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紅,李曉云,石艷麗,宋銘忻*
(1.東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學院,哈爾濱150030;2.黑龍江職業(yè)學院,哈爾濱150080)
1993 年,美國輝瑞(Pfizer)公司研發(fā)人員利用突變的阿維鏈霉菌研制合成更新一代的優(yōu)秀的大環(huán)內酯類抗寄生蟲藥物—多拉菌素(Doramectin)[1]。這種新研制的多拉菌素是阿維菌素的第二代產品,其合成的機理是在阿維菌素的第25位C上引入一環(huán)己烷基而形成的[2],多拉菌素與阿維菌素相比其優(yōu)越性在于消除率低,血藥濃度維持的時間較長,生物利用度比阿維菌素更高[1-3]。多拉菌素具有內外兼殺的特性,對體內線蟲以及體外的節(jié)肢昆蟲均具有良好的驅殺作用[4-5]。以往多拉菌素的劑型多以注射劑為主,在臨床應用時會對動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性[6]。我室研制出多拉菌素澆潑劑,此種劑型能夠延長藥物對寄生蟲的作用時間從而增強藥物的療效[7]。多拉菌素澆潑劑對家兔無任何毒性反應,對豚鼠皮膚無刺激性反應,不產生致敏作用[8]。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內外先后用噻苯咪唑、甲苯咪唑等多種苯并咪唑藥物對動物的旋毛蟲病進行治療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這類藥物對旋毛蟲的各個生活時期的蟲體都有不同程度的殺滅效力。丙硫咪唑對線蟲有選擇性與不可逆性抑制其攝取葡萄糖的作用,致使蟲體內源性糖原耗竭,引起死亡[9]。大鼠、小鼠和豬的試驗結果揭示,丙硫咪唑對旋毛蟲成蟲、移行幼蟲及包囊幼蟲均有很好的殺蟲效果[10]。
目前,國內外關于多拉菌素對家畜體內外線蟲病治療的療效報道已有很多,但對多拉菌素澆潑劑治療旋毛蟲(Trichinella spiralis)的研究國內外尚未見報道。本試驗擬用多拉菌素和丙硫咪唑對人工感染旋毛蟲的小鼠進行治療,觀察其驅蟲效果,為該藥進一步的廣泛應用于家畜提供理論與試驗依據(jù)。
1.1 材料
1.1.1 藥物 多拉菌素澆潑劑,由東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學院寄生蟲室自行研制。丙硫咪唑片,上海家畜寄生蟲病研究所供。
1.1.2 動物 35只清潔級小鼠,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提供。隨機抽檢符合清潔級要求。
1.1.3 蟲種 旋毛蟲:來自波蘭家豬體內(編號ISS3),小鼠中傳代。
1.1.4 主要試劑及儀器 胃蛋白酶 活力單位1∶3000,歐瑞德公司;鹽酸(含量36% ~38%,比重1.19),歐瑞德公司;貝爾曼氏裝置東北農業(yè)大學寄生蟲實驗室。
1.2 方法
1.2.1 分組 清潔級健康昆明小白鼠35只,體重18~22 g,根據(jù)旋毛蟲的3個發(fā)育時期和給藥的不同時間將35只小鼠隨機分為3個試驗組和一個陽性對照組,第Ⅰ組為成蟲組,第Ⅱ組為新生蚴組,第Ⅲ組為包囊幼蟲組;每個試驗組根據(jù)藥物品種將其分為2個藥物組:多拉菌素藥物組和丙硫咪唑藥物組。第Ⅳ組為陽性對照組,以上各組每組5只,感染劑量均為200蚴/只。
