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寫在前面——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去多余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著”,這一被簡稱為“斷舍離”的理念,正在時下年輕群體中風靡。“斷舍離”這個詞語,對國內(nèi)多數(shù)人來說,可能還是一個陌生的詞匯,但其作為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卻曾一度紅遍日本以及東南亞?!皵嗌犭x”的概念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其同名暢銷書中提出來的,它主張對生活與人生“做減法”,果斷舍棄那些不是生活和人生中必需的東西,然后集中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去做那些更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
在歐美,一個普通女子也率先舉起了“新簡樸運動”大旗:生活簡單就是享受!她的理念和“斷舍離”有異曲同工之妙:生活簡單就是享受,就可養(yǎng)生,就能在喧囂浮躁的世界里得到心靈的寧靜安詳,健健康康一輩子。她曾是商場上的女強人,由于厭倦步調(diào)紛亂的生活,花了三年時間,成功地簡化了自己的生活,回歸享受生活的世界!她就是艾琳·詹姆絲。她的理念還是眼下全球提倡的“低碳生活”的源頭。
我們嘗試著“斷舍離”和簡單生活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東西會越來越清晰地浮現(xiàn)出來,而我們也會變得更加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很多人都喜歡對生活和人生“做加法”,比如:無休止地購買一件又一件的衣服,挑選一個又一個不同款式的包包,廚房里一套套很久都不用的餐具,手機里存貯的號碼,盡管絕大多數(shù)人從來沒有聯(lián)系過,卻不愿意刪除;看見有用沒用的東西,總想著先買回家再說;一段痛苦多于快樂的情感,也始終難以果斷放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對生活與生命中各種東西數(shù)量上的過度追求,讓我們不知不覺深陷欲望的深坑,成為物質(zhì)的俘虜,最終也成為對人生的一種束縛與羈絆。那么怎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懂得告別,我的人生整理術(shù)
——記“斷舍離”概念首創(chuàng)者山下英子
程茜
山下英子,出生于東京,畢業(yè)于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大學期間開始學習沖道瑜伽,接觸到瑜伽的行法哲學“斷行、舍行、離行”,她將這種放棄心中執(zhí)著的理念提煉成“斷舍離”,運用到日常生活整理、人際關(guān)系、思考方式等各個方面。
習慣穿職業(yè)裝的山下英子也曾和所有女人一樣,衣柜里堆著數(shù)不清的衣服,隨著衣服越來越多,衣柜越來越亂,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也塞得滿滿的,開朗不起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山下英子到高野山的廟中寄宿,第一天師父就把她的衣箱丟到窗外,只甩給她兩套僧服?!皩ξ镔|(zhì)放下的過程,就是清理自身、精簡迷惑的過程。”師父的話讓她茅塞頓開,她終于知道,把束縛自己的那些多余的因素剔除后,一切復(fù)雜都迎刃而解。2001年起,山下英子以“雜物管理咨詢師”的身份在日本各地舉行一系列講座和研討會,宣傳“斷舍離”,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和熱烈反響。日本的各大主流電臺、報紙爭相報導,“斷舍離”成為年度話題,讓許多人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本身都發(fā)生了改變。她自豪地說:舉辦探求自我、啟發(fā)自我的講座,并在各地開展演講活動的,現(xiàn)在世界上恐怕還是只有我一個人。而我提出的“斷舍離”的理念也不僅針對物品整理,還進一步指導人們整理感情和情緒,所以不能簡單地歸結(jié)為 物品的整理術(shù)。山下英子把塞滿了房間的東西分為三類,其一是已經(jīng)用不著的東西,但仿佛帶著咒語,會束縛 人,讓你總想著還可能會用到;其二是雖然還在用,但并不合宜的東西,與主人不搭配;其三,是充滿回憶的東西,它們總是散發(fā)出強大的氣場,讓人不忍離棄。她說:“你可以捫心自問,自己想要留下一樣東西,是出自不安,還是出自期待?倘若你一再擔心丟了會后悔,就表示你在下意識地給自己設(shè)限?!?/p>
