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惜妍
一個人生活在一個地方,時間長了會日久生情,再久一些呢,或許會有一些倦怠吧。我們接受著居住地或大或小、或快或慢的變化,逐漸派生出懶意,有一些安逸、有一些麻木、有一些見怪不怪。我們有意無意地過濾那些曾經(jīng)擁有過的歷史氣息,開始迅速遺忘,開始關心眼前和未來,而不會去深究這變化之前的一些東西,更不會去深究其背后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遠方有座城,名字叫伊寧,是我稱之為故鄉(xiāng)的地方。當外地人夸贊它的美麗時,我的嘴里是不屑一顧的言辭:“大老遠跑來,有什么好看的呢!”內(nèi)心卻泛起一絲得意。這是我長大成人的地方,我在斯大林街的橡樹下散步,在漢人街看工匠做手工,在俄羅斯面包鋪里買列巴,在街頭看巴郎子烤羊肉串。甚至有很多時候,經(jīng)常要陪一些外地客人游覽伊犁河或者漢人街,給客人介紹我所生活的城市??墒?,僅僅憑借自己三十多年的生活經(jīng)歷,就能說清楚伊寧嗎?這個有著將近六個世紀年輪的古城,名稱也幾經(jīng)更替。伊寧的歷史是這樣的長,無數(shù)人書寫過它,留下各種各樣的篇章,讓我自慚于自己的無知。這座與我晨起夜眠的城市,有什么可寫或者有什么可說呢?真正的故事藏在民間,藏在人群熙攘的巴扎里,藏在葡萄藤蔓掩映著藍色庭院的幽深巷子里。
伊犁河谷悠久的雪山、草原、河流,孕育出一種深遠的意蘊,使中心城市伊寧散發(fā)出一種擁抱自然的溫暖氣息。很多人從王蒙先生的作品里,知道了伊犁河、沙棗花、白楊、葡萄、蘋果、小花帽、冬不拉等融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伊寧概念”。這概念一經(jīng)推出,便似乎得到了認同。其實,這些年梳小辮子戴小花帽的“克孜”只可能在縣城或者更遠的鄉(xiāng)下才能見到;沙棗花香只有出城到更遠的地方才能聞到;當年白楊挺立于城池的情形恐怕再也不會出現(xiàn)。這樣說可能有些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在不斷追求發(fā)展的今天,許多東西在我們的面前消失得如此之快,讓人無奈的同時心存遺憾。普魯斯特說過:“當歲月流逝,所有東西都消失殆盡時,唯有空氣中飄蕩的氣味還戀戀不散,讓往事歷歷在目。”伊寧有什么味道,能讓記憶重新蘇醒呢?那空氣中無聲爆炸的孜然香味,在伊寧上空燃燒飄散。生活在一個被鄉(xiāng)村包圍著的芬芳之城里,真正的幸福不在別處,它存在于百姓世俗的煙火中。
斯大林街是我每天的必經(jīng)之路,一聽這名字就讓人聯(lián)想到前蘇聯(lián)。是的,伊寧市受俄羅斯人的影響很大,有將近200年的歷史,一批俄羅斯人是為了躲避當時國內(nèi)的政治局勢遷徙而來的,在歲月更迭中給伊寧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斯大林街上的第七中學,前身就是“斯大林中學”。如今伊寧還有全國唯一一所俄羅斯學校,伊寧的大街上依然可以看到俊美如同洋娃娃般的俄羅斯族少男少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伊寧的俄式房屋隨處可見,當時,斯大林街是前蘇聯(lián)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如今那些俄式建筑和美好景象都淹沒在歷史煙塵里了,只剩下一條街的名字。伊犁賓館是前蘇聯(lián)領事館,就那樣沉默在巨大的橡樹下,塵封著一段美好的歷史。只有在和上了年紀的老人交談中,從他們懷念在白楊樹下和著手風琴悠揚的曲調(diào)唱蘇聯(lián)歌曲的眼神里,才能捕捉到歲月長河里那些樸素的往事。
