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日晶+王曉茜
摘要:為驗證緩釋尿素的肥料利用率和應用效果,采用對比試驗的方法,以普通尿素作對照,研究5種緩釋尿素對玉米和水稻產量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在等養(yǎng)分含量處理條件下,緩釋尿素對玉米和水稻兩種作物均具有增產作用,但差異不顯著;5種緩釋尿素都能不能程度地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且效果優(yōu)于水稻。
關鍵詞:緩釋尿素;氮素利用率;玉米;水稻;增產
中圖分類號:S14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14)03-0009-03
尿素是一種速溶、速效氮肥,溶解后一部分在尿素酶的作用下轉化為氨態(tài)氮揮發(fā)掉,另一部分隨灌溉水(或雨水淋失)進入土壤深層(或流入江河)。不僅造成投入浪費,而且嚴重污染環(huán)境。緩釋尿素為新型尿素改性品種,其采用熱法噴涂透工藝,并添加一定量的尿酶抑制劑、硝化抑制劑、天然兩性有機物、被膜劑和調質劑,具有長效緩釋的特性。緩釋尿素肥效長,一次基施即可免追施,且氮素利用率高,且有等量施肥增產增收和等產量節(jié)肥的功效。研究緩釋尿素在水稻、玉米上的氮素利用率及應用效果,對推廣應用新型緩釋尿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遼寧省瓦房店市炮臺和仙浴灣鎮(zhèn),土壤為草甸土和水稻土,肥力中等偏上。土壤理化性質見表1。
試驗地塊位于東經121°13′、北緯39°20′,海拔高度39 m,屬暖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0.3 ℃,無霜期165~185 d,日照時數(shù)2 600~2 900 h,年降水量580~750 mm,降水時間主要集中在7、8月份。
1.2 供試肥料
供試肥料:緩釋尿素1,2,3,4,5號及普通尿素,其含N量均為46.4%;磷酸二銨(18-46-0);氯化鉀(K2O≥60%)。
供試作物為玉米和水稻。
1.3 試驗處理
試驗共設7個處理:緩釋尿素1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緩釋尿素2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緩釋尿素3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緩釋尿素4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緩釋尿素5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PU(普通尿素+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CK(不施尿素,只施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
玉米施肥量為:尿素25.0 kg/667 m2,磷酸二銨10.0 kg/667 m2,氯化鉀5.0 kg/667 m2。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30 m2,各處理隨機區(qū)組排列。
水稻施肥量為:尿素30.0 kg/667 m2,磷酸二銨10.0 kg/667 m2,氯化鉀7.5 kg/667 m2。每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2,各處理隨機區(qū)組排列。
1.4 項目測定方法
在成熟期,對每小區(qū)按實收株數(shù)測產,測定植株的氮含量,并用差減法計算作物的氮素利用率,最后統(tǒng)計分析作物產量和尿素的氮利用率。
1.5 數(shù)據(jù)分析
統(tǒng)計分析使用Excel和SPSS軟件,并用LSD方法檢驗差異顯著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緩釋尿素對作物產量的影響
2.1.1 玉米 不同緩釋尿素對玉米產量的影響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與不施肥處理(CK)相比,各施肥處理的籽粒產量均有所提高,且部分處理達到差異顯著水平;與普通尿素處理(PU)相比,施用緩釋尿素的處理具有一定的增產效果;緩釋尿素1號的經濟產量最高,比PU增產36.3%,但差異并不顯著,與其他緩釋尿素處理也未達到顯著水平;緩釋尿素3號的生物產量最高,比PU增產23.1%,但差異不顯著;個別緩釋尿素處理的產量低于PU處理,可能與當季的氣候、試驗地的肥力狀況以及試驗誤差有關。
2.1.2 水稻 不同緩釋尿素對水稻產量的影響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與不施肥處理(CK)相比,各施肥處理的籽粒產量都有所提高;與普通尿素(PU)相比,施用緩釋尿素具有一定的增產效果,但不穩(wěn)定;各處理和經濟產量差異不顯著;緩釋尿素1號的生物產量與CK差異顯著但,但與其他處理不顯著;緩釋尿素1號的經濟產量和生物產量均最高,比PU處理增產9.8%和5.4%;各緩釋尿素處理與PU處理的差異不顯著,甚至出現(xiàn)了產量降低的情況,這可能是由試驗影響因素眾多、誤差較大引起的。總的來說,緩釋尿素具有增產的作用,符合一般規(guī)律。
