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曄玲
俗語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難知心。自古至今,善于識人都被看作是一種極高的智慧。
對于識人這個技術(shù)活,聰明如諸葛亮總結(jié)了“問是非、窮辭辯、咨計謀、告以難、醉以酒、臨以利、期以事”等七種方法,而曾國藩干脆寫了一本《冰鑒》,用一本書的篇幅將自己畢生識人、用人的心得寫得清清楚楚??梢?,正確認(rèn)識一個人并不是一件簡單事。
孔子的高徒子貢也在這個問題上犯過糊涂?!墩撜Z》中記載,子貢看到社會上一些經(jīng)常被標(biāo)榜吹捧的人實際上卻是一些偽君子真小人,很是不解,便問孔子“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孔子曰:“未可也?!弊迂暯又俑康?,問:“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孔子依舊是那句話:“未可也。”看著子貢如摸不著頭腦的丈二,孔子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p>
在孔子看來,如果大家都說一個人好,這個人未必就是好人;如果大家都說一個人不好,這個人也未必就是壞人。那什么是孔子心中的好人呢?就是好人都喜歡他,而壞人卻都討厭他。正確分辨旁人對這個人的評價,由此獲得對這個人的基本判斷,方法雖討巧,卻是先賢留下的智慧之思。
事實也是如此。經(jīng)常聽到有人戲言:我又不是人民幣,怎么可能讓所有的人都喜歡我。雖是在開玩笑,確也說出了一個自有人類以來就存在的現(xiàn)象,就是一個人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說他好??v覽歷史長河,那些建立了豐功偉業(yè)的英雄、留下了不朽名篇的文豪,無不是在這部分人眼里是神、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則是鬼。而且,成就越大、爭議之聲往往也愈嘈雜。
由此看來,人生在世,即便八面玲瓏如黃蓉、委曲求全如劉蘭芝,想要所有的人都說好、都喜歡也是癡心妄想。這倒不是人們刻意為之,而是價值觀的不同所產(chǎn)生的自然而然的結(jié)果。在某些人眼中奉為圭臬的處事原則,在其他人那里則猶如一堆臭不可聞的垃圾,唯恐避之不及。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唯利是圖、小算盤打得啪啪響的人能得到一個正派無私的人的認(rèn)可,同樣道理,正派無私人的所作所為在精于算計的人那里恐怕也只能稱得上是“傻帽”之舉。而價值觀相近的人,在遇到某一問題時,或同樣義憤填膺或一起哈哈大笑,那種相見恨晚、惺惺相惜的架勢,想要讓他說點對方的不好恐怕也不大可能吧。
看明白這一點,在聽到對一個人眾說紛紜的評價時,我們至少應(yīng)該有這樣的主心骨:對各式各樣的評價分分類、歸歸堆,看看是哪些人在稱贊,又有哪些人在貶低。如果叫好的大多是品行善良、公道正派的人,那這個人就差不到哪里,他受到為人奸猾、私心太重的人的貶損也就很正常。而如果都是一些口碑不好的人在為這個人“鼓”與“呼”,即使呼聲再高,我們還是要加個小心,切不可被一時的熱鬧蒙蔽了眼睛。
拉拉雜雜說了半天,其實還是那句老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放在識人這件事上,一點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