伊寧和其他城市一樣,地名都很有一番來歷。許多地方以前的地貌或者建筑物消失了,但名稱卻留了下來,只有當?shù)厝瞬艜靼姿鼈兊囊馑?。后來的人可能只知其名而不知其故。舉幾個例子說說吧?,F(xiàn)在的新華醫(yī)院附近早年有兩條水渠,那里的街道叫“蘇德勒瓦孜”,就是“水街”的意思;阿合買提江街,名字就和三區(qū)革命領導人有關。比如你說“綠洲”,聽的人可能是莫名其妙,只有老伊寧人知道,他指的是以綠洲影劇院為中心的解放路一帶——曾經(jīng)是伊寧市的文化和美食中心。綠洲影劇院建成于1959年,曾被列為自治區(qū)十大建筑,是伊犁大發(fā)展時期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伊寧最觸目的見證之一。2000年3月29日,綠洲影劇院被拆除了,我不知道這座城市還有誰和我一起默默難過。另兩座已消失且具有時代特點的建筑算是伊犁飯店和軍人俱樂部了。伊犁飯店始建于1953年,是伊寧第一座旅社大樓,如今我們看到的是在原址周圍建起了集居住、購物、餐飲于一體的“銅鑼灣”。西大橋的軍人俱樂部歷史更長,解放前叫“伊斯哈克伯克俱樂部”,以三區(qū)革命民族軍軍長的名字命名。解放后民族軍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又改為“五軍俱樂部”,后來就是我們熟悉的“軍人俱樂部”了。再比如,說起新紅旗商廈,可能有人不會清楚,但只要說起紅旗大樓,許多老人難以忘懷,那時候不逛紅旗大樓等于沒進伊寧市,可見紅旗大樓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當年伊寧人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能到紅旗大樓里轉轉,那里有他們想要的學習用品,有他們過年想穿的漂亮衣服,還有很多他們見都沒見過的東西。還有,紅旗大樓的位置真好,轉一個圈就把許多事情做完了。匯款寄信,郵局離得只有二百來米;累了,可以到人民電影院看電影;餓了,可以去“紅旗食堂”吃東西;散步,廣場近在眼前;看書,新華書店抬腳就到??芍^去一處而畢全部,多么省心。在社會前進的車輪下消失的不僅僅是這些銘記了伊寧歷史的建筑,還有伊寧的“手臂”——白楊、伊寧的“毛細血管”——水渠、伊寧的“肺”——后灘。一切都過去了,讓我們把該記住的都永遠記住,永遠留在記憶的最深處。
說這些可能有些遠,那就再說說近的吧,這些變化離我們?nèi)绱酥?,就在我們的眼皮子底下。江蘇大道是解放路九巷延伸擴寬而成的;軍墾路原先只不過是一條小巷,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市區(qū)最容易堵車的道路之一;市政府搬遷了,新華西路延伸到新二橋,與邊境經(jīng)濟合作區(qū)連成一片建成了新城區(qū)。