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姜
花教祖寺——薩迦寺
簡單吃過早餐,8:40分,拉巴老哥已經(jīng)在院子里等候了。
原計劃走定日,去珠峰大本營,因行程臨時有變,遂決定沿318國道一路向西,直奔薩迦縣。
薩迦縣薩迦鎮(zhèn)因薩迦寺而聞名,西南距日喀則市160公里。路程沒有想象中的難走,沿途平原、河谷、山路次第穿梭,景色各異,白云在身邊恣意戲耍,或狂放,或抒情的藏族歌曲在車廂里飄蕩,心情舒暢的拉巴老哥一路哼唱,倒也不覺得單調(diào)。
進入盛產(chǎn)藏刀的拉孜縣,很快就到達318國道5000公里紀念碑處。318國道東起上海市人民廣場,西至西藏聶拉木縣樟木鎮(zhèn)中尼友誼橋,全長5476公里,從東海之濱、江南水鄉(xiāng)、川蜀盆地、橫斷山區(qū)直到青藏高原,橫跨東西,是我國最長、最美、最有名氣的公路。紀念碑就佇立在國道北側(cè),由上海市2003年援建,因重修318國道,紀念碑后來才遷移到今天的位置。如今卻成為過往驢友信手涂鴉的“圣地”,大家倒也不覺得奇怪。
車似甲殼蟲,在寂寥的群山間飛馳。沿途層林盡染,河錯碧透,風馬競揚,村落參差,一派旖旎的高原風光(風馬,藏語“隆達”,指經(jīng)幡)。進入薩迦縣,沿路標下國道走東南方向奔赴薩迦寺。山路有些顛簸,雅魯藏布江上游河谷并不似想象中的寬闊,水流不大,沿途起伏較為舒緩。寺廟依然是偶然冒出的村莊里最醒目的建筑。進入薩迦派核心勢力范圍之內(nèi),氣勢果然與它處不同。在拉薩周邊,無論寧瑪、格魯、噶舉,附近村莊建筑大都為白墻紅邊,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薩迦派則顯得殊為特別,民居墻壁為大范圍的灰(青)色,中間以紅白兩色窄窄的長條分割,寺廟建筑又在墻壁頂部加上紅、白兩種橫條,鮮艷奪目,用色方式別具一格。
薩迦,藏語意為“灰白土”。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吐蕃貴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貢卻杰布發(fā)現(xiàn)仲曲河北岸、本波山南坡土質(zhì)呈白色,有光澤,現(xiàn)瑞相,即在此修建薩迦寺,史稱薩迦北寺,逐漸形成薩迦派。歷史傳承在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中,僅次于寧瑪。公元1268年,薩迦派第五祖八思巴在仲曲河南岸主持修建薩迦南寺,即今天的薩迦寺。薩迦北寺早已毀于戰(zhàn)火,僅余遺跡。薩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薩的紅色、象征觀音菩薩的白色和象征金剛手菩薩的青色來涂抹寺墻,所以薩迦派又俗稱為“花教”。薩迦派規(guī)定,僧人可以娶妻生子,法位以家族傳承的形式延續(xù)?;罘饌魇乐贫扔筛连敻僚e派于13世紀下半葉首創(chuàng),為其他教派所采納,獨薩迦依舊采取家族傳承方式。
寺廟大門朝東,城門上修有高大的敵樓,門洞有閘口,狹窄的門道呈丁字形,易守難攻,有很好的防御功能。整個寺廟平面呈方形,高墻環(huán)繞,仿照漢地古代城池建造,護城河至今遺跡猶存。寺內(nèi)宏偉的建筑群緊湊威嚴,融合了漢、蒙、藏各族的建筑風格。薩迦寺歷史上曾經(jīng)過多次維修。據(jù)記載,在1948年的大修中,局部有較大改變,重繪了不少壁畫,尤其是把城堡圍墻上開有垛口的女兒墻改成了西藏風格的平合檐,今天游客看到的城墻就是這次維修的結(jié)果。進入寺院,隨處可見的元明時期的文物和精美的壁畫、唐卡讓人嘆為觀止。在歷代薩迦法王的靈塔前磕長頭的虔誠信徒絡繹不絕。