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山下英子認為,決定物品去留的關(guān)鍵,第一是我和物品的關(guān)系,第二是當下。只有對當下的自己合適且必需,也確實在用的東西,才會留下來。她告訴那些因為舍不得丟棄而身心俱疲的人們,“斷舍離”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很多人受到“斷舍離”理念的啟發(fā),親身實踐并自發(fā)參與到這種理念的推廣中來。他們分布在各行各業(yè),各個年齡段。
從四十歲時山下英子就開始推廣“斷舍離”的觀念,剛開始舉辦講座的幾年里,大部分時間只有幾個人來聽。即便如此,就算是只有一個聽眾的時候,山下英子也是非常認真地面對眼前的有緣人,盡力把課講好。很多人 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來聽講座,覺得好就拉上朋友一起參加,然后自發(fā)地幫山下英子宣傳。終于通過口碑的積攢,越來越多的人來參加她的講座了。
山下英子認為,不只是家中物品,包括食物、信息、人際關(guān)系、思考方式、價值觀等等的各個方面也都需要新陳代謝發(fā)揮作用。所以“斷舍離”不僅僅是物品的整理術(shù)。她講述著朋友的故事:陽子是個三十多歲的單身女性,透過“斷舍離”,她才終于明白自己為什么一直談著沒有希望的戀愛而結(jié)不了婚。香織本來對生活感到茫然,連看電視也是不斷轉(zhuǎn)臺,后來毅然將大型液晶電視“斷舍離”,整個人從此豁然開朗。被丈夫背叛的美奈子一直堅持不肯離婚,經(jīng)過對家里物品進行“斷舍離”之后,現(xiàn)在意氣風發(fā)地說:“應(yīng)該早點單身的,我還要交新的男朋友呢!”“斷舍離”為什么具有這么神奇的力量?其實“斷舍離”很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么東西“最適合現(xiàn)在的自己”以及“讓自己感到最愉快也最常用”,只要不符合這個標準的物品就請?zhí)蕴蛩腿恕?/p>
不久前,山下英子來到北京字里行間書店,舉辦了讀者沙龍。山下英子表示,我們不是要大家扔東西,而是理清自己的思想。山下英子認為,物品也并不只是物品,而是包含了自己思想、感情的東西?!巴ㄟ^觀察物品與自己的關(guān)系來了解自己,看到那個付出努力希望得到認可的自己,這才是‘斷舍離的真正意義。這是一個自我心理咨詢、自我鼓勵的過程,也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
我們到底需要什么?
前任戀人的舊襯衫、7-11便利店的免費筷子、早已不再用的電子產(chǎn)品和五花八門的數(shù)據(jù)線、門把手上的快餐外賣單、從未使用但因為是生日禮物覺得“也可以保留”的廉價小禮品、2013年11月 11日凌晨在與成千上萬網(wǎng)民的付款競爭中勝出買回來,如今已經(jīng)擱置了差不多小一年的并不合身的戶外夾克、在冰箱冷凍室被遺忘長達半年的速凍食物、女人不斷膨脹的衣柜——這些都可以被“斷舍離”。endprint
尋找人和物品之間最美好的關(guān)系
不久前,在成都某銀行工作的雨薇在微信朋友圈上展示了兩幅圖,一邊是堆滿衣服和雜物的房間,無處下腳;另一邊是實施“斷舍離”后的空間,舒適清爽,衣柜、客廳、廚房、碗柜、書桌,只五成至七成滿,放置其中的,無不是精心挑選、經(jīng)常使用的心愛之物。沒想到朋友們反響強烈,許多人看后說:“我似乎也不需要那么多東西”,并開始一場扣人心弦的清理運動。就連雨薇媽媽也給她打電話來:“女兒,你要是有這樣的生活,我和你爸也就放心了?!边@之前,媽媽經(jīng)常埋怨她的小家堆得像豬窩,讓人心里發(fā)堵。如今,雨薇看著清爽的小家,心里也舒爽了很多。很快,他們這些想過嶄新日子的伙伴,開始興致勃勃討論那個新名詞“斷舍離”,并還在周末聚到一起開分享會。
