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檢察人員實行分類管理是準確定位檢察職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這是一項自上而下、全面系統(tǒng)的工程,基層檢察機關作為分類管理工作的試點和行使法律監(jiān)督職能的前沿,嚴格依照《關于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意見》的要求,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優(yōu)化人員結構,科學分類、科學管理,努力打造一支專業(yè)化、高素質的檢察隊伍。
關鍵詞 分類管理 制度保障 法律職務 檢察官
作者簡介:楊吉麟,天津市紅橋區(qū)人民檢察院政治處干部。
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2-207-02
日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明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原則,制定了各項改革任務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對若干重點難點問題確定了政策導向,同時選擇上海、廣東、吉林、湖北、海南、青海6個省市先行試點,為全面推進司法改革積累經驗。筆者參考高檢院制定檢察人員分類改革初步規(guī)劃以來的相關資料和最新司法改革動態(tài),提出以下幾個方面內容的思考:
一、調整相關法律內容,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參照公務員管理”使得目前施行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檢察官法并未起到在檢察官管理方面本應起到的作用,在泛公務員管理的大背景下,要想真正實現檢察人員的分類管理是相當困難的。因此,分類管理需要自上而下、全面逐步地進行,首先就要修訂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檢察官法, 將檢察人員分類管理的原則、程序、標準和方法以法律形式予以確認,并將上下級人民檢察院的領導體制、檢察人員招錄制度、檢察官選拔制度、檢察官考核體系等各項機制都納入法律調整的范疇。與此同時,修訂完善公務員法關于檢察官內容的相關規(guī)定,使檢察官隊伍管理工作具有明確的原則性和指向性,確保檢察官與公務員在管理上的真正剝離。此外,在檢察官待遇、晉職、獎懲、醫(yī)療、退休等保障方面形成配套體系,形成統(tǒng)一的檢察官職業(yè)保障法, 為分類管理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二、明確職位細化責任,打牢管理改革基礎
檢察人員分類管理,就是把檢察院工作人員分為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檢察行政人員,對檢察官實行有別于普通公務員的管理制度。實行檢察人員分類管理的基礎,是建立檢察官員額制,提高檢察官任職條件,嚴格檢察官選拔程序,綜合考慮政治素養(yǎng)、廉潔自律、專業(yè)知識、辦案能力、從業(yè)經歷等各項因素,公平、公正地選任檢察官,解決目前檢察官隊伍大、門檻低的問題,提高隊伍素質。具體職位的區(qū)分就要對所有職位給予準確的定義和說明,對每一職組、職系、職級、職等制定詳細的劃分標準和規(guī)范。例如按照工作職責的不同區(qū)分出公訴檢察官、偵監(jiān)檢察官、反貪檢察官和民行檢察官;對于其他類別人員,如會計、行政管理、檢察技術、司法警察等專業(yè)技能有別于檢察官的工作人員,建立獨立的職業(yè)概念和晉升等級。同時,借鑒臺灣地區(qū)成立專門業(yè)務評審委員會的考核模式,對各類檢察人員適用獨立的考核評價體系。如檢察官崗位,通過成立專門的業(yè)務評審委員會并由檢察業(yè)務專家對從事“主業(yè)”工作的檢察官進行業(yè)務考核;技術崗位,應由專業(yè)的技術評審委員會依據獨立的技術守則或規(guī)程對其考核評價,避免“外行考核內行”的怪圈。
三、完善任職交流機制,理順法職晉升渠道
檢察人員分類后的職業(yè)發(fā)展,實際上在同一職務序列內部的任職晉升,法職歸法職、輔助歸輔助、行政歸行政。檢察官的選任,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同時尊重司法規(guī)律。首先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由組織人事、紀檢監(jiān)察部門在政治素養(yǎng)、廉潔自律等方面考察把關。為了保證專業(yè)能力,在省一級設立檢察官遴選委員會,從專業(yè)角度提出檢察官人選,依照法律程序進行任免。建立逐級遴選制度,上級檢察院的檢察官可以從下一級檢察院擇優(yōu)遴選,既為優(yōu)秀的基層檢察官提供晉升通道,又保證上級檢察院的檢察官具有較豐富的司法經驗和較強的司法能力。擴大檢察官的選任渠道,實行獨立的干警招錄辦法,將有志于檢察事業(yè)的優(yōu)秀律師和法學學者等職業(yè)人才吸收進檢察官隊伍,為構建法職人才交流機制搭建平臺。根據工作需要和個人意愿,在檢察機關內部開展輪崗交流,輪崗前必須經專業(yè)性評估,確保其是否具有勝任擬輪崗后職位的工作要求,通過設定崗位調整工作程序規(guī)范事務,并征詢個人意見,避免以末位淘汰等方式隨意調整檢察官工作崗位。針對檢察官與非檢察官之間的崗位交流,要注意檢察官職務的任免符合相關規(guī)定,必須對應其當時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水平,并保證調整崗位前后待遇薪酬的銜接變更。
