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等
摘要:目的 觀察本院制劑玉桂片治療黃褐斑常見證型的臨床療效,探索該藥治療黃褐斑的最適合證型。 方法 黃褐斑患者中的常見證型肝郁型、脾虛型、腎虛型、血瘀型均給予玉桂片口服治療,連服3個月,觀察各型患者的療效,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的方法進行比較。 結果 用玉桂片治療黃褐斑患者88例,其中肝郁型20例,脾虛型23例,腎虛型24例,血瘀型21例,顯效率分別是6例占30.0%、5例占21.7%、18例占75.0%、4例占19.0%。 結論 玉桂片治療黃褐斑的肝郁型、脾虛型、血瘀型有效,治療腎虛型療效最佳。
關鍵詞: 玉桂片;黃褐斑;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58.4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 :1007-2349(2014)01-0036-02
黃褐斑是一種女性多發(fā)的獲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膚病,皮損表現(xiàn)為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臨床上常見而又難以治愈,屬中醫(yī)學的“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范疇。筆者自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期間,用本院中藥制劑玉桂片治療本病,部分患者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標準 (1)符合黃褐斑的診療標準[1];(2)同時符合中醫(yī)辨證分型[2]:肝郁型、脾虛型、腎虛型、血瘀型;(3)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著;(4)排除肝臟、腎臟等內臟功能異常性疾病者;(5)停用其他治療藥物與治療;(5)能按要求完成療程,并按時復診。
1.2 臨床資料 觀察病例均來自本院皮膚科門診,共88例,均為女性患者,年齡在18歲~50歲,平均35.8歲;病程6個月~15 a,平均7.4 a。中醫(yī)辨證分型:肝郁型20例,脾虛型23例,腎虛型24例,血瘀型21例。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入選患者均給予玉桂片(批號:130602)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連服3個月。
2.2 觀察指標 皮損顏色評分:0分為正常膚色,1分為淡褐色,2分為褐色,3分為深褐色;皮損面積評分:0分為無皮損,1分為皮損面積<2 cm2,2分為皮損面積<2~4 cm2,3分為皮損面積>4 cm2。總積分=顏色積分+面積積分。評分下降指數(shù)=(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
2.3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制定的診療標準[1]:基本治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90%,顏色基本消失;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shù)≥0.8。顯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60%,顏色明顯變淡;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shù)≥0.5。好轉: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淡;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shù)≥0.3。無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化不明顯;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shù)<0.3。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不同證型3個月前后療效的比較,用SAS9.1軟件,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的方法進行。
3 治療結果
3.1 治療結果 見表1。
3.2 不良反應 各證型患者在服藥期間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4 討論
黃褐斑好發(fā)于女性,嚴重影響外觀,西醫(yī)治療總體效果尚不滿意。近年來,中醫(yī)辨證施治在臨床上日益彰顯優(yōu)勢[3]。
殷新[2]在其碩士學位論文研究中,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采用定量手段,通過對1990年—2004年9月間,國內公開發(fā)表的黃褐斑中醫(yī)療法的相關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按中醫(yī)臟腑辨證理論,黃褐斑的病機核心側重于肝、脾、腎三臟;按中醫(yī)氣血辨證理論,則血瘀貫穿病因病機的始終;在辨證論治過程中,離不開肝郁、脾虛、腎虛、血瘀等相關證型。
中醫(yī)古代文獻中對該病最早描述為“面色黧黑”,體現(xiàn)了“面部皮膚黯晦無光澤”的特征,本病的發(fā)生多為內外諸因之六淫、七情、飲食勞逸、瘀血、痰濕等,致肝、脾、腎臟腑功能失調,陰陽氣血失和,而終致黃褐斑,其病位在肝、脾、腎三臟;古代醫(yī)家認為黧黑斑發(fā)病與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膽經有關,治療當從這四條經入手[4]。
玉桂片是本科在臨床上使用了多年的院內純中藥制劑,本研究發(fā)現(xiàn)該藥對于黃褐斑患者中的肝郁、脾虛、腎虛、血瘀型均有效,對腎虛型療效最佳。玉桂片主要成分有玉竹、肉桂等。方中玉竹為補陰藥,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肉桂為溫里藥,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引火歸原。全方具有滋陰潤燥,溫經散寒,滋養(yǎng)肝腎,溫補腎陽之功效。凡房事過度,久傷陰經,或人到中老年,腎精漸虧,顏面得不到精血容潤;或水虧不能制火,導致虛火上炎,火燥結成斑黑[5]?!侗静萸笳妗罚骸按笱a命門相火,益陽治陰。”現(xiàn)代藥理證明玉竹能使外周血管和冠脈擴張,延長耐缺氧時間,強心,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肉桂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冠脈及腦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6]?,F(xiàn)代醫(yī)學的研究也證實了黃褐斑的發(fā)生與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微循環(huán)障礙有密切關系。因此,玉桂片的藥用功效與現(xiàn)代醫(yī)學對黃褐斑的發(fā)病機制相對應的。
黃褐斑的病因復雜多樣,中醫(yī)證型較多,其中的腎虛型選用以玉竹、肉桂為主的玉桂片療效較好,而其他證型的患者療效不夠滿意,需要根據(jù)辨證施治的原則,摸索和積累臨床經驗,進一步研制適合其他證型的最佳方藥,為患者解難,增加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和白癜風的診療標準(2010年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0,43(6):373.
