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放馬灘簡《星度》新研

2014-11-20 08:26:24程少軒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14年1期
關鍵詞:圓盤度數

程少軒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天水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簡167~178上半部分是一份二十八宿距度表,《天水放馬灘秦簡》一書的整理者將之命名為《星度》[1]。由于竹簡保存狀況不太理想,整理者的釋文存在一些問題,編聯(lián)順序也有錯誤。根據出土材料及《開元占經》[2]等存世文獻,經孫占宇、晏昌貴、程少軒、蔣文、黃儒宣、劉青、柯秋白諸位學者的研究,《星度》篇的面貌已經基本復原。筆者擬總結已有研究成果[3—10],最大限度地恢復這份星度表的原貌,并結合其他星表作進一步研究。

首先來回顧一下已有研究成果。孫占宇最先對《星度》進行了研究。當時《天水放馬灘秦簡》并未出版,孫占宇是根據所在單位館藏的一份釋文手稿進行的研究,并未見到竹簡原件或照片。釋文手稿存在缺漏和錯釋,這給他的研究帶來了較大困難。但孫占宇的編聯(lián)思路完全正確,并揭示了這份距度表的本質是古分度,可與汝陰侯墓出土二十八宿圓盤及《開元占經》所載古距度相比對[3]。由于孫先生的研究成果并未正式公布,在《天水放馬灘秦簡》一書出版后,晏昌貴、程少軒、蔣文[4、5]也分別獨立給出了正確的編聯(lián)思路。由于竹簡照片非常不清楚,整理者的釋文也存在問題,三篇論文的釋文和編聯(lián)不盡相同。劉青、柯秋白對釋文進行了一些重要的校訂工作[7、8]。其中柯秋白是利用紅外線照片進行的研究,因此提供了一些關鍵文字的清晰圖版。黃儒宣對《星度》的性質也有獨立研究,同樣給出了《星度》為古分度的意見[6]。

依靠諸位學者的努力,筆者可以重新給《星度》做一份可靠的釋文:

角十二 ·【八月 奎】十五 ·二月 1 6 7 a

亢十二 婁十三 1 7 4 a

氐十七 ·九月 胃十四十三 ·三月 1 6 8 a

房七 【昴十】五 173a

心十一十二 ·十月 畢十五 ·四月 169a

尾九 此觿六 176a

箕十 參九 175a

斗廿三廿二 ·十一月 東井廿九 ·五月 170a

【牽?!酢?輿鬼□□】 缺簡

〖婺女□□〗虛十四 ·十二月 【柳□□】 ·六月 171a

危九 七星十三 177a

營=廿 ·正月 張十□ ·七月 172a

東壁十三 翼十三 軫十五 178a①【】表示文字殘損,〖〗表示漏抄。

孫占宇、晏昌貴、程少軒、蔣文皆已指出該星表的正確讀法[3—5]。經重新校讀后,該表內容可如下讀:

十月:心十一十二、尾九。十一月:斗廿三廿二、牽?!酢?、婺女□□。十二月:虛十四、危九。正月:營室廿、東壁十三。二月:奎十五、婁十三。三月:胃十四十三、卯十五。四月:畢十五、此觿六、參九。五月:東井廿九、輿鬼□□。六月:柳□□、七星十三。七月:張十□、翼十三、軫十五。八月:角十二、亢十二。九月:氐十七、房七。

孫占宇、程少軒、蔣文[3、4]皆指出這份星表當與顓頊歷相聯(lián)系。孫占宇、黃儒宣皆指出本篇星分度為古度[3、6](陳炫瑋在參考文獻[4]的網上評論中也提出過相同觀點)。孫占宇、黃儒宣均將放馬灘簡《星度》與汝陰侯墓出土圓盤以及《開元占經》引古度進行了比較[3、6]。比較這三份距度表,除了放馬灘簡壁、奎、婁、胃四宿與其他兩套距度很不一樣外,其余諸宿大體一致(汝陰侯墓圓盤危、井、星三宿度數存在誤抄,詳見下文)。不難判斷,這三份距度表當有共同的來源,少量的不同當屬傳抄或釋讀過程中的訛誤,或是重新觀測后所作個別修訂。以往有的學者認為《開元占經》所載古度與汝陰侯墓圓盤不是同一套古度系統(tǒng)[11、12],因此將兩套數據分開研究,現(xiàn)在看來都是不對的。