1.2.2 旋毛蟲肌幼蟲的收集 取一只感染了旋毛蟲的小鼠,斷頸處死,除去鼠皮以及內臟器官,并且去除各種筋膜以及脂肪成分,稱重以后放于加入適量人工消化液(人工消化液由1%胃蛋白酶加1%鹽酸組成)的搗碎機中,搗碎15 s,將搗碎機中的肉液轉入定量容器中,補充加入消化液至使肉液比為1∶20;在37℃的溫箱中作用3 h,期間攪拌5~10次,使其消化完全;孵育結束后使消化混合液通過60目(孔徑300 μm)網(wǎng)篩,濾液進入小型白色瓷盆中;沉淀洗滌2~3次,每次沉淀20 min,直到濾液變?yōu)槌吻鍨橹?小心的傾去上清液,剩下100 mL左右液體注入貝爾曼氏裝置中收集旋毛蟲肌幼蟲。
1.2.3 各組的給藥時間和劑量
1)第Ⅰ組(10只):感染劑量:200蚴/只,分為2個小組,第1小組5只,小鼠感染旋毛蟲2 d后每只小鼠一次經皮給藥5 mg·kg-1·bw-1多拉菌素澆潑劑,第2小組5只,小鼠感染旋毛蟲2 d后每只每天灌胃丙硫咪唑 30 mg·kg-1·bw-1,連續(xù) 5 d。
2)第Ⅱ組(10只):感染劑量:200蚴/只,分為2個小組,第1小組5只,小鼠感染旋毛蟲7 d后每只小鼠一次經皮給藥5 mg·kg-1·bw-1多拉菌素澆潑劑,第2小組5只,小鼠感染旋毛蟲7 d后每只每天灌胃丙硫咪唑 30 mg·kg-1·bw-1,連續(xù) 5 d。
3)第Ⅲ組(10只):感染劑量:200蚴/只,分為2個小組,第1小組5只,小鼠感染旋毛蟲35 d后每只小鼠一次經皮給藥5 mg·kg-1·bw-1多拉菌素澆潑劑,第2小組5只,每只小鼠感染旋毛蟲35 d后每只每天灌胃丙硫咪唑30 mg·kg-1·bw-1,連續(xù)5 d。
4)第Ⅳ組(5只):感染旋毛蟲組 小鼠感染劑量:200蚴/只。
各組小鼠于感染后50 d后一起剖殺,取膈肌壓片鏡檢,觀察多拉菌素治療組和丙硫咪唑治療組各個時期旋毛蟲的形態(tài)變化。并用消化法計算對照組每克肌肉平均幼蟲數(shù)(LPG)和試驗組每克肌肉平均殘存幼蟲數(shù),按常規(guī)方法計算殺蟲率。
取膈肌壓片鏡檢,觀察旋毛蟲幼蟲包囊及蟲體內部結構在藥物作用下發(fā)生的形態(tài)學變化。以包囊內出現(xiàn)蟲體結構破壞、模糊不清、蟲體斷裂、蟲體鈣化及蟲體被吸收遺留空包囊和包囊變形、縮小、破損等作為判定旋毛蟲幼蟲在藥物作用下死亡損傷的標志。
各組小鼠于感染后50 d后一起剖殺,取膈肌進行壓片且鏡檢。觀察旋毛蟲幼蟲包囊及蟲體內部結構在藥物作用下發(fā)生的形態(tài)學變化。以包囊內出現(xiàn)蟲體模糊不清、結構破壞、蟲體鈣化、蟲體斷裂及蟲體被吸收遺留空包囊和包囊縮小、變形、破損等特征作為判定幼蟲在藥物作用下死亡損傷的標志(圖1-圖7)。
圖1 多拉菌素澆潑劑治療成蟲
圖2 丙硫咪唑治療成蟲
圖3 多拉菌素澆潑劑治療新生蚴
圖4 丙硫咪唑治療新生蚴
圖5 多拉菌素澆潑劑治療包囊期幼蟲
圖6 丙硫咪唑治療包囊期幼蟲
圖7 空白對照組
由圖可見,多拉菌素澆潑劑治療成蟲組和治療新生蚴組小鼠的膈肌內仍有存活的旋毛蟲存在,而丙硫咪唑治療成蟲組和治療新生蚴組小鼠的膈肌內沒發(fā)現(xiàn)有旋毛蟲包囊。多拉菌素澆潑劑治療包囊期幼蟲組小鼠膈肌內的小部分旋毛蟲包囊結構模糊不清,蟲體變性,出現(xiàn)顆粒狀不透明物,鈣化成灰黑色橢圓形團塊。丙硫咪唑治療組旋毛蟲蟲體變性,出現(xiàn)顆粒狀且不透明物,包囊結構模糊不清,大部分蟲體斷裂、鈣化成灰黑色橢圓形團塊。對照組小鼠的肌幼蟲包囊完整透明,結構清晰,內有卷曲的旋毛蟲幼蟲1~2條。
用消化法計算對照組每克肌肉平均幼蟲數(shù)(LPG)和試驗組每克肌肉平均殘存幼蟲數(shù)。按常規(guī)方法計算驅蟲率及形態(tài)學變化(表1)。
表1 多拉菌素澆潑劑和丙硫咪唑對小鼠旋毛蟲不同發(fā)育期的驅蟲效果 (n=5)
