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瑋
摘 要 觀賞竹作為比較普遍的園林觀賞植被,加之其特有的竹文化內(nèi)涵,被廣泛栽植在南北方的園林中,深受游客和廣大愛好者的青睞。其四季常青的特點以及堅韌不屈的性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園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觀賞竹的園藝栽培技術源遠流長,本文基于觀賞竹的特點,總結出了一套觀賞竹園藝栽培技術。
關鍵詞 觀賞竹;園藝栽培;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S79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02
自古以來,人們常用竹來比喻人的高雅,謙虛,堅貞的品質(zhì),賦予了竹太多美好的理想和寄托。竹的特點是四季常綠,青翠欲滴,不僅具有四時一貫的色澤美,還具有瀟灑多姿的形態(tài)美。竹作為純粹的觀賞植物用于園林裝點,最早起源于周朝時期,此后,作為園林造景的原料之一,觀賞竹在園林建造中始終擔任著主要角色。
1 觀賞竹簡介
觀賞竹類是禾本科竹亞科的一大類,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一般是一年生或多年生,有的為草本,有的為木本、藤本。觀賞竹的莖分為地上莖竹和地下莖,也就是通常說的竹稈和竹鞭。竹稈由節(jié)間和節(jié)連接形成,一般呈圓筒狀,節(jié)間一般是中空的,只有極少數(shù)是實心的。每節(jié)上有數(shù)量不等的分枝。觀賞竹的葉有兩種:莖生葉(籜葉)和營養(yǎng)葉(形狀為披針形),葉子大小因觀賞竹的品種不同而有所區(qū)別。觀賞竹亦有竹類的統(tǒng)一特性,即在觀賞竹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為營養(yǎng)生長階段,一旦開花結實后,全部株叢隨即枯死,完成一個生命周期。
我國南北方地區(qū)園林中觀賞竹的種類主要有紫竹、黃稈烏哺雞竹、金鑲玉竹、黃皮剛竹、斑竹、花毛竹、花稈早園竹、黃稈京竹、黃紋竹、金明竹、龜甲竹、羅漢竹、佛肚竹、筇竹、方竹、倭形竹、橄欖竹、長葉苦竹、菲白竹、菲黃竹、闊葉箬竹、黃條金剛竹、鳳尾竹、矢竹,等等。
觀賞竹的園藝栽培技術就是在培植觀賞竹的過程中形成的栽培經(jīng)驗和注意事項的總結。建城市觀賞竹園必須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颉⑼寥赖茸匀粭l件選擇適宜當?shù)厣L的觀賞竹種,并根據(jù)不同生物學特性結合造景需要,合理規(guī)劃竹種布局和配置,在此基礎上,進行竹子栽培作業(yè)設計。根據(jù)觀賞竹的分類,可將觀賞竹分為散生型、叢生型和混生型,這三種觀賞竹的栽培技術也不盡相同。
2 觀賞竹的培植技術介紹
2.1 觀賞竹的生態(tài)習性
觀賞竹有著竹類共有的屬性:竹類偏喜天氣潮濕溫暖的氣候,較適宜的溫度為年平均溫度在12~22 ℃之間,年降水量要求在1 000~2 000 mm之間。觀賞竹對水分的要求強度遠高于其對氣溫和土壤的要求,這包括保證充足的水分吸收和良好的排水系統(tǒng)。散生竹類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強于叢生竹類,生命力更強大。這是因為散生竹類基本都是在春季出筍,經(jīng)過一個夏天和秋天的成長,新竹在進入冬季以前已經(jīng)木質(zhì)化。而叢生竹類和混生竹類地下莖入土相對較淺,它們的出筍期多在夏季和秋季,新竹當年入冬前不能充分木質(zhì)化,因此,難以禁受冬天的寒冷和干旱,這也是北方多見散生竹而南方多見叢生竹的根本原因。此外,叢生竹類和混生竹類對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2.2 栽培觀賞竹應注意的細節(jié)