了解薩迦派,就首先要了解薩迦五祖。薩迦五祖,是指在薩迦派發(fā)展壯大過程中,做出杰出貢獻的五位領袖。貢卻杰布的兒子貢噶寧布學識淵博,為薩迦教法發(fā)揚光大,功不可沒,被尊稱為“薩欽”(薩迦大師),為薩迦初祖。貢噶寧布的次子索南孜摩為二祖,三子扎巴堅贊為三祖,孫子薩班貢噶堅贊是薩迦派著名的人物,藏傳佛教中少有的通“五明佛學”者——薩迦班智達,簡稱薩班,是為四祖。五祖八思巴是四祖之侄。五祖深得四祖真?zhèn)?,為元世祖忽必烈帝師,掌管全國宗教和西藏地方政權,在西藏歷史上第一次確立了藏傳佛教的政教合一制度。
薩迦寺,就是當年西藏地方政權薩迦王朝的中心。這個偏安于祖國西南邊陲一隅的寺廟,曾經(jīng)統(tǒng)轄整個西藏凡70余年。1247年,薩班貢噶堅贊率侄子八思巴在涼州會見成吉思汗孫子——大將闊端,并寫信說服西藏各派高僧和貴族接受元朝的對藏條件,把西藏正式納入祖國版圖,薩班也因使藏地免于戰(zhàn)火而成為藏地各教派和貴族的領袖。忽必烈統(tǒng)一中國后,封八思巴為“帝師”,賜玉印“命統(tǒng)天下釋教”,管理全國佛教事務,并協(xié)助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就屬順理成章之事了。八思巴參照元朝行省政權組織形式,將藏地劃分為13萬戶,結(jié)束了400多年的戰(zhàn)亂局面,薩迦派勢力達到鼎盛,傳播到青海、蒙古、四川、北京等地。今天北京阜成門內(nèi)的白塔寺和北海公園的白塔均在這一時期建成,并成為老北京的地標之一。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創(chuàng)制蒙古新字,稱“八思巴文”,在中國文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65年,回到薩迦寺的八思巴,為了便于處理公務和有關事宜,為自己建了一個“喇讓”,就是拉康喇讓。15年后,八思巴圓寂于此。進去的時候正值正午,不巧沒有開放,但宏偉的建筑還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拉康喇讓緊挨著寺院的南城墻,拾階而上,整個寺廟和海拔4400米的薩迦鎮(zhèn)盡收眼底。緩步城墻,萬里碧空纖塵不染,山巒起伏,雪峰壁立,城西南角外一座高聳的白塔,塔鈴聲聲,莊重安詳。西城墻內(nèi)是排列整齊的僧舍,一排排朝南的小院子,設施樸素簡陋。每段城墻中間部分均有垛樓,平時是佛堂,戰(zhàn)時是碉樓,整個城池緊湊有致,固若金湯。
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封大元帝師貢噶堅贊之孫——貢噶扎西堅贊為“萬行圓融妙法最勝真如慧智弘慈廣濟護國演教正覺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剛普應大光明佛領天下釋教”,簡稱“大乘法王”,禮遇和地位在大寶法王(噶舉派)下、大慈法王(格魯派)上。明初,薩迦派隨元亡而沒落,但勢力猶在,噶瑪噶舉派取代薩迦派而逐漸強盛,格魯派尚在初創(chuàng)時期,但發(fā)展迅速。歷史也從一個側(cè)面為當時各教派的勢力和地位,提供了細致入微的注腳。