四、配套專門工資待遇,徹底實現分類管理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tǒng)一管理。這項改革舉措,對于確保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具有重要意義。對財物的統(tǒng)一管理,主要是建立省以下地方各級檢察院經費由省級政府財政部門統(tǒng)一管理機制。省級統(tǒng)管是對司法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地方各級檢察院經費上收省級統(tǒng)一管理時,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進行試點,積累經驗后再逐步推廣,使各院辦公經費、辦案經費和人員收入不低于現有水平,為辦公、辦案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梢灶A見,隨著檢察官精英化的實現,針對檢察官的高準入門檻、高素能要求、高工作標準的現實情況,建立與檢察官分類管理制度相配套的獨立薪酬待遇序列,并在晉升、醫(yī)療、退休等方面均形成相應的配套保障,將為排除地方經濟對檢察官辦案的影響和檢察官待遇脫離行政軌道將奠定重要的基礎。
五、妥善處理過渡問題,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改革是一把雙刃劍,分類管理實現后,檢察官的數量必將大幅減少,有相當一部分人,包括原本具有檢察官職務和等級的干警將被確定為輔助和行政人員,這勢必影響其職業(yè)規(guī)劃和切身感受,以前想憑借通過司法考試后熬年頭、等職位獲得法律職務的干警也必然會有思想波動,而原本按現有政策剛剛符合任命條件的干警或許需要繼續(xù)奮斗努力才能任職。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通過公平公正的“雙向選擇、競爭上崗”方式重新進行人員崗位分類,盡力創(chuàng)造平等的競爭機會;對未能在重新定崗中被確定為檢察官的業(yè)務干警,可以考慮將其檢察官辦案情況及職稱等級作為經歷予以保留,在指定期限內仍未能被選拔為檢察官的,轉入其他崗位管理;在薪酬待遇上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政策”,暫時維持現有各類人員的待遇標準,對新進檢察干警則嚴格按照分類管理的類別執(zhí)行,以自然減員、崗位調配、自主選擇等方式爭取用10-15年的時間逐步消化解決遺留問題,盡量減少分類管理對國家整體干部管理體制的沖擊力。
參考文獻:
[1]周敏凱.比較公務員制度.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李美蓉.檢察官身份保障.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版.
[3]陳健民主編.檢察院組織法比較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1999年版.
[4]吳建雄.檢察工作科學發(fā)展機理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版.
[5]孫謙,鄭成良主編.司法改革報告——中國的檢察院、法院改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6]鄭在義,龔瑞.我國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2011年10月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
[7]高麗蓉,姜昕.檢察官身份保障制度之完善.人民檢察.2011(6).
[8]張敬博.立足檢察管理改革促進檢察隊伍建設.人民檢察.2012(3).
[9]夏陽,卞朝永.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改革的實踐與思考.人民檢察.2013(8).
[10]溫輝,楊新京.有效開發(fā)人力資源充分發(fā)揮檢察職能武隆縣檢察院檢察人員分類管理調研報告.中國檢察官.2007(9).
[11]陳剛.我國檢察人員分類管理研究.安徽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
[12]邢小川.我國檢察人員分類管理相關問題研究.安徽大學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
[13]趙景慧.檢察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淺析.法制與社會.2013年6月(上).
[14]張華,朱毅敏.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思考.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第16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