[2]殷新.從15年相關文獻的計量學分析探討中醫(yī)治療黃褐斑的規(guī)律[J].學位論文2005040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3]張影華.黃褐斑中西醫(yī)治療進展[J].中醫(yī)民間療法,2012,20(4):78.
[4]張明,李麗瓊,吳志明,等.中醫(yī)古籍文獻中黃褐斑的病因病機研究[J].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11,7(31)4:53-55.
摘要:目的 觀察本院制劑玉桂片治療黃褐斑常見證型的臨床療效,探索該藥治療黃褐斑的最適合證型。 方法 黃褐斑患者中的常見證型肝郁型、脾虛型、腎虛型、血瘀型均給予玉桂片口服治療,連服3個月,觀察各型患者的療效,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的方法進行比較。 結果 用玉桂片治療黃褐斑患者88例,其中肝郁型20例,脾虛型23例,腎虛型24例,血瘀型21例,顯效率分別是6例占30.0%、5例占21.7%、18例占75.0%、4例占19.0%。 結論 玉桂片治療黃褐斑的肝郁型、脾虛型、血瘀型有效,治療腎虛型療效最佳。
關鍵詞: 玉桂片;黃褐斑;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58.4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 :1007-2349(2014)01-0036-02
黃褐斑是一種女性多發(fā)的獲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膚病,皮損表現(xiàn)為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臨床上常見而又難以治愈,屬中醫(yī)學的“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范疇。筆者自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期間,用本院中藥制劑玉桂片治療本病,部分患者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標準 (1)符合黃褐斑的診療標準[1];(2)同時符合中醫(yī)辨證分型[2]:肝郁型、脾虛型、腎虛型、血瘀型;(3)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著;(4)排除肝臟、腎臟等內臟功能異常性疾病者;(5)停用其他治療藥物與治療;(5)能按要求完成療程,并按時復診。
1.2 臨床資料 觀察病例均來自本院皮膚科門診,共88例,均為女性患者,年齡在18歲~50歲,平均35.8歲;病程6個月~15 a,平均7.4 a。中醫(yī)辨證分型:肝郁型20例,脾虛型23例,腎虛型24例,血瘀型21例。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入選患者均給予玉桂片(批號:130602)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連服3個月。
2.2 觀察指標 皮損顏色評分:0分為正常膚色,1分為淡褐色,2分為褐色,3分為深褐色;皮損面積評分:0分為無皮損,1分為皮損面積<2 cm2,2分為皮損面積<2~4 cm2,3分為皮損面積>4 cm2??偡e分=顏色積分+面積積分。評分下降指數(shù)=(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
2.3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制定的診療標準[1]:基本治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90%,顏色基本消失;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shù)≥0.8。顯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60%,顏色明顯變淡;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shù)≥0.5。好轉: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淡;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shù)≥0.3。無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化不明顯;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shù)<0.3。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不同證型3個月前后療效的比較,用SAS9.1軟件,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的方法進行。
3 治療結果
3.1 治療結果 見表1。
3.2 不良反應 各證型患者在服藥期間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4 討論
黃褐斑好發(fā)于女性,嚴重影響外觀,西醫(yī)治療總體效果尚不滿意。近年來,中醫(yī)辨證施治在臨床上日益彰顯優(yōu)勢[3]。
殷新[2]在其碩士學位論文研究中,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采用定量手段,通過對1990年—2004年9月間,國內公開發(fā)表的黃褐斑中醫(yī)療法的相關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按中醫(yī)臟腑辨證理論,黃褐斑的病機核心側重于肝、脾、腎三臟;按中醫(yī)氣血辨證理論,則血瘀貫穿病因病機的始終;在辨證論治過程中,離不開肝郁、脾虛、腎虛、血瘀等相關證型。