薩迦寺以壁畫和藏書見長,因寺藏文物繁多,被譽為中國的“第二敦煌”。唐卡和壁畫是西藏寺院繪畫藝術的兩大奇珍。寺內(nèi)文物尤以經(jīng)書最為著名,薩迦寺大殿后墻和兩側(cè)靠墻處均為通壁大書架,架上擺滿了經(jīng)文典籍,大小版本約有2萬余函,包括貝葉經(jīng)在內(nèi),有不少為歷代法王批注校釋過的珍本和孤本。寺內(nèi)收藏各種瓷器2000余件,多為元、明時期的瓷器,還有少量宋瓷,價值連城。
為適應游客需求,寺內(nèi)辟有專門的珍寶館,展出一部分精品文物,需要另收門票,每人20元。
在鎮(zhèn)上填飽肚子,照例是甜茶、酥油炒人參果、藏血腸、回鍋肉,素炒西蘭花。茶足飯飽,踏上歸程。許是幾日來連續(xù)奔波的緣故,同行的兩位美女在后車座上睡的是昏天黑地,儀態(tài)全無。
門票50元。
黃教六大寺之后藏第一寺——扎什倫布寺
回到日喀則,不到下午3點,正是后藏的正午時分,下車活絡一下筋骨,背上行囊,第三次造訪藍天白云下的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意即“吉祥須彌山”,位于日喀則西郊尼瑪督山腳下,占地15萬平方米,整個寺院依山坡而筑,高低錯落,背依高山,坐北朝南。到達山頂,可俯瞰整個日喀則市,年楚河環(huán)城而過,確是一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對于第一次進藏的游客來說,弄清楚了下面幾個問題,有助于簡要了解格魯派的發(fā)展史和整體把握扎什倫布寺的歷史影響和地位:扎什倫布寺由一世達賴修建而成,為什么卻是歷代班禪的駐錫地?同為宗喀巴的弟子,一世班禪的地位為什么遠高于一世達賴?五世達賴成為西藏政教合一地方政權的最高領導者,師父四世班禪卻是其登上政治舞臺的總設計師?清代以來,達賴和班禪均由中央政府冊封,二者到底是什么關系?
這事還要從500年前說起。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宗喀巴最小的弟子根敦朱巴在帕竹政權的支持下,修建了扎什倫布寺。它是格魯派在后藏創(chuàng)建的第一座大寺,與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合稱為西藏地區(qū)格魯派四大寺,與青海塔爾寺、甘肅拉卜楞寺合稱為黃教六大寺。
到了格魯派寺廟,一般都會看到“師徒三尊”的雕像,中間是宗喀巴大師,兩側(cè)是他的兩個大弟子,三人均戴黃色桃形僧帽?;蛘哒f,“師徒三尊”就是格魯派寺廟的標志。很多人認為宗喀巴大師兩側(cè)分別是一世達賴和一世班禪,其實這是不對的。他們是宗喀巴大師的兩大門徒:右邊是第一任甘丹赤巴賈曹杰·達瑪仁欽,左邊是一世班禪、第二任甘丹赤巴克主杰·格桑貝桑波。甘丹寺寺主“甘丹赤巴”被稱為“宗喀巴衣缽繼承者”、“格魯派首寺主持”、“黃教領袖”,相當于是整個格魯派的教主。宗喀巴被認為是“甘丹赤巴”始祖,賈曹杰稱為第一任甘丹赤巴。賈曹杰與宗喀巴原為師兄關系,均是薩迦派大師仁達瓦的門徒。他發(fā)現(xiàn)宗喀巴在佛學方面的造詣登峰造極,遂心悅誠服拜宗喀巴為師,成為宗喀巴的第一大門徒??酥鹘苁亲诳Π偷牡诙箝T徒,他原來也是仁達瓦的弟子,1407年被仁達瓦推薦給宗喀巴,成為宗喀巴的門下。賈曹杰擔任甘丹赤巴時,克主杰去江孜乃寧寺(20世紀初奮起抗英,發(fā)生乃寧寺大血戰(zhàn)的地方)弘揚格魯派教法。賈曹杰去世后,克主杰擔任第二任甘丹赤巴,后被追認為一世班禪。作為最小的弟子,宗喀巴去世后,根敦朱巴先后被兩位大師兄賈曹杰和克主杰指點修煉佛法。