2.2 緩釋尿素的氮肥利用率
2.2.1 玉米 不同緩釋尿素對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響見表4。
肥料利用率是反映作物、土壤、肥料之間關系的動態(tài)參數(shù),也是用來檢驗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的重要指標。由表4可知:緩釋尿素能提高玉米的氮肥利用率,除緩釋尿素1號的氮肥利用率較低外,其它緩釋尿素的氮素利用率都明顯提高,其中緩釋尿素4號的氮素利用率最高,比PU提高15個百分點。
2.2.2 水稻 不同緩釋尿素對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響見表5。
由表5可以看出:除試緩釋尿素1號的氮素利用率明顯高于PU(普通尿素)外,其它各處理的氮素利用率均不顯著。由此可以得出,緩釋尿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對氮肥的利用率,但與普通尿素的差異不明顯。
3 結論
在等養(yǎng)分含量處理條件下,與普通尿素相比,緩釋尿素對玉米和水稻兩種作物均具有增產效果,但差異不顯著。5種緩釋尿素在不同地力水平、氣候條件、作物上的肥效表現(xiàn)并不一致,無明顯規(guī)律。從總體來看,緩釋尿素4號的肥增產效果較好。不同緩釋尿素對玉米、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響差異較大,5種緩釋尿素都能不能程度地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且效果優(yōu)于水稻;緩釋尿素1號肥在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方面表現(xiàn)顯著。
摘要:為驗證緩釋尿素的肥料利用率和應用效果,采用對比試驗的方法,以普通尿素作對照,研究5種緩釋尿素對玉米和水稻產量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在等養(yǎng)分含量處理條件下,緩釋尿素對玉米和水稻兩種作物均具有增產作用,但差異不顯著;5種緩釋尿素都能不能程度地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且效果優(yōu)于水稻。
關鍵詞:緩釋尿素;氮素利用率;玉米;水稻;增產
中圖分類號:S14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14)03-0009-03
尿素是一種速溶、速效氮肥,溶解后一部分在尿素酶的作用下轉化為氨態(tài)氮揮發(fā)掉,另一部分隨灌溉水(或雨水淋失)進入土壤深層(或流入江河)。不僅造成投入浪費,而且嚴重污染環(huán)境。緩釋尿素為新型尿素改性品種,其采用熱法噴涂透工藝,并添加一定量的尿酶抑制劑、硝化抑制劑、天然兩性有機物、被膜劑和調質劑,具有長效緩釋的特性。緩釋尿素肥效長,一次基施即可免追施,且氮素利用率高,且有等量施肥增產增收和等產量節(jié)肥的功效。研究緩釋尿素在水稻、玉米上的氮素利用率及應用效果,對推廣應用新型緩釋尿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遼寧省瓦房店市炮臺和仙浴灣鎮(zhèn),土壤為草甸土和水稻土,肥力中等偏上。土壤理化性質見表1。
試驗地塊位于東經121°13′、北緯39°20′,海拔高度39 m,屬暖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0.3 ℃,無霜期165~185 d,日照時數(shù)2 600~2 900 h,年降水量580~750 mm,降水時間主要集中在7、8月份。
1.2 供試肥料
供試肥料:緩釋尿素1,2,3,4,5號及普通尿素,其含N量均為46.4%;磷酸二銨(18-46-0);氯化鉀(K2O≥60%)。
供試作物為玉米和水稻。
1.3 試驗處理
試驗共設7個處理:緩釋尿素1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緩釋尿素2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緩釋尿素3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緩釋尿素4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緩釋尿素5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PU(普通尿素+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CK(不施尿素,只施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
玉米施肥量為:尿素25.0 kg/667 m2,磷酸二銨10.0 kg/667 m2,氯化鉀5.0 kg/667 m2。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30 m2,各處理隨機區(qū)組排列。
水稻施肥量為:尿素30.0 kg/667 m2,磷酸二銨10.0 kg/667 m2,氯化鉀7.5 kg/667 m2。每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2,各處理隨機區(qū)組排列。