綠化是跟著時代審美的步伐走的,政府新區(qū)的行道樹是高貴的法國梧桐;南環(huán)路各支線修建起來了,伊犁河沿岸將成為伊寧的景觀大道和休閑旅游區(qū);也許有一天,遠方的游子回來時,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承載著他童年記憶的大片大片的果園不見了,凸現(xiàn)在眼前的是代表著伊寧經(jīng)濟新高地的總部經(jīng)濟區(qū),那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仔細翻翻每個人心靈的口袋,誰沒有幾許懷舊情結?許多人還是希望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建筑能夠維持原貌,尤其是被楊絮飄飄鴿哨悠悠見證成長的上幾代人對這座城市消失的地標性建筑痛惜不已。原因很簡單,就像人活一世總要有點值得留戀的往事一樣,我們有責任給后人留下點用以追溯歷史、探本求源的紀念吧!endprint
當然,今天的伊寧可去的地方更多,可我還是喜歡聽那些上了年紀的人說起那些屬于他們的記憶,然后去尋找屬于我自己的伊寧。
伊寧是什么?難道真如周濤先生寫的:“我來過伊犁三次,每次都非常強烈地感覺到某種異樣的冰冷和溫暖。這不是伊犁的自然所傳達的,伊犁的自然環(huán)境永遠有著它剛健的嫵媚;也不是伊犁的風俗所賜予的,伊犁的風俗民情是中國最有味兒、最鮮明也是最幽深的。某種異樣的冰冷和溫暖,是伊犁州府所在地的伊寧社會散發(fā)出來的、像氣味一樣無法看清的面部表情。這里含有風景這邊獨好的驕傲和自負,也帶著邊陲重鎮(zhèn)見多識廣對什么都不再以為然的輕漠,同時還有點兒新疆人‘我不尿你的特殊心態(tài)?!币翆幾鳛橹衼喐沟匾蛔吘郴煅鞘?,三十多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的文化生活中不斷碰撞、融合和發(fā)展,既相互影響,又保持了各自鮮明濃郁的特色。伊寧的民俗風情,文化遺存源遠流長。特別是南市區(qū)、六星街等歷史街區(qū)歷經(jīng)百年滄桑,蘊含著濃郁的維吾爾民俗風情,對新疆民俗學的研究有著極高的價值。伊寧人善良、大方、勤勞、仗義、寬宏、風趣,這些都是各民族相互影響保留下來的生命因子,也因為占盡地域優(yōu)勢、物產(chǎn)豐富而從骨子里透出一種與生俱來的優(yōu)越感,這也是伊寧人身上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你從任何一個市民從容淡定的表情上,不難感覺出歲月積淀的遺傳印跡。
伊寧是什么?是城市南面那條自東向西流淌的伊犁河嗎?因為有了這條河,這里才有了一個如少女般清秀的地名。這條河給伊寧平添了一份穩(wěn)重大氣,河水仿佛是城市的枕頭,把睡夢中的小城圍裹在水一樣的溫柔里。天下的水都是一樣的,天下的河卻千姿百態(tài)、各有不同。伊犁人因為擁有這條著名的河流而驕傲,用河水來比喻綿綿不斷的友情和喝不完的美酒。黃昏的伊犁河大橋上,時常會遇到浪漫的維吾爾族婚禮,這是居住在這里的維吾爾族人生重要時刻舉行的儀式中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裝飾一新的花車和漂亮英俊的新人,一群興高采烈的朋友載歌載舞。這個用歌聲和舞蹈點亮生命的民族,是這片土地的世居民族之一,伊犁河對于維吾爾族人,有著更為特殊的情結。長長的橋連接著一生一世,讓滔滔河水見證他們將執(zhí)手越過人生的長河,攜手走上幸福的彼岸。
