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天啟
摘 要:文章是在比特幣瘋狂投資的背景下,從投資機會、投資風險角度進行分析,認為比特幣的瘋狂既給專業(yè)交易員帶來了機會,也隱含著巨大風險,需要以程序化交易體系來精細把握,進而提出了用預先設定的策略去應對其投資市場波動。
關鍵詞:比特幣;投資分析
中圖分類號:F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4)32-0142-02
1 對比特幣的認識
比特幣是一種用開源的P2P技術軟件而產生的虛擬貨幣,這一概念最初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或為化名)在2009年提出,它的貨幣產生系統(tǒng)是獨立存在的,其運行不依賴于中央銀行、政府、大型企業(yè)的支持或者信用擔保,它同時有總量限制,越往后得到越困難,它可以通過軟件來獲取,但是獲取需要很長時間、很難。比特幣貨幣總量按照設計預定的速率逐步增加,增加速度逐步放緩,并最終在2140年達到2 100萬個的極限,也就是說,比特幣只有2 100萬個。比特幣去中心化的設計結構,確保了理論上任何機構都不可能操控比特幣的貨幣總量,或者制造通貨膨脹。比特幣不是一種完美的貨幣,但是卻可以通過嚴密的數(shù)學邏輯掃除貨幣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比特幣的出現(xiàn)一方面可以豐富貨幣的種類,另一方面對于貨幣政策不夠嚴肅的國家而言,也可能是一種沖擊。
2 比特幣的瘋狂
雖然比特幣的核心開發(fā)人員一再明確強調比特幣只是一個“實驗性”的項目,并反復提示投資比特幣的風險,但這顯然沒有澆滅比特幣愛好者的熱情。炒家們的熱情都來源于對數(shù)學邏輯能構建更為公平的貨幣世界理念的推崇,而比特幣恰好正在踐行這一理念,雖然這場“實驗”的結果誰都暫時無法預料。
雖然比特幣的開發(fā)和使用者都非常認真地在對待它,但從一開始比特幣的周圍就一直圍繞著其是否是一場“龐氏騙局”的爭議,不過理論上這一“指控”并不成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龐氏騙局”的定義是“用新進入的投資者的資金,為早期的投資者支付收益”。在很多龐氏騙局中,發(fā)起者通常會向新投資者承諾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但實際上發(fā)起者誘導新人進入只是為了向早期的投資者支付收益并且用于自身消費,卻很少進行真實的投資。歐洲央行2012年10月發(fā)布的一份名為《虛擬貨幣方案》(Virtual Currency Schemes)的報告指出,至少在理論上比特幣與SEC關于“龐氏騙局”的定義挨不上邊。雖然“比特幣的持有者如果想要將其變現(xiàn)需要出現(xiàn)新的用戶愿意購買比特幣”這一說法聽上去很像一個“龐氏騙局”,但在比特幣社區(qū)并不存在著一個組織可以掌握用戶的錢然后攜款消失。實際上,比特幣的用戶在社區(qū)內自發(fā)地進行交易,幾乎完全沒有中介機構的存在,也沒有任何人可以直接從不斷壯大的比特幣持有人群中獲利。
近期,比特幣與美元之間劇烈的匯率波動似乎又預示著一場新價值盛宴的開始,沒有任何投機者愿意缺席,因為他們從比特幣的巨大價格波動中,看到了投機價值遠超過其使用價值。雖然很多投資者試圖通過比特幣的匯率波動實施套利,但這并不是比特幣設計的目的,比特幣本身只是一種支付系統(tǒng)。誰也無法否認投機者存在的意義。投機者是經濟活動中的潤滑劑,美國鐵路網絡的繁榮和互聯(lián)網技術的快速滲透都和投機者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3 投資分析
在中國,也開始出現(xiàn)大批投機或投資比特幣的人群,且大多為金融界的精英。我國法律規(guī)定,在沒有專業(yè)執(zhí)照的情況下,任何人都禁止操作人民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交易。但對于那些能在巨大價格差中獲利的算法或量化交易專業(yè)人員來講,這個價格之間的差價他們就已經足夠讓他們著迷。
在投資機會分析上,比特幣作為一種電子貨幣,因為其保密性、流通性和比特幣社區(qū)鼓吹最厲害的去中心化,本身就是很誘人的一個投資品種。接連產生的競爭幣復制了比特幣的大多數(shù)特征,但總體上,大同小異。產生這些相似品種的解釋,市場上只有一個根本原因,那就是通過投機有利可圖。因此,投資時,其投機價值是第一個值得考慮的機會。
而投資風險上,從博奕論的角度看,風險不小。因為,假設在任何特殊前提不成立的情況下,任何人都是想賺錢的;就好比特殊條件不成立的情況下,任何人都是傾向更多自由的,或者任何人都是想把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的(不管你的行為是自私還是利他)。在比特幣的投機市場上,和過去的投機市場也并無不同:每個人都想把其他人的錢賺進自己的錢包,每個人都處于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牌局上這種博弈只是在兩三個人之間存在,而在市場上,這種差異是存在于全球性的參與。
4 投資策略
筆者根據(jù)在股市和股指期貨的經驗認為,在盤面上,價格的波動直接反映了多種力量的牽制,至于價格為何波動,任何一個人都無法獲取全部的信息和完全直觀的原因——因為牽涉的原因實在太多了。尤其作為期貨、現(xiàn)貨交易的外行,沒有可靠、準確、快速的信息來源,始終是處于信息不對稱的一方的。這種人不賺錢是正常的,賺錢才怪了。至于莊家、以及所稱的黑幕,掌握的關鍵信息遠遠大于個人能掌握的資源;市場的規(guī)范化,也必將引入更多的專業(yè)人士。
另外,價格形成的關鍵,在于市場心理。人在信息的壓力下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這種信息是被有門道的內行把握的。在比特幣市場,這種干擾目前甚小——沒有政府監(jiān)管,意味沒有政策干預;盤內總價值小,意味幾乎不會出現(xiàn)很大的黑幕。塘子小了,不會有大魚。比特幣還是去中心化的、全球化的,意味著比特幣市場中莊家和散戶的信息不對等差距縮小了。但這些不能做為比特幣交易無風險的注解。筆者建議,能用預先設定的策略去應對其市場波動,最簡單和有效的方法,是用單均線趨勢模型,也就是當價格突破某線移動平均線(比如10日移動平均),就買入;反之,如果跌破,就賣出沽空。這樣至少在其趨勢遠大的走法中能獲大利而賠小錢,而且這個過程不由用戶自己去下單、撤單,這個前景是非常美妙的。簡單的策略能獲利?那就是:堅持就是勝利,成功等于簡單的事情重復做。程序化的交易排除了主觀交易的缺陷:市場是非主觀的,市場是客觀的。這決定了充分的市場不會根據(jù)個人意愿扭曲——上漲或者下跌。需要警告的是,“充分”兩個字,放在這里是極其必要的。
要客觀看待過去幾年被視為洪水猛獸的程序交易,而且要勇于迎接算法交易、高頻交易、程序交易等新交易模式對整個市場的技術系統(tǒng)帶來的諸多技術挑戰(zhàn)。事實上,正逐步在市場中得到應用與發(fā)展的上述新交易模式已在美國市場約占70%,在歐洲市場約占40%,而我國市場才約占0.1%??傮w而言,比特幣的瘋狂,既給專業(yè)交易員帶來了機會,也隱含著巨大在風險,需要以程序化交易體系來精細把握。
參考文獻:
[1] 李鈞,長鋏.比特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