對汝陰侯墓圓盤和《開元占經》兩份古度,已有學者進行過很深入的研究。潘鼐根據古書中相關記載,確定了這套古度系統(tǒng)冬至點在牛宿二附近,冬至點的觀測年代當在公元前510年左右,二十八宿古度測定的年代下限約在公元前六世紀初([13],34~41頁)。王健民、劉金沂懷疑部分度數的不一致是測量誤差所致[14]。潘鼐認為古度系統(tǒng)是在二十八宿體制成立并沿用了一定時期之后,用較簡陋的初期儀器測得的,手段較為原始,技術不夠完善,因此所得結果比較粗略,而且不屬于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的任何一家([13],33頁)。

王健民、劉金沂和潘鼐還對測量二十八宿距度所用距星進行了討論,均提出了古度取亮星為距星的觀點,并分別推測了二十八宿古度所用距星[13、14]。

現(xiàn)將學界整理出的三份星度表距度和推測距星列表如下。汝陰侯墓圓盤的星度據殷滌非文釋文[10]。

由于三份距度表均有錯訛缺漏,王健民、劉金沂和潘鼐兩文所定距星也不一致,筆者擬利用放馬灘簡提供的新信息,結合舊有研究成果,重新梳理古度數值和距星。

表1 二十八宿古度與距星對照表

1 東方七宿

角宿

汝陰侯墓圓盤度數缺失,可據《開元占經》和放馬灘簡補為“十二”。角宿一是一顆一等亮星,以此星為距星無爭議。

亢宿

亢宿的度數,放馬灘簡為十二,汝陰侯墓圓盤為十一?!堕_元占經》缺亢宿古度,王健民、劉金沂據周天度數減其余二十七宿度數,推定為九度[14]。按常理,筆者似乎應以十一度或十二度為亢宿距度。但潘鼐指出,據《開元占經》推知東方七宿度數之和為七十六度左右[13],而據三份古度表筆者可知東方其余六宿相加為六十六到六十七度。而且,根據天文軟件還可算出角、亢、氐三宿的距度之和最大不會超過三十九度。因此,亢宿不可能大于十度??核抟缓拓邓抟皇堑玫綇V泛認可的距星,以此二星測算,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200年兩星相距一直在九度左右。如果改用其他恒星作為距星以滿足亢宿接近十一度,則會造成氐宿距度遠遠不足十七度。值得注意的是,《開元占經》收錄了二十七個星宿的古距度,唯獨不載亢宿度數。許多天文研究者都根據其他二十七宿距度之和推知亢宿應該是九度(如參考文獻[11]、[12]、[14]等),這個數值與實測數據是吻合的。會不會是《開元占經》編訂時,發(fā)現(xiàn)流傳下來的亢宿古距度誤差較大,因此才沒有收入呢?這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因此,筆者傾向于將亢宿距度取為九度,距星定為亢宿一。

氐宿

汝陰侯墓圓盤氐宿度數缺個位數字,王健民、劉金沂和潘鼐均補為“十七”[13、14]。氐宿距星可取氐宿一,詳見上文討論亢宿距度部分。

房宿

三份距度表房宿皆為七度。王健民、劉金沂定距星為房宿一,潘鼐定為房宿三[13、14]。房宿四星赤經度數相去不大,房宿一、三、四三星亮度也相差不大,星等分別為2.85、2.35、2.60。筆者認為不如取房宿四為距星。因為無論以哪顆星作為距星,公元前500年左右氐宿的距度均不足十六度。以房宿四為距星,可使氐房兩宿度數誤差不致過大。

心宿

汝陰侯墓圓盤度數為十一,《開元占經》為十二,放馬灘簡為十一十二。王健民、劉金沂定距星為心宿二,潘鼐定為心宿三[13、14]。心宿二是一顆一等亮星,而心宿三星等則只有2.80,無疑取心宿二為距星要合理得多。公元前500年前后心宿二至尾宿八恰為十二度左右。自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200年,心宿二和尾宿八的距度逐漸變大,從十一度多逐漸增大到十二度多。放馬灘簡中有三個星宿以兩個數值表示距度,除心宿外,還有“斗廿三廿二”、“胃十四十三”。如果僅僅表示度數在這兩個數值之間,斗宿、胃宿完全可以寫作“斗廿二廿三”和“胃十三十四”,不必把數值大小順序顛倒。筆者認為出現(xiàn)出現(xiàn)兩個距度值,有可能是不同時期測得的。放馬灘簡的“十一十二”等三處特殊數值,應該是度數有所變化的反映。

