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綠色
文化,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但文化究竟是什么,都包括哪些內(nèi)容,恐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校文化也一樣,說豐富就無所不包,從物質(zhì)、制度、理念到行為等,似乎和學校相關的所有人和事,都承載著所謂的文化。但是,文化似乎又很“虛”,總感覺應該是游離于這些物質(zhì)表象和載體之外的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一種不甚具體但大家又自覺遵守,說不明但大家又感覺存在的有約束力、有普遍價值的東西。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必須是一個精神王國,而只有當學校出現(xiàn)了一個‘精神王國的時候,學校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最寶貴的是學校精神,它是學校文化的靈魂,是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源。精神是文化的“上層建筑”,反映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我認為,文化就應該形成一種“風尚”。
首先,學校文化要讓所有與學校相關的人認識和認同。
現(xiàn)在,學校文化是學校的一個臉面,每到一所學校,都會給你介紹所謂的學校文化,特別是一些理念性的東西,包括教育思想、校訓、教風、學風、辦校愿景等。校長往往說得天花亂墜,聽者聽得也很激動,可是學校自己的老師卻云里霧里。如果再去問與學校密切相關的師生和家長,很多都不了解、更說不清這種“學校文化”是什么意思。我覺得,這樣的文化,只是校長腦子里的文化,或?qū)懺趯W校計劃里、貼在墻上的表面文化,不管校長設計得多好,其實并不能稱之為學校文化,只不過是一種虛假的裝飾而已。學校文化應該是所有與學校相關的人(包括家長和其他關心支持學校的人)都認知并認同的,這樣才能成為學校師生的共識,為大家所共同恪守并自覺踐行和追求。學校文化應該經(jīng)歷一個從師生中來到師生中去的過程,應該在動員師生認真總結學校自身歷史的基礎上集思廣益,梳理、歸納出一個大家都認可的東西。而且整理出來后,還要把它回歸到學校師生中去,讓師生認識、認可、認同,內(nèi)化為他們自己的東西,成為一種群體性的精神特質(zhì),這才能稱之為文化。
優(yōu)秀的校長總會和師生融為一體,總會適時地把自己的辦學理念和學校愿景等學校文化和師生交流、分享,形成共識。比如,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的文化核心是“以愛育愛”,李烈校長已經(jīng)通過各種方式讓這種理念深入到每一個教職工心里去了。基于這樣的認識,所以我總是努力把自己的想法和學校教職工交流,就是希望能讓大家都了解學校文化、了解發(fā)展方向,都能自覺適應并主動調(diào)整成長和工作思路,形成合力效應。包括我校的家教文化、課堂文化、學生自主管理的文化等,正在逐步形成一種學校“特質(zhì)”。
其次,文化要形成積極向上的一種風俗。
學校文化不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的東西,也不是大家了解了、認同了就夠了,更重要的是要轉(zhuǎn)化為師生的工作標準、行為習慣、處事方法、思維特性,也就是要影響和決定師生的行走方式,形成一種風俗。這種風俗,大家不僅認同,而且自覺踐行,遇事就成為一種大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這就是說,學校不僅要盡可能地宣講學校文化,讓每一個師生員工都了解、知道、認同,深入人心,而且要創(chuàng)造條件,落實制度,培養(yǎng)習慣,讓全體師生不但認識、認可學校文化,而且形成一種風俗,形成一種自覺的習慣,把學校文化當成行為處事的標尺。
優(yōu)秀的校長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氣象,教職員工身上都會帶著他們的文化印記,包括整體精神面貌,也包括某一方面的特色文化。比如,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是名校,該校教師身上那種敬業(yè)、進取、好學、上進的特質(zhì)非常明顯。我們經(jīng)常戲稱,他們有一種“主體文化”,每個教師都很有主體性,也就是自主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一說工作就興奮異常。這就是他們多年來堅持每周有一天學習日養(yǎng)成的那種學習和上進的風氣在每個教職員工身上打下的烙印,每個人都在自覺追求進步。又如,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值日師生在值日時看到進入校園的每一位師生都要點頭微笑,并用“家人好”打招呼問候,這就是“以愛育愛”落實到師生言行上的表現(xiàn)。還有,林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的教師很注重個性修飾,每個教師都穿著干凈、整潔、大方,該校從建立之初就很注重樹立形象,學校的環(huán)境一塵不染,工作狀態(tài)井然有序,展現(xiàn)的是教育的優(yōu)雅。如果在人群里能很自然地判斷出一所學校的人來,這個學校的文化就形成了。