伊寧是什么?是小巷里那一片寧靜嗎?走進南市區(qū),或者走進解放路的任何一條巷子,一種安詳撲面而來。臨街的窗戶是緊閉的,白色鏤空的簾子透著親切。你可以做什么呢?在巷口找一個賣冰水的小攤坐下來,慢慢地搖著冰粒。滿地金黃的白楊樹葉,渠水冰涼清澈,麻雀、鴿子、斑鳩撲啦啦飛過頭頂?shù)那榫霸俅胃‖F(xiàn)。白楊是從哪里來的,和小巷相依了多少年,和伊寧相依了多少年,有誰深究過呢?白楊年年飄絮,波斯菊年年盛開,維吾爾大媽年年在葡萄架下操持……時光悠長緩慢,是這個城市的特征。偶爾有小孩子打開門,吱扭一聲,跳躍著走過濃蔭的巷道。清真寺透著肅穆祥和的光影,麻雀嘰嘰喳喳,攪碎著樹影,陽光輕輕地打在長長的回廊上,一切仿佛被一種說不出的凝重氛圍包圍著、彌散著。在某一個時刻,阿訇高亢的呼喚聲響起,這個世界慢慢醒來。
伊寧是什么?是人聲鼎沸的漢人街嗎?也許你也聽說過伊寧的“四大怪”——花城沒有花、西大橋沒有橋、紅旗大樓沒有紅旗、漢人街沒有漢族人。說到漢人街,我不能不啰嗦一點。漢人街是伊寧市乃至伊犁區(qū)域的一個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義的城區(qū),是伊寧最具“伊犁味道”的地方。所謂“漢人”,其實是指清朝“趕大營”的天津楊柳青人。漢人街從前坐落在城門外的位置上,楊柳青人在這里開著商號,進城的維吾爾人要等待接受檢查,并在這里給馬喂料、修車、喝酒、諞閑傳,漢人街由此而得名。毫無疑問,這里是伊寧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源地,楊柳青人功不可沒?,F(xiàn)在的漢人街就是個集聚著各類土產(chǎn)雜貨、特色小吃和民族手工藝品的大巴扎。維吾爾族人天生通曉生意經(jīng),男女老少都是精明的生意人,而他們出售的商品更是千奇百怪。走進漢人街,各種各樣的地毯、掛毯掛滿了墻,甚至天棚上也是,這些手工織成的地毯采用的是植物著色,這種古老的植物染色法在世界其他地方已經(jīng)失傳很久了。喀什的土布、和田的絲綢、英吉沙的沙木沙克小刀,還有桑皮紙、疙瘩胰子……石榴汁、奶疙瘩、冰凍西瓜浸泡的冰水……一筐自家老母雞下的蛋,一盒口香糖、剃須刀片、一小堆青杏都可以成為老嫗或小孩手中兜售的商品。杏仁、杏脯、葡萄干、枸杞、無花果等各類干果滿滿地堆放在一個個紙箱里,忍不住嘗上一兩個,即使不買,攤主也不會介意??狙蛉獯⒖景?、馕包肉的香味隨風飄散。在巴扎拐彎處,叮叮當當聲中,工匠們整日勞作。黃銅被加工成“沙瑪瓦”等器皿。亮閃閃的白鐵皮、黃鐵皮上鑲嵌著復雜曼妙的圖案,這些木箱變成了“金箱子”、“銀箱子”流向新疆的各個角落。這些古老的小攤子從遙遠的過去走到現(xiàn)代,至今還在漢人街上一代代延續(xù)著。在漢人街逛累了,去“伊孜海爾”冰淇凌店坐坐吧,這是一家百年老店。你知道嗎?當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上海出現(xiàn)用機械生產(chǎn)的聽裝冰激凌的時候,伊寧家庭作坊式生產(chǎn)冰激凌已經(jīng)開始一個多世紀了,據(jù)說是從俄羅斯傳過來的。我們伊寧的冰激凌充滿手工魅力,從它田園內(nèi)核里散發(fā)出一種母愛般的溫情氣息。冰激凌甜蜜的滋味融化在口腔里的瞬間,你會由衷的感嘆做一個伊寧人是多么幸福啊。
