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莉 賈志明 鄭濤 陳小軍 周瑞春 周云德
實驗室培養(yǎng)的脫毒草莓瓶苗,要完成從實驗室到大田栽培苗的生產繁殖,首先必須經(jīng)過田間馴化。田間馴化技術決定著種苗數(shù)量和素質,若瓶苗在馴化過程中管理技術不當,可造成近50%的種苗死亡。要達到高成活率和移栽時種苗根莖粗0.8~1.0 cm、3~4片葉的壯苗標準,栽培管理是關鍵。筆者經(jīng)過田間試驗,總結出了一套高成活率、高素質的草莓瓶苗田間馴化栽培技術,現(xiàn)介紹如下。
當瓶苗具有4~5片葉、苗高3 cm以上、根系發(fā)達時,即可移入育苗溫室開始馴化。為了提高馴化苗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移栽前先把瓶苗搬出25℃恒溫培養(yǎng)室,放在過道上,過道溫度白天保持在20℃,夜間在5~10℃,經(jīng)過3~5天的時間,利用早晚溫差進行適當鍛煉,提高瓶苗的適應能力。
煉苗后掀掉瓶蓋,灌清水,深度以淹沒培養(yǎng)基為宜,浸泡24 h。
倒出瓶苗,用清水洗去培養(yǎng)基,洗苗時盡量把培養(yǎng)基洗干凈,以減少栽到地里時地下害蟲的孳生和對植株根系的為害。
在大棚內,根據(jù)設施可以選擇用穴盤馴化,或者在地里鋪上基質,直接定植在基質里馴化。
用穴盤馴化,方法是把畦整成寬90 cm、深5 cm的淺溝,在淺溝內并排放2個50孔的穴盤,然后按順序依次擺放穴盤,在畦的高低不平處打幾個小壩,接著在穴盤內鋪滿基質,平整,澆足水,使基質充分吸水,以手捏有少量的水滲出為宜。
直接定植在基質里馴化,是用塑料扣板圍成3畦,畦盡量要平整,使基質吸水均勻,每畦寬1.4 m,長度視棚長而定,中間過道埂寬50 cm,兩邊埂寬40 cm,畦底部和邊緣鋪4絲(0.04 mm)厚的薄膜,然后在畦內鋪15~20 cm厚的基質,澆足水,使基質充分吸水,以手捏有少量水滲出為宜??梢杂门f基質也可以用新基質,舊基質要利用高溫季節(jié)進行高溫消毒,使用時一定要均勻拌入殺蟲劑、殺菌劑和100~200 kg/667 m2生物有機肥,然后鋪盤或鋪畦。
這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筆者認為,直接定植在基質里比較好,首先,根系接觸到的基質比較多,有利于根系生長,其次,控苗時不容易萎蔫。
把洗凈的草莓苗栽入基質中,一般株距7 cm、行距8 cm。使根系在基質中伸直并舒展開,尤其注意栽植深度,應使幼苗的根莖恰與地面平齊、心葉露出地面,做到淺栽不露根,澆水不淤心。移栽后立即噴水,并及時將倒伏苗扶正,同時將露在外面的根用基質埋好。
草莓是喜溫喜光的植物,只要育苗溫室內溫度達到要求,周年均可移苗下地馴化,由于生產上以3~4月繁殖生產苗,這時要達到根莖粗0.8~1.0 cm的壯苗標準,因而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中旬下地馴化為好。這過程中溫度變化比較大,要根據(jù)情況適時調整。
11~12月大棚內的氣溫不是很低,這時以保濕為主,定植以后棚內搭小拱棚,覆蓋一層薄膜,使田間保持高濕環(huán)境有利于生根,期間注意檢查田間濕度,根據(jù)田間濕度及時補水。如果氣溫高,應在拱棚的兩頭或中間適當通風,經(jīng)過5~7天的覆蓋以后,草莓苗的心葉周圍布滿小水珠,這時根系已經(jīng)迅速生長,可揭掉薄膜,同時大棚保持通風,根據(jù)田間情況適時補水。
外界氣溫降到0℃以下,根據(jù)苗的長勢可以適當蓋一層薄膜,長勢旺可以不蓋,但長勢弱要蓋。為防止長勢過旺,注意要晚蓋早揭。氣溫降到-8℃以下,棚內蓋一層薄膜,拱棚內的夜間最低溫度在-5℃以下時,拱棚上蓋一層薄膜和一層黑紗。同時根據(jù)氣溫變化情況適時揭蓋薄膜和黑紗,一般太陽出來以后揭黑紗,棚上化凍以后揭薄膜。這過程中由于氣溫較低,一般不需要補水。
當外界氣溫回升到-5℃以上時,根據(jù)苗的長勢可以不蓋黑紗或薄膜,對苗都不會產生凍害。這時可以根據(jù)苗的長勢和生產需求情況補充肥水。當葉片直立、進入旺盛生長期,要促控結合,使苗健壯。
低溫條件下,脫毒苗病蟲害較少,主要是灰霉病和蚜蟲。濕度大時注意灰霉病的防治,灰霉病可選用速克靈800倍液、腐霉利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藥,濕度大時,可選用一熏死煙熏劑熏蒸防治,每個標準棚每次放3枚,夜間熏蒸,每隔7天1次,連續(xù)3~4次。蚜蟲在點片發(fā)生期選用70%艾美樂(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或5%阿達克(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
到 3~4 月,植株達到根莖粗 0.8~1.0 cm、具 3~4片葉、葉色深綠色的壯苗標準,即可起苗移栽,移栽以后植株能及時快速的發(fā)出粗壯的匍匐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