尾宿

三份距度表尾宿皆為九度。王健民、劉金沂定距星為尾宿八,潘鼐定為尾宿七[13、14]。筆者傾向王健民、劉金沂的意見,詳見上文討論心宿距度部分。

箕宿

三份距度表箕宿皆為十度。王健民、劉金沂定距星為箕宿一,潘鼐定為箕宿三,而將箕宿四作為參考距星[13、14]。筆者取箕宿三說,主要是考慮到箕宿三是箕宿諸星中最亮的一顆。不過,以箕宿三為距星,尾宿的距度就大大超過了九度,誤差達到三度多,是二十八宿中誤差最大的。所以以箕宿一或箕宿四為距星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2 北方七宿

斗宿

放馬灘簡斗宿度數為“廿三廿二”,如前心宿部分所述,廿三是初測度數,廿二是修正的度數。王健民、劉金沂定距星為斗宿四,潘鼐定為斗宿六[13、14]。按,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是根據《新唐書·歷志》“古歷以斗魁首為距,至牽牛為二十二度”而定距星。王健民、劉金沂在引《新唐書》時將“斗魁首”的“首”漏掉。雖然斗宿四、斗宿六皆在斗魁之列,但“斗魁首”似當確指斗宿六。公元前500年前后斗宿六至牛宿二度數為二十三度左右,至公元200年前后縮小至二十二度多,恰與三份距度表所列度數吻合。

牛宿

放馬灘簡度數殘,當據其他二表補為九度。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據《新唐書·歷志》“古以牽牛上星為距”將距星定位牛宿二[13、14],正確可從。

女宿

放馬灘簡度數殘,當據其他二表補為十度。女宿一是女宿最亮星,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以之為距星[13、14],可從。

虛宿

三份距度表虛宿皆為十四度。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以虛宿二為距星[13、14]。經計算,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200年,虛宿二至危宿二距度皆在十四度左右,以虛宿二為距星當無問題。

危宿

放馬灘簡、《開元占經》危宿度數皆為九,汝陰侯墓圓盤度數為六。與危宿類似的是井宿度數,放馬灘簡、《開元占經》皆作廿九,汝陰侯墓圓盤作廿六。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指出兩處“六”當是“九”之誤[13、14]。按此說可從,任攀曾指出放馬灘簡釋文中存在“六”誤釋作“九”的情況[9],可見“六”、“九”在某些情況下字形的確容易混淆從而導致輾轉誤抄。很有可能制作漆器的工匠所據的星度底本已經產生了訛誤。不過,經計算筆者可以知道危宿的度數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是九度,因為危宿和室宿相距最近的兩顆星也相去十一度左右。這究竟反映了早期測量的誤差還是其他情況,只能存疑待考。筆者暫定危宿二為距星。

室宿

三份距度表室宿皆為二十度。王健民、劉金沂定距星為離宮四,潘鼐定為室宿一或室宿二[13、14]。按,若以室宿一或室宿二為距星,則室宿距度遠不足二十度,因此還是取離宮四合理些。

壁宿

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取壁宿二為距星[13、14]。壁宿兩星赤經差距極小,壁宿二星等2.05,壁宿一星等2.80,取亮星壁宿二為距星當無問題。放馬灘簡壁宿為十三度,汝陰侯墓圓盤、《開元占經》皆為十五度。放馬灘簡壁、奎、婁、胃四宿距度較為特殊,筆者將在后文集中討論。

3 西方七宿

奎宿

汝陰侯墓圓盤奎宿距度為十一,《開元占經》為十二??蘧攀强拮盍列?,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以之為距星[13、14]。公元前500年前后奎宿九至婁宿三恰為十一度。

婁宿

汝陰侯墓圓盤、《開元占經》婁宿皆為十五度。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以婁宿一為距星[13、14]。其實,婁宿三星等為2.0,較之星等為2.6的婁宿一更亮,而且以婁宿三為距星,測得公元前500年前后奎宿、婁宿距度恰好分別為十一度、十五度,因此取婁宿三為距星更為合理。