1438年,第二任甘丹赤巴克主杰去世,根敦朱巴被推舉為第三任甘丹赤巴,他因忙于修建扎什倫布寺和傳教活動而推舉宗喀巴的另一位弟子接任。格魯派因根敦朱巴修建后藏第一大寺的歷史功績,追認他為一世達賴。
著名高僧羅桑確吉堅贊(1567-1662年)在主持扎什倫布寺期間,對寺院進行了大規(guī)模擴建,成為格魯派在后藏最大的寺院,取得了與拉薩三大寺同等的地位。格魯派四大寺建成后,形成了全藏性的、政治經(jīng)濟實力大大雄厚于其他教派的寺院集團,并逐漸傳播到四川、青海、甘肅、蒙古等地。作為格魯派集團的實際領導人,羅桑確吉堅贊在五世達賴幼年時期,做出了率領格魯派奪取西藏地方政權的整體戰(zhàn)略部署。他引進由新疆進入青海的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勢力進入西藏,確立了格魯派在西藏的宗教領袖地位。1645年,固始汗贈羅桑確吉堅贊“班禪博克多”尊號,將日喀則周圍的土地劃歸他管轄?!鞍喽U”意為大班智達(大學者),班智達為梵文,是對通達佛學五明的人的稱呼;“博克多”,是蒙古族對智勇雙全英雄的尊稱。班禪稱號自此始,班禪活佛轉(zhuǎn)世體系也自羅桑確吉堅贊正式開始,后追認為第四世班禪。
1653年,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錯進京覲見順治帝,次年被封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并賜金冊、金印。這標志著格魯派開始執(zhí)掌西藏地方政權、初步實現(xiàn)了政教合一局面。
這里面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中國是禮儀之邦,五世達賴進京,給清政府出了一個難題:以何種規(guī)格接見?達賴的覲見標志著西藏正式納入清版圖,歸中央政府管轄,居功至偉,如果以普通地方大員禮儀接待,多有慢?。蝗绻酝鈬构?jié)禮儀接見,又顯然不合禮制,一時之間,頗為頭疼。有王爺獻策,盧溝橋為五世達賴即將進京的必經(jīng)要道,皇帝可出城“狩獵”于盧溝橋外宛平縣境內(nèi)的丘陵地帶,“偶遇”五世達賴喇嘛,既不使皇帝屈尊,又可昭示皇恩浩蕩,一舉兩得。這一段佳話,被稱為“王佐之”,當?shù)氐孛惨蜻@一重大歷史事件而改名“王佐”。據(jù)說,這就是今天北京市豐臺區(qū)王佐鎮(zhèn)地名的由來。有人說,此王爺乃我大清朝大名鼎鼎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但多爾袞病逝于1650年,顯然與歷史不符。這王爺?shù)降资钦l?《清史稿》沒有記載,在史學界連它是否發(fā)生過,都成為一段歷史懸案??墒抢习傩詹还?,這段多爾袞的“野史”,至今仍然在民間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1682年五世達賴去世,第巴(相當于攝政)桑結(jié)嘉錯為達到繼續(xù)掌握教權的目的,秘不發(fā)喪凡15年。康熙發(fā)現(xiàn)后,為保持西藏地方政權穩(wěn)定,決意再扶持一個格魯派領袖,于1713年遣使賜金冊金印,封五世班禪羅桑益希為“班禪額爾德尼”?!邦~爾德尼”,滿文,意為寶,相當于藏文的仁波切。至此,確立了歷世達賴、班禪均由中央政府冊封的制度。
這一時期,格魯派的政教管理體系不斷完善。達賴與班禪互為師徒,班禪主要理屬以日喀則為中心的后藏地區(qū)。在達賴年幼期間,由四大攝政活佛(駐錫地在拉薩四大林)輪流執(zhí)政,三大貴族噶倫和駐藏大臣一起,管理西藏地方事務。作為后藏第一大寺,扎什倫布寺見證了格魯派從初創(chuàng)到登上歷史舞臺的幾乎全過程。