上周大家見面,吳慧在大屏幕上展示自己“斷舍離”衣物的全過程。如今的吳慧是個整理控,只要發(fā)現(xiàn)某個物品很久沒有使用或不再喜歡,會毫不吝惜地扔掉、捐掉。如今她發(fā)現(xiàn)自己踐行的理念得到了系統(tǒng)印證:通過收拾家里的破爛兒,整理內(nèi)心的破爛兒。
吳慧曾經(jīng)在物品上有很大的困擾,她說自己最大的理想是發(fā)明一個智能機,每當自己找不到東西要抓狂時,智能機會告訴她東西在哪兒。2014年的五一節(jié)時,吳慧決定對自己近乎爆炸的衣櫥做一個窮盡式清理。首先,她把衣物分成包、鞋子、外套、上衣、褲子、裙子、 運動衣、家居衣、配飾9大類;接著,在云端筆記本建立分類子文檔,為每件物品拍照,并按類別貼入各個文檔。全部完成后,吳慧對自己的衣櫥了然于心:18件外套,20件上衣,10條褲子,15條裙子,6頂帽子,13條圍巾,3條腰帶,3套睡衣,18雙鞋,7個包。她發(fā)現(xiàn)這一年不再添置衣物也完全沒問題;而“舍掉”的部分被她打包,一部分捐掉,一部分送人,另一部分直接拖到樓下垃圾箱。之后,神清氣爽?!爸斏鞯負碛小⒄湎У厥褂?、勇敢地舍棄,這是人與物品之間最美好的關(guān)系。”吳慧說?!皵嗌犭x”與整理、收納的兩個最大差異在于:著眼于自身、此時。 在決定是否丟棄一件物品時,斷舍離的主語永遠是自己,而非物品;時間軸永遠是現(xiàn)在,而非過去或?qū)怼拔?,現(xiàn)在,需不需要它?”而非“它,將來,還有沒有用?”如果你連一件東西的存在都忘光了,就根本談不上什么愛惜了。
舍離一段生活
斷舍離的對象不僅僅是物,更延伸到某個人、某段關(guān)系、某種長期滯留而無力自拔的處境。
譚小印在2013年讀到《斷舍離》后,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家庭物品清理,同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次辭職,與這本書的生活哲學相當吻合。生于1978年的小印,從上大學起就在一家美國公司做兼職。那一年,在200多個兼職的學生中,老板選了5個做實習生,并宣布會在5個里選1個留下。小印是那個被留下的人。
她曾經(jīng)為這份工作付出巨大努力。畢業(yè)以后,在這家公司一待就是13年,小印對工作的激情在下降,她想辭職,但無法下定決心。“不敢辭職是因為我害怕。每天早上開車去公司,樓底下買杯咖啡、拿個三明治,辦公室里一坐,一天工作就這么開始了,一切都那么熟悉和自在。我要是離開了,不在這個環(huán)境中了,我能做什么?失去了工作,我是誰?”小印用了一段時間去“觀察”自己的害怕。為什么害怕把辭職的事告訴家里人?為什么覺得“那個環(huán)境里的我才是我”?突然有一天,她想通了?!爱斘覍ψ约旱恼J定已經(jīng)不再受我工作的那個大廈、我的那個小小的辦公室, 我面前那種高級的電腦設(shè)備、電話系統(tǒng)、視頻會議,跟外國人溝通的那種感覺定義以后,當我可以知道我是誰的時候,我很容易地離開了?!?/p>
小印的朋友子威,經(jīng)常組織瑜伽課和心靈成長沙龍,客廳清爽,兼作教室。除了書架、書桌,地板上沒有雜物,整個空間只放了30%的東西。子威把對斷舍離的理解擴展到了人身上:“對物品,我會去判斷需要不需要它。人也一樣。有些人不停想要進入你的生活,但是你能清楚地感覺到他是來索取你能量的,他并不想解決自己生命里的問題,這樣的人,我肯定會三言兩語讓他離開。我們擁有的每一個東西,它一定是跟我們在某個頻率吻合。你想要這個東西的欲望里面,隱藏著一個心理需求。觀察一個人的擁有物,就知道他內(nèi)心的狀態(tài)?!?/p>
山下英子提醒讀者,在清理過程中,自己的真實想法可以通過物品折射出來。比如朋友送了一套名牌杯子,你始終把它原封不動裝在盒子里,藏在櫥柜最里面。你也許在想“好東西舍不得用?!鄙较掠⒆觿t建議你問問自己:“換句話說,在你的潛意識里,是不是認為自己配不上這套杯子,還沒有達到那個水準呢?”正如音樂家的耳朵、舞者的肢體、品酒師的舌頭,對自己的感知能力,同樣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你貌似愛惜卻長久不用的東西是什么,你重復(fù)囤積的東西是什么,你舍不得扔掉的是什么。這里面藏著某個共同的秘密。
中國式物盡其用
2005年,藝術(shù)家宋冬做了一個名叫“物盡其用”的展覽,一件一件地在地上攤開,擺放他的母親趙湘源50多年保存下來的東西,臉盆、飯勺、椅子、鞋子、衣服……總共1萬多件。宋冬說,展出的沒有紀念章、郵票,全是日用品,也就是俗話說的“破爛兒”。