丙硫咪唑按30mg/kg連續(xù)治療5 d,對小鼠旋毛蟲的成蟲、移行幼蟲和包囊幼蟲均有100%的殺蟲效果。多拉菌素澆潑劑按5 mg·kg-1·bw-1給藥一次,對旋毛蟲成蟲期、移行幼蟲期和包囊期幼蟲均有治療作用,實驗結果表明,多拉菌素澆潑劑對旋毛蟲成蟲的殺蟲效果最好,殺蟲率可達99.5%,其次是旋毛蟲的移行幼蟲期,殺蟲效果達96.62%,而對包囊期的幼蟲殺蟲效果最差,只有31.98%。在治療過程中未見小鼠有不良反應。
研究結果表明,多拉菌素治療小鼠旋毛蟲的成蟲期和新生蚴蟲期療效顯著,對小鼠旋毛蟲的成蟲和新生蚴有顯著驅殺效果,而對包囊期幼蟲效果不明顯。出現(xiàn)以上結果的原因是否與包囊期幼蟲形成包囊有關,還是可能與多拉菌素澆潑劑的劑量、劑型、給藥途徑、治療時間以及動物品系、感染旋毛蟲的時間長短、旋毛蟲隔離種的生物學特性等因素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1]Goude A C,Evaas N A,Gration K A F,et al.Doramectin,a potent novel endectocide[J].Vet Parasitol,1993,49:5-15.
[2]Vercruysse J,Dorny P,Hong C,et al.Efficacy of doramectin in the preven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 infections in grazing cattle[J].Vet Parasitol,1993,49:51 -59.
[3]李海琴,陳 云,朱華君等,多拉菌素澆潑劑在犬體內的藥代動力學[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2,39(6):156 -160.
[4]Firkins L D,Jones C J,Keen D P,et al.Preventing transmission of Sarcoptes scabiei var.suisfrom infes- ted sows to nursing piglets by a prefarrowing treat-ment with doramectin injectable solution[J].Vet Parasitol,2001,99(4):323 -330.
[5]李曉云,高玉紅,路義鑫.多拉菌素澆潑劑對昆明小鼠消化道線蟲驅殺效果研究[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0,41(8):104-108.
[6]房春林.多拉菌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yī),2006,33(5):55-57.
[7]符華林.獸用抗寄生蟲藥物新劑型及其新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獸藥雜志.2004,38(3):38-42.
[8]高玉紅,路義鑫,石艷麗,等.多拉菌素澆潑劑臨床前毒理學試驗研究[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0,44(1):41 -43.
[9]朱興全.旋毛蟲?。跰].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58.
[10]黃 勇,范光輝.丙硫咪唑和甲苯咪唑對實驗家兔旋毛蟲病的療效及其抗體動態(tài)的觀察[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1990,6(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