1.4 項目測定方法
在成熟期,對每小區(qū)按實收株數(shù)測產,測定植株的氮含量,并用差減法計算作物的氮素利用率,最后統(tǒng)計分析作物產量和尿素的氮利用率。
1.5 數(shù)據(jù)分析
統(tǒng)計分析使用Excel和SPSS軟件,并用LSD方法檢驗差異顯著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緩釋尿素對作物產量的影響
2.1.1 玉米 不同緩釋尿素對玉米產量的影響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與不施肥處理(CK)相比,各施肥處理的籽粒產量均有所提高,且部分處理達到差異顯著水平;與普通尿素處理(PU)相比,施用緩釋尿素的處理具有一定的增產效果;緩釋尿素1號的經濟產量最高,比PU增產36.3%,但差異并不顯著,與其他緩釋尿素處理也未達到顯著水平;緩釋尿素3號的生物產量最高,比PU增產23.1%,但差異不顯著;個別緩釋尿素處理的產量低于PU處理,可能與當季的氣候、試驗地的肥力狀況以及試驗誤差有關。
2.1.2 水稻 不同緩釋尿素對水稻產量的影響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與不施肥處理(CK)相比,各施肥處理的籽粒產量都有所提高;與普通尿素(PU)相比,施用緩釋尿素具有一定的增產效果,但不穩(wěn)定;各處理和經濟產量差異不顯著;緩釋尿素1號的生物產量與CK差異顯著但,但與其他處理不顯著;緩釋尿素1號的經濟產量和生物產量均最高,比PU處理增產9.8%和5.4%;各緩釋尿素處理與PU處理的差異不顯著,甚至出現(xiàn)了產量降低的情況,這可能是由試驗影響因素眾多、誤差較大引起的。總的來說,緩釋尿素具有增產的作用,符合一般規(guī)律。
2.2 緩釋尿素的氮肥利用率
2.2.1 玉米 不同緩釋尿素對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響見表4。
肥料利用率是反映作物、土壤、肥料之間關系的動態(tài)參數(shù),也是用來檢驗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的重要指標。由表4可知:緩釋尿素能提高玉米的氮肥利用率,除緩釋尿素1號的氮肥利用率較低外,其它緩釋尿素的氮素利用率都明顯提高,其中緩釋尿素4號的氮素利用率最高,比PU提高15個百分點。
2.2.2 水稻 不同緩釋尿素對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響見表5。
由表5可以看出:除試緩釋尿素1號的氮素利用率明顯高于PU(普通尿素)外,其它各處理的氮素利用率均不顯著。由此可以得出,緩釋尿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對氮肥的利用率,但與普通尿素的差異不明顯。
3 結論
在等養(yǎng)分含量處理條件下,與普通尿素相比,緩釋尿素對玉米和水稻兩種作物均具有增產效果,但差異不顯著。5種緩釋尿素在不同地力水平、氣候條件、作物上的肥效表現(xiàn)并不一致,無明顯規(guī)律。從總體來看,緩釋尿素4號的肥增產效果較好。不同緩釋尿素對玉米、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響差異較大,5種緩釋尿素都能不能程度地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且效果優(yōu)于水稻;緩釋尿素1號肥在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方面表現(xiàn)顯著。
摘要:為驗證緩釋尿素的肥料利用率和應用效果,采用對比試驗的方法,以普通尿素作對照,研究5種緩釋尿素對玉米和水稻產量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在等養(yǎng)分含量處理條件下,緩釋尿素對玉米和水稻兩種作物均具有增產作用,但差異不顯著;5種緩釋尿素都能不能程度地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且效果優(yōu)于水稻。
關鍵詞:緩釋尿素;氮素利用率;玉米;水稻;增產
中圖分類號:S14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14)03-0009-03
尿素是一種速溶、速效氮肥,溶解后一部分在尿素酶的作用下轉化為氨態(tài)氮揮發(fā)掉,另一部分隨灌溉水(或雨水淋失)進入土壤深層(或流入江河)。不僅造成投入浪費,而且嚴重污染環(huán)境。緩釋尿素為新型尿素改性品種,其采用熱法噴涂透工藝,并添加一定量的尿酶抑制劑、硝化抑制劑、天然兩性有機物、被膜劑和調質劑,具有長效緩釋的特性。緩釋尿素肥效長,一次基施即可免追施,且氮素利用率高,且有等量施肥增產增收和等產量節(jié)肥的功效。研究緩釋尿素在水稻、玉米上的氮素利用率及應用效果,對推廣應用新型緩釋尿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遼寧省瓦房店市炮臺和仙浴灣鎮(zhèn),土壤為草甸土和水稻土,肥力中等偏上。土壤理化性質見表1。
試驗地塊位于東經121°13′、北緯39°20′,海拔高度39 m,屬暖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0.3 ℃,無霜期165~185 d,日照時數(shù)2 600~2 900 h,年降水量580~750 mm,降水時間主要集中在7、8月份。
