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除了傳統(tǒng)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外,空腹高敏生長激素水平的增加或可預測普通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和死亡風險。
生長激素在人的一生中發(fā)揮著許多作用,但大部分均通過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1(IGF-1)的介導發(fā)揮作用。近 10 年來,生長激素在成人心血管系統(tǒng)中的角色正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
一方面,成人垂體功能減退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而這大部分可歸因于生長激素缺乏(GHD),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BMI 和腰臀比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下降。生長激素替代治療后上述心血管危險因素可得到較好的改善。
另一方面,肢端肥大癥(生長激素過多)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同樣也升高,而這主要歸因于高血壓、糖尿病、心律失常以及心肌肥厚的心肌病。1999 年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重癥監(jiān)護患者給予高劑量的生長激素可使死亡率加倍。
既往發(fā)表的研究大部分著眼于生長激素過多或過少的一方面。一項隨訪為期 18 年的前瞻性研究顯示,空腹生長激素水平升高與過早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有關。
由于生長激素的釋放為脈沖式,其水平的準確測量一直難以檢測。然而,血漿生長激素水平的濃度在清晨較為穩(wěn)定,但其濃度較低且不易被傳統(tǒng)方法檢測出。在該試驗中,研究者使用了一種新的高敏檢測方法。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為評估普通人群中空腹高敏生長激素水平是否可以預測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的 Erik Hallengren 等對馬爾默飲食和癌癥研究的參與者進行了一項研究。
研究者納入了馬爾默飲食和癌癥研究中 4323 例瑞典的參與者,平均年齡為 58 歲,女性占 59%。分別計算參與者冠心病、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發(fā)生率。
經(jīng)過中位 16.2 年的隨訪,研究者發(fā)現(xiàn) hs-GH 與冠心?。℉R=1.11,P=0.04)、卒中(HR=1.18,P=0.01)、充血性心力衰竭(HR=1.25,P=0.02))、全因死亡(HR=1.17, P<0.001))和心血管死亡(HR=1.43,P<0.001)風險增加均獨立相關。將 hs-GH 加入到傳統(tǒng)心血管危險因素模型后,心血管死亡的凈重新分類改善(NRI)增加了 0.542。
研究者認為,空腹 hs-GH 水平升高與心血管發(fā)病、全因死亡特別是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有關,未來還需進一步的研究以在普通人群中弄清這種機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