這件作品起因于宋冬父親的去世。人走得突然,導致整個家庭極度痛苦。母親原來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愛聊天,朋友多,但是從那之后就沉默了,不看電視,不讀書,不跟人聊天,只是哭,同時,把一輩子保存的雜物都拿了出來。整個桌面擺滿,整個地面擺滿,“哪兒哪兒都是東西?!?/p>
宋冬和姐姐把母親送去南方,讓她離開一陣。姐弟倆扔了很多東西,收拾完了,覺得家里干凈利索了,再把母親請回來?!八覀兇蟀l(fā)雷霆,非常生氣。我徹夜難眠。我就想,什么是孝順,順者為孝。我為什么要讓上一代人按照我的生活觀念去生活呢?然后我就問我媽,為什么要這些東西?她說你爸不在了,我要用這些東西來彌補這屋子里的人氣。那一句話讓我心酸,母親說每一件東西都帶有人的記憶。”
宋冬決定再也不扔東西了,他讓母親來做“物盡其用”這個公開性質(zhì)的展覽,一起收拾“破爛兒”,整理記憶,把母親從悲痛的境遇中解放出來。他們第一次把雜物全部鋪開用了1個月的時間,然后用了3 年的時間整理,用了北京798一個300平方米的展廳展出。其中有一箱肥皂,那是母親送給宋冬的結(jié)婚禮物,在1992年兒子結(jié)婚當天給的。做展覽時,宋冬陪母親一起收拾,才知道肥皂的故事:母親懷孕時,不知道是男孩女孩,萬一是男孩,以后就會有一個大家庭,一塊肥皂給一家人洗衣服很難,當媽媽的得給孩子多保存一些肥皂。endprint
斷舍離應(yīng)該從源頭重新去想想物盡其用,想想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然后才去擁有。
三種扔不掉東西的人
逃避現(xiàn)實型
逃避現(xiàn)實型的人,在家的時間非常少。他們是那些馬不停蹄地忙于志愿活動、聚餐、社團的社交豐富的主婦,以及那些工作結(jié)束之后還總?cè)ズ染啤⑸罡胍共呕丶?、周末也常常外出的男性。他們并不是真的因為太忙而不在家,而是因為不想在家所以才把自己搞得很忙。換句話說,他們是因為不想正視某些問題,所以才常常找出一些讓自己忙碌到必須一刻不停地外出的理由。
執(zhí)著過去型
要幫助執(zhí)著過去型的人收拾房間非常費勁。留有過去回憶的物品數(shù)量龐大,所以每看到一件東西,都會勾起對當時的記憶,結(jié)果完全忘了收拾。當然,珍惜過去的物品以及關(guān)于它們的記憶也不是什么壞事,可是執(zhí)著過去型的人留著的這些東西可不是普通數(shù)量。他們給人的印象是,他們看不到現(xiàn)實,完全沉溺在過去的死海里。
擔憂未來型
擔憂未來型的人,總在為了某個沒有這些物品就過不下去了的未來擔心不已,但這一天卻從來沒有真真正正地出現(xiàn)過。為了擺脫這種焦慮不安,他們只能去買一堆東西放到家里,看著它們才安心。反過來說,他們要通過確保物資充足的方式保證自己的未來不陷入困境。只要是遇上特賣,他們會把面巾紙、保鮮膜之類的日用品統(tǒng)統(tǒng)買回家。這都是由于“這些都是 平常用得著的東西,要是沒有了會很傷腦筋”、“這么便宜了,現(xiàn)在要是不買,說不定就碰不上這么好的機會了”等強迫觀念造成的。
讓我們擁有全新的生活——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大一部分東西都是我們不需要的,甚至完全可以說是垃圾和廢物,但我們卻從來沒有想過如何去處理它們,習慣了,麻痹了,溺死其中而不自知,只是覺得生活像死水一般毫無生氣。斷舍離有如一道神光,照亮四周的環(huán)境,讓你清楚意識到你的現(xiàn)狀,讓你恢復(fù)勇氣, 立即行動,做出改變,重新找回生活的活力。
住小房子吧!否則你會疲于打掃房子。衣櫥不要太大,大了就想多買衣服。把洗燙工作減少一半,別再買需要干洗的衣服啦。
把逛食品雜貨店的時間減少一半,要買就買大包裝的,簡化你的飲食習慣。檢討你的購物習慣,不要為買而買!
經(jīng)常關(guān)掉電視機和電腦吧!因為它占掉我們太多時間了。拒絕垃圾信件。郵箱,QQ,微信不要零星回復(fù),每天統(tǒng)一時間,集中只看一兩次,簡單回復(fù)。
平時在家里度假吧,不要出去人擠人。出去旅游裝備簡單才愜意。每個月讓自己獨處一天,留出屬于自己的時間。
梳理你的人脈,重新考慮和朋友的聚餐,不喜歡的節(jié)日就別勉強過。散步要比去健身院好:拋棄健身器、解雇健身教練,去散步吧。每天早起一小時,每周一天晚上九點鐘睡覺。學習瑜伽,學會冥想。
減少負債,掙的錢花一半存一半,降低生活要求。取消太多的信用卡,只留一兩張,重新整合你的投資,還清抵押貸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