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韜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藝術系,100084)
中學生競技健美操B組難度動作訓練方法
馬鴻韜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藝術系,100084)
競技健美操B組難度動作主要由分腿支撐類、直角支撐類、直角支撐分腿類、分腿高直角支撐類、肘撐類、水平支撐類和文森支撐類組成。
下面介紹幾種競技健美操B組難度靜力性力量難度動作的訓練方法, 以期提高中學競技健美操運動員難度動作的技術水平。
標準動作:分腿坐立;分腿支撐,推換手身體轉動360°,整個支撐過程保持2秒;手移位不多于4次,回到起始位置(見圖1)。
訓練方法1:分腿坐舉腿繞環(huán)(見圖2)。運動員成分腿坐,舉腿繞環(huán),練習運動員的控腿收腹能力。每組10次,重復3組。
訓練方法2:分腿提臀坐(見圖3)。運動員成分腿坐,腳部觸地,收腹提臀,練習運動員提臀收腹能力。每組10次,重復3組。
訓練方法3:分腿支撐移動(見圖4)。運動員成分腿支撐,保持分腿支撐推換手向前移動,幫助運動員體會分腿支撐推換手動作技術。每組換手5次,重復3組。
注意事項:(1)腹直肌和股四頭肌收縮,保持重心穩(wěn)定;(2)手掌必須平整地撐于地面,保持腳背和膝關節(jié)繃直;(3)頂肩的同時有節(jié)奏地推換手轉動。
標準動作:直角坐撐;直角支撐開始轉體360°;手移位不多于4次,以直角支撐動作結束(見圖5)。
訓練方法1:直角提臀坐(見圖6)。運動員成直角坐撐,腳部觸地,收腹提臀,每組10次,重復3組。
訓練方法2:雙杠直角支撐行進(見圖7)。運動員在雙杠上成直角支撐,保持直角支撐推換手向前移動,體會不完全直角支撐時推換手重心控制技術。每組推換手10次,重復3組。
訓練方法3:幫助直角支撐推換手(見圖8)。運動員成直角支撐,教練員站在運動員體前,手扶其兩腳踝,在運動員移動時,使其腳不觸地完成推換手。每組推換手10次,重復3組。
注意事項:(1)推換手移位時要控制好重心;(2)轉體轉足360°,膝關節(jié)不得彎屈,換手次數(shù)不得過多;(3)腹直肌和股四頭肌收縮,保持提臀收腹,腳部和臀部不要觸地。
標準動作:直角坐撐;兩臂支撐身體于身后,只允許雙手觸地,屈髖并腿向上舉起成“V”字(垂直于地面),兩腿貼近胸部;保持并腿高直角支撐轉體180°,雙手在地面上最多移位2次,轉體后保持高直角支撐姿態(tài)2秒(見圖9)。
訓練方法1:幫助高直角支撐(如圖10)。運動員成直角支撐,教練員站在運動員體前,雙手扶住運動員腳踝,幫助運動員完成從直角支撐成高直角支撐。每組5次,重復3組。
訓練方法2:高直角支撐(見圖11)。運動員成直角支撐,屈髖收腹成高直角支撐,還原成直角支撐。每組5次,重復3組。
訓練方法3:幫助高直角支撐移位(見圖12)。教練員站在運動員身后,兩手抓住運動員腳踝,幫助運動員成高直角支撐,保持高直角支撐狀態(tài),雙手向前移位。體會移位時身體重心的控制。每組推換手5次,重復2組。
注意事項:(1)腹直肌和股四頭肌高度收縮,保持重心穩(wěn)定,有節(jié)奏地推換手轉體;(2)轉體時控制住身體重心,膝蓋不要彎屈;(3)轉體時注意保持下肢與軀干的角度。
標準動作:分腿支撐;轉體360°,每轉180°,手腳并換(分腿支撐-直角支撐-分腿支撐);以直角支撐姿態(tài)結束,并保持2秒(見圖13)。
訓練方法1:直角支撐成分腿支撐(如圖14)。運動員成直角支撐,分腿的同時推換手成分腿支撐。每組5次,重復3組。
訓練方法2:直角支撐成分腿支撐轉體180°(見圖15)。運動員成直角支撐,在成分腿支撐推換手時轉體180°。每組5次,重復3組。
訓練方法3:直角支撐推換手(見圖16)運動員成直角支撐,重心左右移動,雙手交替推換手,體會直角支撐時推換手的動作技術。每組推換手10次,重復3組。
注意事項:(1)膝蓋時刻保持繃直,穩(wěn)定重心;(2)推換手次數(shù)不可多于4次;(3)變直角支撐時,雙腿注意并攏。
標準動作:運動員成跪撐;整個身體用雙手直臂支撐,手指可向外或向后指向腳尖;雙腿處于分開位置,整個身體成一直線,不得超過水平面以上20°;保持分腿水平支撐姿態(tài)2秒(見圖17)。
訓練方法1:(1)臺上水平分腿支撐探肩(如圖18)。運動員成俯撐姿態(tài),雙腳放于高臺上,向前探肩,提高肩部的控制能力。每組5次,重復3組。
訓練方法2:團身支撐探肩(見圖19)。運動員成跪撐,雙手放于身體兩側,團身推起,向前探肩。每組5次,重復3組。
訓練方法3:推小車(見圖20)。運動員成俯撐,教練員站于運動員身后,雙手抬起運動員腳踝,運動員用雙手爬行。每組50米,重復3組。
訓練方法4:幫助俯撐向前探肩方法1(見圖21)。運動員成俯撐,教練員站于運動員后方,手托其一腳踝,運動員自主發(fā)力向前探肩;方法2(見圖22),運動員成俯撐,教練員站于運動員前方,一手下壓運動員頸部,另一手扶其肩部,幫助運動員體會探肩技術。每組5秒,重復3組。
注意事項:(1)豎脊肌、臀大肌收縮,重心前移探肩;(2)控制重心,身體不要過分前傾導致水平角過大;(3)手臂、膝蓋不要彎屈,保持核心的穩(wěn)定性。
1.要根據(jù)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難度動作,過分追求高難度動作是不切實際的,對于過高的難度動作運動員很難完成或完成質量不高,這將影響整套操的質量,同時也會加大不必要的運動損傷。
2.進行難度動作訓練時要加強保護,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助訓練。
3.充分利用分解練習法進行難度動作訓練,循序漸進地掌握整個難度動作。
4.在進行B組難度動作訓練時,控制運動負荷,注意運動員的身體恢復情況,在運動員負荷內,可適當增加上肢力量、核心力量等力量訓練。
馬鴻韜,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體育大學體育藝術系主任。作為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位體育教育專業(yè)(健美操、藝術體操理論與實踐方向)女博士曾獲全國大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錦標賽冠軍,全國健美操錦標賽亞軍;獲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國家體育總局“優(yōu)秀青年專業(yè)技術人員百人計劃”培養(yǎng)對象首批人選;第三十屆奧運會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突出貢獻個人。作為創(chuàng)編組長研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套廣播體操”、“全國第三套中小學系列廣播體操”等;主要著作有《競技健美操》、《啦啦操運動》、《大眾流行健身項目理論與實踐》、《健美操》、《現(xiàn)代健美操訓練法》等10余部,其中《健美操運動教程》被評為校精品教材,《健美操》課程被評為校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