院士:事實勝于立場
———王石川在《中國青年報》撰文指出:弟子舉報曾經(jīng)數(shù)年授業(yè)解惑的導師,確顯絕情。但現(xiàn)代社會中的師生關系,畢竟不是古典意義上的師徒關系,更沒有父子關系中的血緣紐帶,因此不存在所謂“親親相隱”。即便事起利益糾葛甚至是“分贓”不均,也無礙于舉報行為本身的正當性。就事論事,最需厘清的問題是,舉報的內(nèi)容究竟屬不屬實?某院士在參評院士時究竟有沒有問題?
復旦研究曹操DNA怎樣才有意義
———單士兵在“新浪評論專欄撰文”指出:復旦偏愛古人DNA這件事,有爭議不是壞事。越是別人說不清的東西,當事人以及參與爭議的主體,越應該獲得最大的自由表達空間,越應該堅守自己的獨立性。那樣,真理才會越辯越明,才會在爭辯中重新發(fā)現(xiàn)事情的意義。關鍵是各種主體都能從爭議中檢閱自身是否存在有悖科學與理性的東西,最終釋放出應有的公共價值。讓科學的歸科學,價值觀的歸價值觀,公共監(jiān)督的歸公共監(jiān)督,這樣,復旦大學擺弄古人DNA的熱鬧,才會有意義。
(以上部分信息選自《中國教育報》,并對原文有編輯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