在一個地方住久了,會把一些熟悉的場景揉進骨子里,融進血液中。然后,在一個寂寞或靜思的剎那,驟然想起并且無限懷念它。面對這些迅速消失又迅速產(chǎn)生的風景,靜下心來問問自己,你真的了解這座城市嗎?你屬于這座城市嗎?生活是這樣的真實,所有的東西和現(xiàn)實緊緊相連。也許我們只能在郭文漣、阿拉提·阿斯木等作家的文章里感悟昔日的伊寧風情,在文史資料上讀到伊寧的歷史、看到被時間淹沒的舊照片?,F(xiàn)在的伊寧和以前相比,真是天翻地覆。有什么沒有變呢?漢人街上行人的姿態(tài),混著孜然味的煙霧,拜圖拉大寺,伊犁河路的白楊……它們笑嘻嘻地看著你,而你只不過是一個匆匆過客。所有的印象和紛亂的生活混雜在一起,也許這就是城市的光澤。它迷惑著我們,引誘著我們,在光影中遺忘一切。
說到這里,伊寧已經(jīng)沉沉睡去。偶爾駛過的車輛劃破夜的寂靜。而此刻,翻開一本地方志,這座城市的變遷突現(xiàn)眼底。你會感覺,這座城市從未離你這么遠,也從未這樣近。endprint
“我們從來不會追究我們所生活的地方的歷史?!笔钦l說過這么一句話,我不記得了。因為我們沒有力量抗拒,我們只能接受著前進。原來是濕地的河灘、還有美麗的皮里青河,被建設熱潮席卷了那份悠然。到處都是工地,南腔北調(diào)的聲音在這兒充斥,熟悉的東西會在一夜之間消失。你甚至來不及感受,就被裹挾著往前走。面對翻開的伊寧歷史,面對每天都會翻開的新的一頁,你還會說這不是你的城市嗎?你還會不停地尋找嗎?
伊寧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每天在這里生活呼吸。作為支邊伊犁的第四代人,我從小聽爺爺奶奶講當年戈壁開荒的往事,聽爸爸媽媽和鄰居們用維語講笑話;我們吃著馕喝著奶茶啃著牛羊的骨頭,快樂地過著平靜的日子;媽媽在友誼醫(yī)院生下了我,我又在友誼醫(yī)院生下我的孩子。無論伊寧怎么變化,都和我連著筋,連著骨,連著血液和生命。我怎么可能不愛我的伊寧呢?
里爾克曾說過:“在時間的歲月中,永遠沒有自己的故鄉(xiāng)?!币苍S在不遠的將來,我們連安放夢想與回憶的老城也無處尋覓。看啊,伊犁河上新橋與老橋在夕陽里對話。城市一天天變高了,一天天變大了,伊寧就這樣一天天日新月異。從城南到城北一路忙碌的塔吊里,伊寧,一個嶄新的沒有記憶的新城會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如果有一天我們這一代人想起伊寧那遠去的背影,隔著歲月,我愿意看到向我們綿綿傳遞的依然是時光也無法更改的溫馨與美好。
奶茶飄香
有人把新疆文化比喻為“奶茶文化”,這在伊犁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歷史長河里,這里曾經(jīng)是絲綢北路重鎮(zhèn),東西方文化薈萃之地。一江春水向西流的伊犁河穿城而過,47個民族和諧共處的人文景觀已經(jīng)成為伊犁獨特的一張旅游名片。如果說一個地方的文化是地域造就的,一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也是地域造就的,那么伊犁多民族混居的地域文化特性中最突出的草原文化就濃縮在一碗奶茶里,在每一個陽光初照的早晨,呈現(xiàn)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晨曦微白的時刻,伊寧慢慢醒來。盛過奶茶的碗還沒有涼透,我就腳步匆匆往上班的地方趕去。臨街有很多店鋪,大部分房門緊閉,只有飯館正是最忙碌的時候。做餐飲這一行最辛苦,店主們凌晨五六點就要起來準備一天的食材。蓮蓮奶茶館已經(jīng)沒有位置可坐了,門口等著的人不時焦灼地朝門里張望,即使著急,也不另找一家隨便將就,這家奶茶館在伊寧市已經(jīng)開了二十年了,從勝利街搬到十五小附近,生意從來都是這般紅火,熱騰騰的大碗奶茶浮著奶皮子,白胖胖的花卷,洋芋片,白菜粉條,辣子肉片可以任選,不知道暖過多少伊寧人的肚子。這樣的早餐慣壞了多少男人的胃,女人在家準備的早餐偏偏不吃,隔三差五邀幾個哥們到蓮蓮奶茶館扎扎實實吃一頓,尤其是前一晚喝多了以后。也正是這些挑剔的嘴巴和厚道的心腸支撐了蓮蓮二十年,也將會繼續(xù)支撐它成為伊寧市的百年老店吧。
