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銀花
在高中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忘記作為引導者的角色。因為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別人,使別人產(chǎn)生同樣的情感,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在閱讀教學中,以教師的情感來影響學生的情感是教師發(fā)揮引導者作用的重要途徑。
一、激發(fā)情感,導入課文
有的教師在上閱讀課一開始就用熾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的情感,引起共鳴,從而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在閱讀之初,人的心理具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與新鮮感,對所閱讀的內(nèi)容充滿期待,這是順利進行閱讀的有利條件。這時候,教師一上課就應該用富有情感的語言或展示生動的視聽畫面,調動起學生深受感染的共鳴心理,為閱讀蓄勢,造成學生躍躍欲“讀”的憤悱境界。
例如,上海特級教師于漪在教讀《春》時,一開始滿懷深情地說:“我們一提到春哪,你們想想看,會不會眼前仿佛展現(xiàn)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一提到春,我們會感到有無限生機,無窮力量!……”這樣的開頭語,充滿激情,使學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氣氛之中,大大激起了學生閱讀課文《春》的興趣。
再如,在《我的呼吁》一文課堂導入時,教師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大量的有關史懷哲建立“叢林診所”以及他為非洲人民治病的圖片,然后用深情的語言對每張圖片作以介紹,學生很快就沉浸在對史懷哲的深深敬仰之中,他們都急切地盼望知道這樣一個偉大人物究竟要呼吁什么。這種被激發(fā)起來的積極情感有定向作用,它能順利地使學生走進文本,進行體驗閱讀。
二、表情朗讀,帶入情境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給語文課堂帶來了新的活力,同時它也是一把雙刃劍。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上用多媒體播放的錄音往往代替了教師的表情朗讀,學生很少能聽到教師充滿感情的范讀。雖然播放的朗讀錄音水平比一般教師高,但它的發(fā)出者畢竟是冷冰冰的物,沒有人的情感,在對學生情感的感染方面是無法與教師相比的。而教師與學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能建立起情感的流通。
語言文字是思維的工具,也是表情達意的工具,作者的情感蘊藉其中,讀者通過語言文字可把握作者的情感,但視覺上的語言文字所表現(xiàn)的情感具有間接性,要依賴于思維對語言信息的分析才能把握住蘊涵的情感。但聽覺語言信息傳遞情感要比視覺語言信息直接多了,這是聽覺語言信息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心理學家索緒爾曾經(jīng)指出,語詞的聲音變化本質上是屬于心理的。由此可知,情感可借助語音的語氣變化而得到強調。
如羅曼·羅蘭《〈名人傳〉序》中有這樣的語句:“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教師可以用凝重的語調朗讀這段文字,讓學生直接感受到作者對當時歐洲現(xiàn)實的痛恨之情。另一種是語勢的顯示,就是通過語言的節(jié)奏運動構成一種鮮明的語氣。排比、反復、疊詞的運用都能形成一種語勢。
作者的情感通過教師的表情朗讀得以物化,再以物化的聽覺形態(tài)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聽覺。學生通過聽覺就能夠直接感受情感信息,
直接進入閱讀的情境之中,這比單純依靠視覺信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師情感要與作品情感相融合
“體驗的出發(fā)點是情感,主體總是從自己的命運、遭遇以及全部的文化的情感的積累出發(fā)去體驗和揭示意蘊;而體驗的歸結點也是情感,體驗的終結常常是一種新的更深刻的情感的生成?!保ㄍ瘧c炳、程正民主編《文藝心理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可見,閱讀也應該是一個情感經(jīng)歷的過程,學生從自己原有的情感積累出發(fā)去體驗作者的情感,最終形成自己更深刻的情感,即形成了新的閱讀體驗。
在閱讀課堂上,如果缺少教師必要的富有情感的語言渲染,就很難保持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情感交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如果能與作者的情感協(xié)調一致,并適時用自己的教學語言加以表現(xiàn),學生的情感自然就受到教師的影響,隨之產(chǎn)生相應的情感體驗。還記得筆者第一次上公開課時,內(nèi)容是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那是下午第一節(jié)課,上課的起始階段,學生還沒有完全從午睡中清醒過來,課堂氣氛較為沉悶。隨著教學的深入,筆者完全被作者馬丁·路德·金感染了,情緒隨作者而激動而平靜而憤慨而憧憬,完全忘記了自己在講一堂公開課。學生的情緒也完全被感染了,很顯然,學生在這堂課上所形成的閱讀體驗是深刻的。
教師在其人生閱歷、閱讀、文化背景等方面與學生相比有自己的優(yōu)勢。一般來說,對文本的體驗要比學生深刻。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掘自身的情感優(yōu)勢,來感染學生,促成他們順利進入體驗閱讀。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第三高級中學(2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