但是,有積極向上的文化,也有消極落后的文化。個別學校之所以工作上不去,主要是形成了一種消極的“風俗”,教職工的思想風氣、工作作風都有待改進,這就需要校長智慧地破舊立新,用基本的制度去規(guī)范師生的言行,用積極的思想和感情去感化和影響師生,用正面典型去樹立標桿,用學先進和獎勵先進等方法去激發(fā)更多的師生積極向上,去弘揚正氣。很多智慧的校長都能找到很好的突破點,牽住牛鼻子,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洋思中學原來也是一所落后的農(nóng)村中學,他們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收到奇效,一舉扭轉(zhuǎn)了落后局面。這是用課堂文化帶動學校整體文化。曾經(jīng)瀕臨倒閉的杜郎口中學也是以課程改革為抓手,以課堂上學生自學、小組學習、學生展示等來改變師生關系,讓教學成績出現(xiàn)奇效,從這一點上突破,帶動學校從落后到先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杜郎口文化”。安陽市殷都區(qū)北蒙小學充分利用自己校園面積大的優(yōu)勢,狠抓校園綠化、美化,把學校建成了學生喜愛的“百草園”,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xiāng)村學校文化,讓這所學校成為殷都區(qū)的一個窗口學校。
最后,文化要有引領的“時尚性”。
文化,有先進的,也有過時的,學校文化不能抱殘守缺,不能止步不前。風俗不能成為制約學校發(fā)展、師生進步的因素,不能成為落后文化。學校文化應該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要有時尚性,能引領師生精神成長。
一個學校,如果沒有讓教職工“提神”的東西,這個學校就會落伍。所以,校長要有前瞻的眼光,在堅守自己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要不斷吸納新的東西,樹立新的風氣,然后注入學校文化中,讓學校文化有時代氣息,并引領時尚。
很多學校都在積極追求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既堅守自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讓學校永遠處于領先的地位。北京十一學校在多年優(yōu)秀學校文化積累的基礎上,2014年推出的課程文化就引領了時尚。該校把國家課程校本化,每門課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成A、B、C三類,分別在不同的教室上,取消了班級建制。每個學生一張課表,學生根據(jù)自己每門學科的實際程度到相應的學科教室走班上課,真正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讓所有師生都感覺到了教育改革的潮流和方向,都自覺成為這場改革中的生力軍,形成了一種以學定教、為每個學生負責的時尚的學校文化。2014年伊始,教育部就在該校召開了關于課程改革的新聞發(fā)布會。江蘇省新蘇師范附小從《易經(jīng)》中受到啟發(fā),提出“養(yǎng)生式”管理文化,推出陽光教師、陽光學生、陽光家長的評選活動,很好地關注到當今社會人們壓力大、心理負擔重的問題。讓大家都陽光起來,也就成為一種時尚。
學校如果能形成一種優(yōu)秀的風尚,這個學校才算真正擁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也就是有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特質(zhì)和標志,這個學??隙艹蔀橐凰脤W校。所以,校長必須時時反觀自己學校的文化,是不是真正落地了,要及時了解師生的言行和精神狀態(tài),讓師生認同學校文化。只要師生都認可學校的文化,遵守學校的制度,追逐積極向上的時尚文化,學校就一定會生機勃勃,前景光明。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