歷史上,扎什倫布寺還經(jīng)受過一次大的劫難。1788年,第十世噶瑪噶舉派紅帽系活佛、六世班禪之兄卻朱嘉措勾結(jié)廓爾喀入侵西藏。1791年,廓爾喀軍攻破日喀則,將扎什倫布寺劫掠一空,乾隆派大將??蛋猜蕜怕脫羝评獱柨姡瑖跗蚪?,歸還扎什倫布寺部分物品,紅帽系十世畏罪自殺。特詔勒令紅帽僧徒改宗黃教,禁止紅帽系活佛系統(tǒng)轉(zhuǎn)世,噶瑪噶舉派紅帽系因叛國罪斷絕。乾隆派人與達賴、班禪的僧俗要員商議,制訂出《欽定二十九條章程》,使清王朝治理西藏的制度更加完善,并確定了意義深遠的金瓶掣簽制度。
沿寺廟小路向北,不遠處有幾座大小不一的白塔一字排開,在陽光下通體潔白,不少藏族信眾圍繞白塔一邊行走一邊念經(jīng)一邊轉(zhuǎn)動轉(zhuǎn)經(jīng)桶。地上還有一些休憩的人群,都是一大家子或親朋相攜而來,圍坐在一起喝酥油茶,吃水果、糌粑和藏族特色的小點心。孩子們很乖,有更小的躺在媽媽懷里睡得正香。
穿過僧舍,寺內(nèi)的主要建筑群自西向東順次排列。最西側(cè)是著名的強巴康,即強巴佛殿,由九世班禪曲吉尼瑪修建于1914年。殿內(nèi)供奉著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強巴銅塑佛像,佛像高近30米,法相莊嚴。強巴佛就是漢地的彌勒佛,在藏地又是掌管未來的未來佛。歷世班禪的靈塔殿現(xiàn)存3座,分別是四世班禪靈塔殿、五世至九世班禪靈塔殿和十世班禪靈塔殿。一世班禪靈塔殿在甘丹寺,二、三世班禪生前任恩貢寺(今日喀則江當鄉(xiāng))赤巴,圓寂后其靈塔均修建在恩貢寺。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大師圓寂于1989年,生前為維護祖國統(tǒng)一,建設美麗西藏做出了卓絕的貢獻,受到各族人民的愛戴和敬仰。大殿的阿嘎土地面上,不時可以見到鑲嵌在上面的綠松石和各種珠寶,許是踩的多的緣故,寶石在光潔的大殿里熠熠閃光。
沿路繼續(xù)向東,錯欽大殿是扎什倫布寺最早的建筑,歷時12年建成,高大宏偉。門前是一個不大的小廣場,一群年輕喇嘛坐在地上用糌粑和酥油在做貢品,大家各有分工,手法嫻熟。廣場下面還有兩層建筑和一個約600平方米的下沉式講經(jīng)場,是班禪向全寺僧眾講經(jīng)和僧人辯經(jīng)的場所。趕得巧了,經(jīng)??梢杂龅剿聝?nèi)的佛事活動在此舉辦,站在樓上一覽無余,是一處絕佳的觀景平臺。
展佛臺位于最東側(cè)的半山坡上,高32米,立面呈梯形,由四世班禪建成于公元1468年。每年藏歷5月15日前后三天,扎什倫布寺都要舉行隆重的展佛活動,將過去佛(無量光佛)、現(xiàn)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強巴佛)三大幅刺繡佛像展掛在展佛臺上,供僧眾膜拜。扎什倫布寺展佛節(jié)是后藏最熱鬧的宗教節(jié)日之一。
陽光斜照,大殿籠罩在金色的光暈之中。游客三三兩兩拍照留念。在僧舍的夾道上,一位年輕喇嘛攙扶著年邁的師父迎著夕陽緩緩踱步,動作輕緩,神態(tài)專注。一老一少,和古老的寺院一起,拖著長長的背影,行走在時光里,好像寺廟墻壁上色澤斑斕的壁畫,一瞬即成亙古。
第三天,沿雅魯藏布江返回拉薩,拉日鐵路正在緊張的施工之中。過尼木,進曲水,拉薩河谷嫻靜安詳,林梢一抹青如畫,紅柳點點,遍地炊煙。
門票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