觀賞竹的繁殖也主要是依賴竹鞭上的芽來萌發(fā)生長,發(fā)育成新鞭和竹筍,長成新竹。觀賞竹的繁殖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大類。有性繁殖是通過竹子開花,傳粉,受精,結實產(chǎn)生種子后,用種子培育種苗。但是,由于竹類植物很少開花,并且營養(yǎng)生長周期長,一般可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所以很難得到種子,因而大多數(shù)竹種的繁殖是通過無性繁殖來實現(xiàn)的。培植方法即是觀賞竹的繁殖方法,根據(jù)觀賞竹的類型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散生竹的竹稈和枝條沒有繁殖能力,只有靠近根的部位,即竹蔸上的嫩芽;叢生竹繁殖能力超強,不僅竹蔸,稈莖、枝條上的嫩芽也都可以繁殖出新生代。
叢生竹和混生竹多采用移竹法和埋蔸、埋桿、埋節(jié)的方法。移竹法就是選擇生長旺盛的1~2 a生的竹稈,在距離觀賞竹25~30 cm的地方,挖開土壤找到觀賞竹的莖條,用工具斜向斬斷,連蔸帶土掘起。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小型竹類可以3~5稈成叢挖起,保留2~3盤枝使其保持生命力,然后栽植于事先挖好的坑內(nèi)。埋蔸、埋桿、埋節(jié)法就是選擇強壯的竹蔸,蔸以上保留30~40 cm的稈長,放入事先挖好的坑內(nèi),埋土15~20 cm為宜。選擇埋蔸時裁剪下來的竹稈去除側(cè)枝后保留兩節(jié),作為埋稈或者埋節(jié)的備用。埋稈時宜將坑挖20~30 cm深,將竹稈傾斜置于坑內(nèi),覆上10~15 cm的土壤。此外,為了保持土壤濕潤,還可以覆蓋上適量草以避免水分的流失。為了促使各節(jié)隱芽發(fā)筍生根,可用工具在竹節(jié)上方8~10 cm的地方,鋸兩個深達竹青部分的環(huán),實驗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對竹稈進行處理過的幼苗成活率會提高許多。
散生竹的繁殖模式比較單一,操作方式并不困難。目前,散生竹的繁殖技術主要有,系一種,帶母竹繁殖法,即選擇1~2 a年生的竹子作為母竹,母竹要求沒有病蟲害、枝葉茂盛、鞭芽飽滿健壯。移挖之前先確定竹鞭的走向,在其周圍50~80 cm的地方斬斷竹鞭。挖掘時盡量不要動搖竹稈,用鋒利的工具斬斷上半部分,保留5~7節(jié)竹稈,栽入預先準備好的坑內(nèi),要求比原來竹鞭的深度還要深3~5 cm,栽完后要及時澆水并開挖排水溝,甚至需要假設支架來預防風吹。第二種是移鞭繁殖法,選2~4年生的健壯竹鞭,移植到需要栽培的地方進行繁殖。這種方法要求在竹鞭出筍前30 d左右進行。挖出竹鞭后,分截成60~100 cm的段,盡量多帶一些宿土以保護根芽。將截好的竹鞭平鋪在10~15 cm深的坑中,填土覆草防止水分流失。為了防止新長出的竹芽枯萎,可以剪去1/3的竹鞘,保留6~7盤的枝葉。
3 結語
觀賞竹栽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改革開放給觀賞竹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打開國際、國內(nèi)市場關鍵是解決好觀賞竹栽培技術和配制藝術,促進觀賞竹園藝栽培技術在城市園林中的廣泛應用。觀賞竹的地下莖在生長時不僅需要充足的水分,還需要充足的空氣,所以不僅要保持土壤的潮濕,而且要防止土壤因積水而阻絕空氣。另外,觀賞竹偏好肥沃的土壤,在生長期可以施加化肥,在冬季可以施加人畜糞便等生物肥。觀賞竹的園藝栽培技術不斷進步,為人們提供了更高質(zhì)量的視覺欣賞。
參考文獻
[1]楊紹中,王安國.觀賞竹園藝栽培技術研究初探[J].竹子研究匯刊,2004,(11).
[2]陳天國,陸秋萍.優(yōu)良觀賞竹苗高效豐產(chǎn)栽培技術規(guī)程[J].世界竹藤通訊,2007,(1).
[3]洪聲平,陳興福.我國園林觀賞竹種及栽培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chǎn),1998,(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