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雯 田全金
摘 要:本文試以《天演論》為例,分析嚴復在翻譯中體現(xiàn)的心理機制與文化訴求。
關鍵詞:嚴復 《天演論》 翻譯 策略 心理機制 文化訴求
引言:
《天演論》譯自托馬斯.赫胥黎針對朋友達爾文的進化論所作的Evolution and Ethics,原應譯為《進化與倫理》,譯本出現(xiàn)于1898年,距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近40年,問世于國家危亡關頭。嚴復對《天演論》的改寫性翻譯使得譯本充滿可闡釋的張力,本文試從語言、形式和思想內(nèi)容等方面,分析譯者的心理機制與政治文化訴求,以及筆者對此的理解與認識。
一、譯文語言的選擇——先秦古文
研究嚴復或《天演論》的人,大抵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古文素養(yǎng)極深的嚴復,通曉先秦兩漢散文,熟悉唐宋文章,卻為何對先秦文言情有獨鐘?
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嚴復是以先秦古文為“器”,以改造那些飽讀古書在政治上有影響力、卻又頑固守舊的士大夫們的思想,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達到社會思想的漸變式改造。選擇用具有文辭之美的先秦古文作為翻譯語言的策略中的“說服”目的使譯者處于走向了讀者和走向作者的兩難境地,嚴復將自己定位為“達旨”者,不得不在傳播新思想和說服舊文人之間作出折衷的妥協(xié)。嚴復的古文寫作則是另一種基于民族身份焦慮之上的迂回的努力,從而開啟了中國文學話語中“現(xiàn)代”與“西方”的合法化過程之路。
另外一個與譯者心理機制相關的因素就是贊助人的影響?!短煅菡摗纷餍蛉四水敃r桐城派大師吳汝倫,他不僅作為批評家在翻譯文學的內(nèi)部起作用,并且作為桐城派的最后一位大師以及清廷重臣,對嚴復翻譯《天演論》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護和文學聲譽上的保證。如果說吳汝倫在《天演論》作品內(nèi)部的影響在于它在語言文風的選擇上,那么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則可以從力挽狂瀾、變法圖存的共同決心中可見一斑。
二、對原文形式、內(nèi)容的改寫
不管是對Evolution and Ethics原文大刀闊斧的改寫,還是別出心裁的“譯文+復案”形式,嚴復極具主觀意識的創(chuàng)造性翻譯隨處可見。連魯迅也說,嚴復是“做”了一部《天演論》。
《天演論》幾乎是嚴復的重寫。譯文并非按原文逐句翻譯,而是加入大量的主觀信息,對內(nèi)容進行重組改造的“譯述”。第一部分即序論,赫胥黎一共只寫了十四篇,卻被嚴復“譯”出了十八篇。第二部分原是赫胥黎在1893年的一次講座,并無章節(jié)之分,嚴復又把它“譯”成了“論十七篇”。尺度自由之大,實屬罕見!真乃徹頭徹尾的“做”。正如他本人在《譯例言》中所言:“譯文取明深義,故詞句之間,時有所顛倒附益,不斤斤計較字比句次,而意義則不悖本文?!?
無論是重述,還是后面的增補,都使翻譯在與原文交涉中贏得了的一個第三空間。這個空間是超脫于二元對立之外的知識與拒抗的空間,是一個混雜空間,一個意義敞開的流動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西方的現(xiàn)代文明和中國傳統(tǒng)相互作用,提供了多重闡釋的可能。原本這一空間在后殖民話語中是用來破壞殖民話語的“原初”性和權威,但在嚴復這里,卻有了更深刻的意圖,即是我們接下來將談到的他企圖通過翻譯所倡導的民族救亡主義。
三、內(nèi)容、思想上的兩大“誤譯”
嚴復對赫胥黎Evolution and Ethics思想的改寫,主主要在于兩大有意為之的“誤譯”:
1、第一則“誤譯”:
Evolution and Ethics (《進化與倫理》)為赫胥黎的論文集,而嚴復選擇其中的前兩篇《序論》與《本論》翻譯成了《天演論》。從書名來看,嚴復便只保留了《進化與倫理》中的“進化”,故而譯為“天演”,而省略了原作中倫理部分的介紹。從中英文對比來看,他在譯文和案語中,往往先擺出赫胥黎的觀點,再引出斯賓塞的看法作對比,然后進行自己的闡釋,卻從中省略了赫胥黎的論證過程。他并未從生物學角度去深究進化論,而總是在保群、人治等層面大談進化論。從而把赫胥黎天人二分、反對叢林法則的自然進化論“譯”變?yōu)榱颂烊撕弦坏纳鐣_爾文主義——庸俗進化論。
庸俗進化論業(yè)已形成,且曾一度另國人抖擻。當時的中國,在經(jīng)歷了中法戰(zhàn)爭、甲午海戰(zhàn)等戰(zhàn)事后,已千瘡百孔、危在旦夕。社會達爾文主義如久旱后的甘露,讓包括嚴復在內(nèi)的眾多有識之士找到了變法或革命的依據(jù)。在這種以富強為座標的進化論圖式中,西方恃強凌弱的“強權”與自由繁榮的“文明”重疊在一起,與中國的貧弱、落后、競爭力低下的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嚴復通過如此匠心獨運的曲解和改譯,建構了其融自由主義理想與民族主義訴求于一體的富強主義啟蒙理論。《天演論》由此而成為中國啟蒙主義的“圣經(jīng)”,深刻了影響了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邏輯。諸如“為了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努力奮斗?!备鶕?jù)這樣的價值導向,國家的富強永遠擺在第一位,民主及其他都是其次。這恰恰暗合了嚴復“富強為體,憲政為用”的思維方式。
2、第二則“誤譯”:
《天演論》的第二大改寫,則是通過把穆勒、亞當斯密、孟德斯鳩等人的自由主義思想納入斯賓塞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框架中,賦之以現(xiàn)代國家、民族的意識,使其成為追求國家富強、從而使國家在生存競爭中獲勝的手段。
嚴復的《天演論》改變了史華慈所說的傳統(tǒng)中國文化缺乏民族認同意識,僅有文化認同意識的狀態(tài)。這種國家民族主義的倡導,在當時國家危亡的特殊時期是有積極意義的,我們也理解他在當時非常情況下所作出的折衷的翻譯選擇。但如果把這種理念無條件引申延展到任何歷史時期和事件中,狹隘偏執(zhí)的民族情緒是非??膳碌?。而對民族身份的太過專注,將導致一種權威性的、或嚴父式的凝視。因此巴巴說,“今天,當民族一詞被提起時,我們更多的是意識到它不做什么,它是如何不起作用的,而非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四、結語
嚴復闡釋的“進化論”改變了中國人對宇宙和歷史的整體想象,使得重構社會秩序與心靈秩序成為迫不及待的現(xiàn)實。他遠見卓識的眼光和賦有責任感的努力背后的心態(tài)和行為蘊含著深刻的的文化內(nèi)涵,同時也指向一個普遍的命題——個體的獨立自由和國家的富強民主。筆者更贊成薩義德關于知識分子的觀點,他主張知識分子應跳出國界和民族的藩籬,保持局外人的身份,堅持公正的良知,勇敢地言說。盡管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
參考文獻:
[1]托馬斯.赫胥黎:《天演論》,嚴復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
[2]生安鋒:《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謝天振主編:《當代國外翻譯理論導讀》,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