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石定果表示,在過去10年間,中國研究生規(guī)模增長了約10倍,但中國真的需要這么多研究生嗎?那么多工作崗位真的需要研究生學歷的人才能干嗎?可以說,研究生群體已經泛濫成災。 (據(jù)《廣州日報》)
考研人數(shù)的膨脹與招生人數(shù)的野蠻擴張,讓“研究生”這三個字坐上了下行的電梯。很多高校都志在成為“研究型大學”,爭建研究生院。而成為所謂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標志,就是研究生的招生數(shù)量比肩本科生,甚或超過本科生。如此盲目攀比致使研究生的招生數(shù)量遠遠超出了高校師資的承載能力。大搞招生“規(guī)模戰(zhàn)”,很難保障研究生培養(yǎng)的質量。甚至,研究生教育一度成為緩解本科生就業(yè)壓力的“蓄水池”。
過度擴招僅是“研究生泛濫”的表現(xiàn)形式,“唯學歷論”盛行所產生的“負激勵效應”才是本質所在??佳袩岫炔粶p,是因為現(xiàn)實的語境下,讀研最大的意義就是學歷本身。在求職過程中,學歷很重要。很多單位的招聘都有最低學歷限制,就連很多小學都要求應聘者必須是研究生。有時,可以沒有實力,但必須要有學歷,甚至一個四六級英語證書也能拒人于好工作之外。
既然學歷往往是登上舞臺的“門票”,那就只有拿到“門票”才有登臺表演,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如此,就使得很多人為取得“門票”撞得頭破血流,社會與個人都投入很多成本,最終卻導致學歷空心化??梢?,要解決“研究生泛濫”這個問題,教育部門要控制招生規(guī)模,主動適應社會需求,提高培養(yǎng)質量;也需要招聘單位,尤其是政府部門、事業(yè)單位,放棄學歷門檻,讓更多有能力的人,不用獲得高學歷也能有出彩的機會。 (來源:騰訊教育)
以立法的方式記住榮耀和恥辱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對9月3日、12月13日這兩個特殊的日子,中國政府歷來重視。比如1995年9月3日、2005年9月3日、2010年9月3日,我國都舉行紀念大會或紀念活動,國家領導人發(fā)表講話。而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也舉行紀念活動,全市拉響警報。而如今以立法的形式,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受害者國家公祭日,體現(xiàn)了國家意志,意味著在這兩個特殊日子的紀念活動或公祭活動上升到了法律層面,重要性不同尋常,意義也不同尋常。
國家公祭日,表明的是一個國家的立場與姿態(tài)。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帶給中國人的傷害,不能忘記我們這個國家所曾經的苦難與悲傷,更不能忘記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虐罪行。舉行國家公祭,態(tài)度鮮明地表達了國家對生命的尊重。正如90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楊翠英所稱,“這是國家強大的表現(xiàn),舉行國家公祭,就是要告訴所有的人,那段地獄般的歷史是不容忘卻的?!?5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則認為,“設立國家公祭日,表明國家對這段歷史的重視,既是對死難者的尊重,也是對世人的警示?!庇H歷者的話尤其令人動容,無論時間過去了多么久,都必須保留一種敬畏,保持對國恥的敏感。
以立法形式確定抗戰(zhàn)勝利紀念日和國家公祭日,在當下的語境中還具有現(xiàn)實意義。除了借此向世界表明中國人民牢記歷史、捍衛(wèi)和平的決心,還是對走入歧途的日本右翼勢力的嚴正警告?!扒笆虏煌笫轮畮煛?,但安倍政府背離歷史潮流,不斷模糊甚至否定歷史,還頒發(fā)新《防衛(wèi)計劃大綱》、《中期防衛(wèi)力量整備計劃》、《國家安全保障戰(zhàn)略》,其軍事目的昭然若揭。安倍悍然參拜靖國神社,更是傳遞危險信號,給亞洲乃至世界和平帶來威脅。
明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中國戰(zhàn)場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之一,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 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zhàn)爭消耗達5 600余億美元。今天,全世界熱愛和平的國家都應該集結在正義的旗幟下,共同反對任何破壞和平的逆流。在此關頭,中國以立法形式確定抗戰(zhàn)勝利紀念日和國家公祭日,表明中國是維護和平的重要力量,體現(xiàn)了一個大國的清醒與擔當。 (來源:人民網(wǎng) 秦 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