胃宿

汝陰侯墓圓盤、《開元占經》胃宿皆為十一度。王健民、劉金沂定距星為大陵五,潘鼐定為胃宿三[13、14]。若以大陵五為距星,恰能滿足公元前500年前后婁宿十五度、胃宿十一度,因此取大陵五為距星更為合理。

昴宿

三份距度表昴宿皆為十五度。王健民、劉金沂定距星為昴宿一,潘鼐定為昴宿六[13、14]。按昴宿各星靠得很近,形成星團,取任一星為距星對距度影響不大。筆者暫取昴宿一為距星。

畢宿

三份距度表畢宿皆為十五度。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以畢宿五為距星[13、14]。畢宿五為星等0.85的亮星,以之為距星當無問題。

觜宿

三份距度表觜宿皆為六度。王健民、劉金沂定距星為觜宿一,潘鼐定為觜宿二[13、14]。按觜宿三星相距很近,取任一星為距星,對距度影響不大。暫取更亮的觜宿一為距星。

參宿

放馬灘簡、汝陰侯墓圓盤參宿為九度?!堕_元占經》參宿今度為十度,并注“古度同”。然而王健民、劉金沂指出,古度西方七宿共八十三度,因此推知參宿當是九度而非十度[14]。如此三份距度表參宿皆為九度。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據《新唐書·歷志》“古歷參右肩為距”,定距星為參宿四[13、14],正確可從。

4 南方七宿

井宿

放馬灘簡和《開元占經》井宿距度為廿九,而汝陰侯墓圓盤作“廿六”?!傲碑斒恰熬拧敝灒斠娗拔挠懻撐K蘧喽炔糠?。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定井宿三為距星[13、14],可從。

鬼宿

放馬灘簡鬼宿距度殘,可據汝陰侯墓圓盤及《開元占經》補為五度。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定鬼宿一為距星[13、14],可從。

柳宿

放馬灘簡柳宿距度殘,可據汝陰侯墓圓盤及《開元占經》補為十八。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定柳宿一為距星[13、14],可從。

星宿

放馬灘簡和《開元占經》星宿距度為十三,汝陰侯墓圓盤作“十二”。王健民、劉金沂認為“二”原當作“三”,系因漆盤殘損泐去一橫[14]。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定星宿四為距星[13、14],可從。

張宿

汝陰侯墓圓盤張宿距度殘缺,放馬灘簡僅能看見“十”字,《開元占經》為十三度。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定張宿三為距星[13、14]。按,自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200年,張宿三與翼宿七相去恰為十三度左右。

翼宿

汝陰侯墓圓盤翼宿距度殘缺,可據放馬灘簡和《開元占經》補為十三。王健民、劉金沂定距星為翼宿二,潘鼐定為翼宿七[13、14]。按,此二星亮度相近,赤經值相差2度左右,似以翼宿七為距星誤差更小。

軫宿

放馬灘簡軫宿距度為十五,《開元占經》為十六,汝陰侯墓圓盤殘缺。王健民、劉金沂、潘鼐皆以軫宿一為距星[13、14]。按,軫宿一與角宿一相去十六度多,似取十六度更為合理。

5 放馬灘簡壁奎婁胃四宿

放馬灘簡壁奎婁胃四宿距度頗為特殊,與汝陰侯墓圓盤及《開元占經》差異較大。這種不一致有可能是個別星宿改換距星的緣故。放馬灘簡胃宿距星很可能未取大陵五,而改用了胃宿三。胃宿三在大陵五西約二度,選用胃宿三作為距星,恰可將婁宿從十五度縮為十三度,而將胃宿的距度擴至十三十四度。胃宿三是胃宿星組中的最亮星,將此星作為胃宿的距星也是合適的??薜木嘈强蘧攀强拗械淖盍列牵灾疄榫嘈潜緛硎菦]有太多疑問的。但如果以奎宿九為定點的話,完全找不到其他合適的恒星使之符合壁宿十三、奎宿十五的數值。筆者懷疑放馬灘簡的奎宿可能選擇了奎宿八作為距星。奎宿八在奎宿九西二到三度,恰能符合放馬灘簡的距度。只是奎宿八是一顆較暗的星,星等只有3.85,而且也找不到將之作為距星的文獻證據。筆者的推測還有待進一步驗證。當然,放馬灘簡此四宿的距度不同,也完全有可能僅僅是抄寫的訛誤,與距星選擇沒有關系。

