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香
(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太原030024)
洪安澗河鐵路特大橋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蘇堡鎮(zhèn)董寺與曲亭鎮(zhèn)范村一帶,鐵路等級為國鐵Ⅰ級,大橋設計洪水標準100年一遇。大橋全長1130.08m,中心里程樁號DK325+032.04,橋孔跨布置34m×32m。橋型為34~32m簡支梁橋,共35墩34跨,河道內(nèi)設有20個橋墩,主河道內(nèi)布置4個橋墩,橋墩采用變截面圓端形柱式墩,最大橋墩厚度由頂部2.5m逐漸變大到4.9m,橋墩的平面形狀上游段與下游段均采用半圓形,最大半徑2.45m,大橋設計梁底板高程508.87m,矩形橋臺,鉆孔灌注樁基礎。大橋由北向南跨越洪安澗河干流下游河道,線路方向與河流方向成80°交角。
洪安澗河為汾河一級支流,發(fā)源于古縣、沁源和安澤交界處的太岳山,在洪洞縣蘇堡鎮(zhèn)南鐵溝入洪洞縣境,在洪洞縣北營村流入汾河。洪安澗河主流全長59.7km,縱坡1.04%,流域面積1121km2。河型為單式河谷,河床穩(wěn)定,基本為砂礫卵石沖積而成[1]。橋位交叉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113km2,橋址區(qū)為洪安澗河的沖積階地區(qū),地形平坦,地勢開闊。洪安澗河現(xiàn)狀河段在古縣縣城段、洪洞縣城區(qū)段及古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段進行過治理,橋址所在該段河道右岸有堤防。
洪安澗河鐵路特大橋工程屬國鐵Ⅰ級特大橋工程,根據(jù)GB 50201—94《防洪標準》要求,防洪標準采用100年一遇設計;該工程所在河段兩岸為鄉(xiāng)村,確定河道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2]。
洪安澗河在橋址斷面上游設有東莊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987km2,為國家正規(guī)水文站,資料可靠。根據(jù)東莊站1953~2005年共53年的實測洪水系列資料,并將1916年歷史調(diào)查洪水加入實測洪峰系列進行頻率分析,適線時洪峰以點據(jù)配合最佳為原則,并適當照顧大水點據(jù),采用P-Ⅲ型適線成果。根據(jù)適線成果求出東莊站不同頻率設計洪峰流量。鐵路大橋橋址斷面至東莊水文站之間無支流匯入,暴雨分布比較均勻,區(qū)間無特殊的調(diào)蓄作用,橋址斷面處與東莊水文站的控制流域面積相差不大,僅為11%,采用面積比法計算洪安澗河橋址斷面處的洪水。經(jīng)計算,1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3063m3/s,20年一遇洪峰流量1522m3/s。設計洪峰流量成果如表1。
表1 設計洪峰流量成果
河道水面線采用一維恒定非均勻漸變流方程計算:
式中 Z為斷面水位(m);Q為斷面流量(m3/s);V為平均流速(m/s);a,ξ 分別為動能修正系數(shù)和局部阻力系數(shù);K為綜合流量系數(shù),K=∑AiRi(2/3)/ni,其中Ai,Ri,ni分別為河道的過水面積、水力半徑和糙率。
依據(jù)現(xiàn)場察看及縱、橫斷面資料分析,橋址所在河道平緩、寬闊,屬緩流區(qū),故自下而上逐斷面推算河道水面線[3]。從推求河道河段最下游斷面開始,把該斷面過設計流量時的水位作為起始水位,根據(jù)水文和河槽類型等資料,選取河槽糙率為0.035,逐斷面推算上游斷面的水位。
經(jīng)計算,大橋建成后發(fā)生100年一遇洪水時,本大橋橋址處水面寬度減小,斷面平均流速增加,設計洪水位481.42m,較現(xiàn)狀壅高0.44m,橋址以上形成壅水段,壅水長度約600m,最大壅水高度0.44m。建橋后發(fā)生20年一遇洪水時,橋址處洪水位480.68m,比現(xiàn)狀壅高0.38m,橋址以上形成壅水段,壅水長度500m,最大壅水高度0.38m。
洪水位及壅水分析計算成果如表2。
表2 壅水計算成果
根據(jù)JTG C30—2002《公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4],確定橋梁底部高程=設計洪水位(Hs)+壅水高度(ΔZ)+風壅增水高度(e)+橋墩沖高(Δh沖)+橋下凈空安全值(Δhj)。
計算結果如表3。
表3 橋梁底部高程復核值 單位:m
經(jīng)計算,建橋后100年一遇洪水發(fā)生時,橋梁底部高程復核值為482.97m,遠遠低于設計橋梁底板高程,不影響河道行洪。
2.4.1 水流斜沖防護岸坡沖刷
水流斜沖防護岸坡沖刷深度依據(jù)GB50286—98《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公式計算[5]:
式中 Δhp為從河底算起的局部沖深(m);α 為水流流向與岸坡交角(°);m為防護建筑物迎水面邊坡系數(shù);d為坡腳處土壤計算粒徑(cm),對非粘性土,取大于15%(按重量計)的篩孔直徑;Vj為水流的局部沖刷流速(m/s)。
2.4.2 水流平行于岸坡沖刷
水流平行于岸坡產(chǎn)生的沖刷計算按 《水力計算手冊》公式計算[6]:
式中 hB為局部沖刷深度(m);hp為沖刷處的深度(以近似設計水位最大深度代替)(m);Vp為平均流速(m/s);VH為河床面上允許不沖流速(m/s);n為系數(shù),與防護岸坡在平面上的形狀有關,一般取0.25。
沖刷深度計算結果如表4。
表4 大橋橋址處河道堤岸沖刷深度 單位:m
由表4并結合水面線計算成果可知:①洪安澗河特大橋建成后,當發(fā)生100年一遇洪水時,在橋址斷面上游600m范圍內(nèi)形成壅水段,其水流流速增加,沖刷深度增加0.19m,發(fā)生20年一遇洪水時沖刷深度增加0.13m;②洪安澗河特大橋橋址右側有堤防,河灘平緩寬闊,橋墩與水流呈10°夾角,對水流方向有改變,導致水流對堤岸沖刷有增加。
洪安澗河特大橋建成后,兩側河灘內(nèi)將矗立20個橋墩,墩柱具有阻水面積,使河道行洪過水面積減小,橋址處壅水較高,水流流速加快,橋址以上形成壅水段并產(chǎn)生淤積,使上游河道縱向緩慢淤高。主河道內(nèi)布置4個橋墩,對河道主流流線影響較大。
大橋的施工建設是在河道有堤防的地方進行,對現(xiàn)有堤防有所擾動。發(fā)生較大洪水時,橋址處一定范圍內(nèi)水流流速加快,對河道堤防的沖刷有所加劇。工程建設要永久或臨時占用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土地,且要在河道內(nèi)外施工,勢必破壞河道兩岸的防護作物。
工程屬國鐵Ⅰ級特大橋工程,防洪標準采用100年一遇設計洪水,符合GB 50201—94《防洪標準》要求;河道段鄉(xiāng)村防洪標準20年一遇洪水,符合GB 50201—94《防洪標準》及GB 50286—98《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大橋設計梁底板高程遠遠高于本次復核按100年一遇設計洪水計算的橋梁底部高程,大橋設計滿足防洪要求。
3.1.1 河道泄洪
在河道內(nèi)外施工建設,堆渣、棄渣量較大,將影響河道行洪安全。建議妥善安排施工期,務必在汛期來臨之前工程施工完畢。在施工完成后,將棄渣清理出河道集中處理,防止洪水受阻或棄渣被帶入主河道,并推平施工便道等臨時建筑物,恢復河道原貌,以利洪水通暢宣泄。
3.1.2 河道管理
施工建設是在河道有堤防的地方進行,對現(xiàn)有堤防有所擾動。施工期間建設單位應與河道管理部門保持聯(lián)系,商討堤防的拆除和修復問題等。大橋建設對河灘地和灘地防護作物有影響,建設單位應與河道管理部門及時聯(lián)系和協(xié)商,解決好施工影響河道灘地問題及已經(jīng)確權劃界土地的征占用問題等。
3.2.1 河道壅水
洪安澗河特大橋建成后,河道過水面積減小,流速加快,發(fā)生100年一遇洪水時,橋址處河道洪水位壅高0.44m,影響范圍約600m;發(fā)生20年一遇洪水時,橋址處河道洪水位壅高0.38m,影響范圍約500m。在壅水影響范圍內(nèi)右側有堤防,堤防右岸有董寺村,因此,建議在影響范圍內(nèi)對右岸堤防進行防護加固處理。
3.2.2 防治補救
工程建成后,較大洪水時,橋址處一定范圍內(nèi)水流流速加快,對河道沖刷有所加劇。建議對橋址處上下游50m范圍內(nèi)的河道及左岸岸坡、右岸堤防進行適當防護加固,以減小建橋引起的水流對護岸沖刷影響。
項目建設初期應及時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對可能造成的水土保持方面的影響做好預測和評估,并擬定減少影響所應該采取的措施;對施工區(qū)域內(nèi)生產(chǎn)、生活產(chǎn)生的廢水、污水等應通過適當處理,實現(xiàn)達標排放,不得任意棄置或直接向河道排放,避免對河道水質(zhì)及周邊環(huán)境產(chǎn)生污染;對河道、岸邊開挖等毀壞的生物保護和地表植被進行恢復。
[1]李英明,潘軍峰.山西河流[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GB 50201—94,防洪標準[S].
[3]李煒.水力計算手冊(第二版)[K].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4]JTG C30—2002,公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guī)范[S].
[5]GB50286—98,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S].
[6]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水力學教研室.水力計算手冊[K].北京:水利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