中醫(yī)古代文獻中對該病最早描述為“面色黧黑”,體現(xiàn)了“面部皮膚黯晦無光澤”的特征,本病的發(fā)生多為內外諸因之六淫、七情、飲食勞逸、瘀血、痰濕等,致肝、脾、腎臟腑功能失調,陰陽氣血失和,而終致黃褐斑,其病位在肝、脾、腎三臟;古代醫(yī)家認為黧黑斑發(fā)病與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膽經有關,治療當從這四條經入手[4]。
玉桂片是本科在臨床上使用了多年的院內純中藥制劑,本研究發(fā)現(xiàn)該藥對于黃褐斑患者中的肝郁、脾虛、腎虛、血瘀型均有效,對腎虛型療效最佳。玉桂片主要成分有玉竹、肉桂等。方中玉竹為補陰藥,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肉桂為溫里藥,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引火歸原。全方具有滋陰潤燥,溫經散寒,滋養(yǎng)肝腎,溫補腎陽之功效。凡房事過度,久傷陰經,或人到中老年,腎精漸虧,顏面得不到精血容潤;或水虧不能制火,導致虛火上炎,火燥結成斑黑[5]?!侗静萸笳妗罚骸按笱a命門相火,益陽治陰?!爆F(xiàn)代藥理證明玉竹能使外周血管和冠脈擴張,延長耐缺氧時間,強心,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肉桂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冠脈及腦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6]?,F(xiàn)代醫(yī)學的研究也證實了黃褐斑的發(fā)生與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微循環(huán)障礙有密切關系。因此,玉桂片的藥用功效與現(xiàn)代醫(yī)學對黃褐斑的發(fā)病機制相對應的。
黃褐斑的病因復雜多樣,中醫(yī)證型較多,其中的腎虛型選用以玉竹、肉桂為主的玉桂片療效較好,而其他證型的患者療效不夠滿意,需要根據(jù)辨證施治的原則,摸索和積累臨床經驗,進一步研制適合其他證型的最佳方藥,為患者解難,增加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和白癜風的診療標準(2010年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0,43(6):373.
[2]殷新.從15年相關文獻的計量學分析探討中醫(yī)治療黃褐斑的規(guī)律[J].學位論文2005040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3]張影華.黃褐斑中西醫(yī)治療進展[J].中醫(yī)民間療法,2012,20(4):78.
[4]張明,李麗瓊,吳志明,等.中醫(yī)古籍文獻中黃褐斑的病因病機研究[J].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11,7(31)4:53-55.
摘要:目的 觀察本院制劑玉桂片治療黃褐斑常見證型的臨床療效,探索該藥治療黃褐斑的最適合證型。 方法 黃褐斑患者中的常見證型肝郁型、脾虛型、腎虛型、血瘀型均給予玉桂片口服治療,連服3個月,觀察各型患者的療效,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的方法進行比較。 結果 用玉桂片治療黃褐斑患者88例,其中肝郁型20例,脾虛型23例,腎虛型24例,血瘀型21例,顯效率分別是6例占30.0%、5例占21.7%、18例占75.0%、4例占19.0%。 結論 玉桂片治療黃褐斑的肝郁型、脾虛型、血瘀型有效,治療腎虛型療效最佳。
關鍵詞: 玉桂片;黃褐斑;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58.4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 :1007-2349(2014)01-0036-02
黃褐斑是一種女性多發(fā)的獲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膚病,皮損表現(xiàn)為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臨床上常見而又難以治愈,屬中醫(yī)學的“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范疇。筆者自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期間,用本院中藥制劑玉桂片治療本病,部分患者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標準 (1)符合黃褐斑的診療標準[1];(2)同時符合中醫(yī)辨證分型[2]:肝郁型、脾虛型、腎虛型、血瘀型;(3)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著;(4)排除肝臟、腎臟等內臟功能異常性疾病者;(5)停用其他治療藥物與治療;(5)能按要求完成療程,并按時復診。
1.2 臨床資料 觀察病例均來自本院皮膚科門診,共88例,均為女性患者,年齡在18歲~50歲,平均35.8歲;病程6個月~15 a,平均7.4 a。中醫(yī)辨證分型:肝郁型20例,脾虛型23例,腎虛型24例,血瘀型21例。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入選患者均給予玉桂片(批號:130602)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連服3個月。