筆者將上文討論得出的28顆距星,從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200年每整百年份取一組赤經值進行驗算,結果在13組數據中,以平均方差比較,公元前500年這組算得的度數平均誤差最小。潘鼐曾根據古度系統(tǒng)的牛宿在冬至點附近這一條件,算出二十八宿古度測定年代下限在公元前六世紀初([13],41頁)。據筆者驗算的結果可知潘鼐觀點正確可從,這套二十八宿古度的最初測量年代應在公元前500年前后。

筆者將選定的距度和推測的距星列表如下(該表未反映放馬灘簡壁、奎、婁、胃四宿的特殊距度):

表2 公元前500年二十八宿古距度表

由于三份星表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使得筆者選定的距度和推測的距星并非盡善盡美,其中亢、尾、危三宿尚存較大疑問,所論放馬灘簡壁、奎、婁、胃四宿問題亦非定論。筆者對天文學了解不夠,文中所論恐有謬誤,歡迎學者們批評指正。

致 謝 本文恒星的赤經度數主要參考了《夏商周時期的天象和月相》一書中張健、張培瑜兩先生編訂的“二十八宿古度位置”表。由于“二十八宿古度位置”表所載恒星較少,本文還參考了SkyMap Pro7和Stellarium0.7.1兩種軟件。軟件所得數據有一定誤差,但并不會對本文的星度計算產生太大影響。本文星等的數據取自Stellarium0.7.1軟件。

本文寫作過程中得到晏昌貴先生和劉次沅先生的指導和幫助。審稿人亦對本文提出了很好的意見,糾正了文中不少錯誤。文章寫畢投出時,所引孫占宇先生、晏昌貴先生、黃儒宣女士和劉青女士的文章均未正式發(fā)表,蒙四位學者惠賜大作供筆者參考。謹向諸位學者表示感謝!

1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水放馬灘秦簡[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 瞿曇悉達.開元占經[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3 孫占宇.放馬灘秦簡日書整理與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8.

4 程少軒,蔣文.放馬灘簡《式圖》初探[DB/OL].(2009-11-06).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

5 晏昌貴.天水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分篇釋文[C]//簡帛.第2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 黃儒宣.日書圖像研究[D].臺北:臺灣大學,2010.

7 劉青.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集釋[D].武漢:武漢大學,2010.

8 柯秋白.《天水放馬灘秦簡》札記[DB/OL].(2010-06-28).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69.

9 任攀.讀《天水放馬灘秦簡》札記一則[DB/OL].(2009-10-18).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

10 殷滌非.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的占盤和天文儀器[J].考古,1978(5):338~343.

11 郭盛熾.歷代二十八宿距星考[J].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年刊,1990(11):192~198.

12 宋會群,苗雪蘭.論二十八宿古距度在先秦時期的應用及其意義[J].自然科學史研究,1995,14(2):140~152.

13 潘鼐.中國恒星觀測史[M].第2版.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14 王建民,劉金沂.西漢汝陰侯墓出土圓盤上二十八宿古距度的研究[C]//中國古代天文文物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59~68.

15 王念孫.讀書雜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猜你喜歡
圓盤度數
《平行四邊形》拓展精練
眼鏡的度數是如何得出的
精整線圓盤剪和碎斷剪組合機構設計
冶金設備(2020年2期)2020-12-28 00:15:18
圓盤鋸刀頭的一種改進工藝
石材(2020年6期)2020-08-24 08:27:00
移動緊圓盤上Bernstein-Durrmeyer型算子的逼近
圖形中角的度數
隱形眼鏡度數換算
單位圓盤上全純映照模的精細Schwarz引理
奇怪的大圓盤
基于Profibus-DP的圓盤澆鑄控制系統(tǒng)的應用
高邮市| 建阳市| 湖口县| 阳西县| 封开县| 珲春市| 乐亭县| 陇南市| 金乡县| 辽中县| 曲麻莱县| 新干县| 白河县| 长海县| 定日县| 威宁| 常州市| 赤壁市| 安乡县| 鲁山县| 宜宾县| 巨鹿县| 湖州市| 马公市| 城步| 钟山县| 象州县| 永吉县| 盐池县| 贵溪市| 博湖县| 仙居县| 韩城市| 襄樊市| 张掖市| 余江县| 正安县| 礼泉县| 武山县| 扶风县| 丹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