對于土生土長的新疆人,喝茶與吃飯同等重要,《唐史》就有“嗜食乳酪,不得茶以病”的記載。民間相傳“一日三餐有茶,提神清心,勞動有勁;三天無茶落肚,渾身乏力,懶得起床?!敝钡浇裉?,伊犁人走親訪友,攜帶的禮品里少不了茯磚茶和冰糖,人們見面相邀時的話依然是“閑了到家里喝茶來”。我喜歡這樣的話語——直爽、親切,帶著茶葉的清香。無論社會怎樣發(fā)展,世俗如何變遷,那些樸實的、扎根在民間的盤根錯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就像一碗奶茶,沉淀著一個地方最悠久的民間智慧。奶茶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它好像從來沒有改變過簡單的配方,依然沿襲誕生之初的味道。草原文化也一樣,在天山腳下的這片土地上依然保留著它最本真的核心。
世居在這片土地上的哈薩克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無論是在遷徙與戰(zhàn)爭中還是在往來與交融中,都充當著民族文化傳播者的角色。奶茶既是家常便飯,也是禮儀的表達方式,不自覺地把本民族的心理稟賦表露出來,同時感覺和譯讀著對方身上的文化特質,互相啟發(fā)、互相影響。久而久之,伊犁就形成了一個內(nèi)容豐富的精神染缸,在此生活著的人,不可避免地浸染了奶茶的混合文化,成為一個“奶茶人”。
在我眼里,媽媽就是一個典型的“奶茶人”,當她抱著織了一半的毛衣一邊穿針引線一邊看電視的時候,那張面孔和其他的漢族女人沒有什么區(qū)別;當她戴著頭巾穿著長裙,蹲在母牛肚子下面擠牛奶的時候,她和巷子里的回族大媽們沒有一點差別;當她帶著我去參加維吾爾朋友家的婚禮,操著和她們一模一樣的語言談笑風生,甚至眉飛色舞的表情都像復印出來的時候;幼年的我常常懷疑媽媽是從《西游記》里走出來的,她怎么就那么能耐呢,出現(xiàn)在不同的場合總是不同的聲音和樣子。
灶臺上沸騰著一壺釅釅的茶,盆子里微火烤著牛奶,上面浮著一層厚厚的奶皮子,那就像一幅靜物畫,懸掛在我的記憶里。媽媽燒的奶茶很香,她總是毫不吝嗇地把一勺勺奶皮子打散在奶茶里。到了冬季,家里誰要是得了感冒,媽媽就在奶茶里放一些白胡椒面或是丁香粒,奶茶里略帶一絲辣味。我不愛喝,趁媽媽不注意就想溜,她拽著我的小辮子,不顧我的掙扎按住我的頭給我灌下去。后來我才知道,這也是伊犁民間治療感冒的一個偏方,發(fā)汗排毒,增加體內(nèi)熱量,提高御寒力。
奶茶和馕已經(jīng)伴隨這片土地上的人生活了世世代代幾百年。女人們都會燒奶茶,每個女孩子結婚以后,要給她的丈夫精心燒奶茶,像他的媽媽燒得一樣好。然后,她們會有孩子,孩子又會喝同樣的奶茶,燒同樣的奶茶,代代延續(xù)。
她們就是這么固執(zhí)地年復一年喝著奶茶,不會費神去想將來口味會不會改變。當純白高貴的牛奶緩緩注入粗糙價廉的茶水里,就像綺麗的憧憬在現(xiàn)實生活里打著旋,所表達的意愿是——美好的日子就在當下,始于手邊這一碗飄香的奶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