1.2 供試肥料
供試肥料:緩釋尿素1,2,3,4,5號及普通尿素,其含N量均為46.4%;磷酸二銨(18-46-0);氯化鉀(K2O≥60%)。
供試作物為玉米和水稻。
1.3 試驗處理
試驗共設7個處理:緩釋尿素1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緩釋尿素2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緩釋尿素3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緩釋尿素4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緩釋尿素5號+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PU(普通尿素+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CK(不施尿素,只施磷肥+鉀肥,一次基施,免追肥)。
玉米施肥量為:尿素25.0 kg/667 m2,磷酸二銨10.0 kg/667 m2,氯化鉀5.0 kg/667 m2。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30 m2,各處理隨機區(qū)組排列。
水稻施肥量為:尿素30.0 kg/667 m2,磷酸二銨10.0 kg/667 m2,氯化鉀7.5 kg/667 m2。每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2,各處理隨機區(qū)組排列。
1.4 項目測定方法
在成熟期,對每小區(qū)按實收株數(shù)測產,測定植株的氮含量,并用差減法計算作物的氮素利用率,最后統(tǒng)計分析作物產量和尿素的氮利用率。
1.5 數(shù)據(jù)分析
統(tǒng)計分析使用Excel和SPSS軟件,并用LSD方法檢驗差異顯著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緩釋尿素對作物產量的影響
2.1.1 玉米 不同緩釋尿素對玉米產量的影響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與不施肥處理(CK)相比,各施肥處理的籽粒產量均有所提高,且部分處理達到差異顯著水平;與普通尿素處理(PU)相比,施用緩釋尿素的處理具有一定的增產效果;緩釋尿素1號的經濟產量最高,比PU增產36.3%,但差異并不顯著,與其他緩釋尿素處理也未達到顯著水平;緩釋尿素3號的生物產量最高,比PU增產23.1%,但差異不顯著;個別緩釋尿素處理的產量低于PU處理,可能與當季的氣候、試驗地的肥力狀況以及試驗誤差有關。
2.1.2 水稻 不同緩釋尿素對水稻產量的影響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與不施肥處理(CK)相比,各施肥處理的籽粒產量都有所提高;與普通尿素(PU)相比,施用緩釋尿素具有一定的增產效果,但不穩(wěn)定;各處理和經濟產量差異不顯著;緩釋尿素1號的生物產量與CK差異顯著但,但與其他處理不顯著;緩釋尿素1號的經濟產量和生物產量均最高,比PU處理增產9.8%和5.4%;各緩釋尿素處理與PU處理的差異不顯著,甚至出現(xiàn)了產量降低的情況,這可能是由試驗影響因素眾多、誤差較大引起的??偟膩碚f,緩釋尿素具有增產的作用,符合一般規(guī)律。
2.2 緩釋尿素的氮肥利用率
2.2.1 玉米 不同緩釋尿素對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響見表4。
肥料利用率是反映作物、土壤、肥料之間關系的動態(tài)參數(shù),也是用來檢驗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的重要指標。由表4可知:緩釋尿素能提高玉米的氮肥利用率,除緩釋尿素1號的氮肥利用率較低外,其它緩釋尿素的氮素利用率都明顯提高,其中緩釋尿素4號的氮素利用率最高,比PU提高15個百分點。
2.2.2 水稻 不同緩釋尿素對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響見表5。
由表5可以看出:除試緩釋尿素1號的氮素利用率明顯高于PU(普通尿素)外,其它各處理的氮素利用率均不顯著。由此可以得出,緩釋尿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對氮肥的利用率,但與普通尿素的差異不明顯。
3 結論
在等養(yǎng)分含量處理條件下,與普通尿素相比,緩釋尿素對玉米和水稻兩種作物均具有增產效果,但差異不顯著。5種緩釋尿素在不同地力水平、氣候條件、作物上的肥效表現(xiàn)并不一致,無明顯規(guī)律。從總體來看,緩釋尿素4號的肥增產效果較好。不同緩釋尿素對玉米、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響差異較大,5種緩釋尿素都能不能程度地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且效果優(yōu)于水稻;緩釋尿素1號肥在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方面表現(xiàn)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