2.2 觀察指標 皮損顏色評分:0分為正常膚色,1分為淡褐色,2分為褐色,3分為深褐色;皮損面積評分:0分為無皮損,1分為皮損面積<2 cm2,2分為皮損面積<2~4 cm2,3分為皮損面積>4 cm2??偡e分=顏色積分+面積積分。評分下降指數(shù)=(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
2.3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制定的診療標準[1]:基本治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90%,顏色基本消失;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shù)≥0.8。顯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60%,顏色明顯變淡;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shù)≥0.5。好轉: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淡;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shù)≥0.3。無效:肉眼視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化不明顯;評分法計算治療后下降指數(shù)<0.3。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不同證型3個月前后療效的比較,用SAS9.1軟件,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的方法進行。
3 治療結果
3.1 治療結果 見表1。
3.2 不良反應 各證型患者在服藥期間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4 討論
黃褐斑好發(fā)于女性,嚴重影響外觀,西醫(yī)治療總體效果尚不滿意。近年來,中醫(yī)辨證施治在臨床上日益彰顯優(yōu)勢[3]。
殷新[2]在其碩士學位論文研究中,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采用定量手段,通過對1990年—2004年9月間,國內公開發(fā)表的黃褐斑中醫(yī)療法的相關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按中醫(yī)臟腑辨證理論,黃褐斑的病機核心側重于肝、脾、腎三臟;按中醫(yī)氣血辨證理論,則血瘀貫穿病因病機的始終;在辨證論治過程中,離不開肝郁、脾虛、腎虛、血瘀等相關證型。
中醫(yī)古代文獻中對該病最早描述為“面色黧黑”,體現(xiàn)了“面部皮膚黯晦無光澤”的特征,本病的發(fā)生多為內外諸因之六淫、七情、飲食勞逸、瘀血、痰濕等,致肝、脾、腎臟腑功能失調,陰陽氣血失和,而終致黃褐斑,其病位在肝、脾、腎三臟;古代醫(yī)家認為黧黑斑發(fā)病與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膽經有關,治療當從這四條經入手[4]。
玉桂片是本科在臨床上使用了多年的院內純中藥制劑,本研究發(fā)現(xiàn)該藥對于黃褐斑患者中的肝郁、脾虛、腎虛、血瘀型均有效,對腎虛型療效最佳。玉桂片主要成分有玉竹、肉桂等。方中玉竹為補陰藥,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肉桂為溫里藥,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引火歸原。全方具有滋陰潤燥,溫經散寒,滋養(yǎng)肝腎,溫補腎陽之功效。凡房事過度,久傷陰經,或人到中老年,腎精漸虧,顏面得不到精血容潤;或水虧不能制火,導致虛火上炎,火燥結成斑黑[5]?!侗静萸笳妗罚骸按笱a命門相火,益陽治陰。”現(xiàn)代藥理證明玉竹能使外周血管和冠脈擴張,延長耐缺氧時間,強心,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肉桂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冠脈及腦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6]?,F(xiàn)代醫(yī)學的研究也證實了黃褐斑的發(fā)生與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微循環(huán)障礙有密切關系。因此,玉桂片的藥用功效與現(xiàn)代醫(yī)學對黃褐斑的發(fā)病機制相對應的。
黃褐斑的病因復雜多樣,中醫(yī)證型較多,其中的腎虛型選用以玉竹、肉桂為主的玉桂片療效較好,而其他證型的患者療效不夠滿意,需要根據(jù)辨證施治的原則,摸索和積累臨床經驗,進一步研制適合其他證型的最佳方藥,為患者解難,增加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和白癜風的診療標準(2010年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0,43(6):373.
[2]殷新.從15年相關文獻的計量學分析探討中醫(yī)治療黃褐斑的規(guī)律[J].學位論文2005040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3]張影華.黃褐斑中西醫(yī)治療進展[J].中醫(yī)民間療法,2012,20(4):78.
[4]張明,李麗瓊,吳志明,等.中醫(yī)古籍文獻中黃褐斑的病因病機研究[J].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11,7(31)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