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郁
(福建省松溪縣農業(yè)局土壤肥料技術推廣站 353500)
松溪縣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北部,閩江源頭,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溫適宜,年平均降雨量1557~1743 mm、日照總時數(shù)1972 h,山地丘陵多為紅壤土,pH值4.5~5.5,一般土層厚度在1 m以上,土壤肥沃。松溪縣是福建省12個生態(tài)農業(yè)示范縣之一,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朝以前就已產茶,其自然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茶樹生長,2013年全縣茶園面積4580 hm2,茶葉總產量7000多t。近年來,茶小綠葉蟬在松溪縣發(fā)生面積大、危害重,嚴重影響茶葉產量及質量。
我國茶區(qū)的茶小綠葉蟬以假眼小綠葉蟬為優(yōu)勢種[1],具有寄主范圍廣、繁殖力強、世代重疊等特點。茶樹受害后,主、側葉脈或葉緣、葉尖紅褐焦枯失去光澤,芽葉卷曲,節(jié)間縮短,停止生長,質地變硬變脆,泡茶有煙焦味,是茶樹高產優(yōu)質的重要制約因素[2]。2013年松溪縣茶小綠葉蟬為害面積大,茶園受害后一般減產10%~20%,嚴重的可達30%以上。
茶小綠葉蟬在松溪縣茶園1年發(fā)生9~12代,茶小綠葉蟬成蟲體長3.1~3.8 mm,體黃綠色至淡黃色,刺吸式口器,為害茶樹嫩梢,喜在芽梢、嫩葉背面棲息。在松溪縣3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開始活動,把卵產在茶樹幼嫩組織上或者芽尖下2~3片葉下;第1代若蟲在4月上中旬開始出現(xiàn),為害春茶;5月下旬至6月中旬,出現(xiàn)第1次蟲口高峰;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出現(xiàn)第2次蟲口高峰。第1次蟲口高峰蟲量多于第2次蟲口高峰。
在茶小綠葉蟬的防治措施上應根據(jù)蟲情監(jiān)測情況,堅持以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農藥控制茶小綠葉蟬的蟲口密度,避免或減少化學農藥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
農業(yè)防治可降低防治成本并控制環(huán)境污染,是減輕茶小綠葉蟬為害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調整和改善茶樹的生長環(huán)境,增強茶樹對茶小綠葉蟬的抵抗力,創(chuàng)造不利于茶小綠葉蟬生長發(fā)育或傳播的條件,以控制、避免或減輕茶小綠葉蟬為害。
3.1.1 適時采摘 松溪縣茶園主栽福云六號、福安大白等優(yōu)質茶樹品種,采收時分批及時采摘幼芽嫩葉,可有效控制茶小綠葉蟬的卵、若蟲數(shù)量,減輕茶樹受害程度。
3.1.2 合理施肥 春季淺耕除草,結合開溝施肥。不能偏施氮肥,否則有利于茶小綠葉蟬發(fā)生,基肥占全年總施肥量的60%,常規(guī)茶園每667 m2施專用肥或復合肥30~35 kg,幼齡茶園施15~25 kg。
3.1.3 冬季清園 秋茶采摘結束后,進行清園,剪去病蟲枝、枯枝、雞爪枝,使茶園通風透光,降低茶小綠葉蟬的越冬基數(shù)。
利用茶小綠葉蟬具有趨光性,以及偏嗜黃綠色、淺綠色的特性[3],可采用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殺蟲或黃板誘殺等物理方法進行防治。殺蟲燈誘殺可以在茶園內每2.0~2.7 hm2安裝1盞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掛燈高度根據(jù)茶樹高度而定,一般距茶樹茶梢60 cm左右為宜。黃板誘殺是將涂有性信息素的黃板掛在小竹竿上,插在茶行間,板的下邊與茶梢相距3~5 cm,黃板一般長35~45 cm、寬20~25 cm,從5月中旬開始,在茶園內每667 m2安放黃板+性信息素20~25片,可有效降低茶小綠葉蟬蟲口密度,減輕其危害。
茶小綠葉蟬害蟲的天敵種類主要有蜘蛛、瓢蟲等[4],寄生性天敵主要有寄生蜂、纓小蜂等,對茶小綠葉蟬種群數(shù)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防治上應減少茶園施藥次數(shù)和施藥量,在防治指標內適期用藥,保護天敵的繁殖,充分發(fā)揮生物防治作用??蛇x用一些生物源或植物源農藥,如白僵菌、印楝素等。2013年松溪縣應用生物源、植物源農藥占農藥用量的45.5%,應用生物防治面積約623.1 hm2(次)。2012年6月在松溪縣鄭墩鎮(zhèn)雙龍茶廠進行生物農藥防治茶小綠葉蟬試驗,結果表明:供試生物農藥速效性較好,藥后7 d防效均達75% ~90%,其中白僵菌的持效性最好 (表1)。
表1 生物農藥防治假眼小綠葉蟬效果
目前,受科學技術水平和生產條件的制約,茶樹上有害生物的防治還離不開化學防治,化學防治仍是防治茶小綠葉蟬的重要方法。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防治。松溪縣茶園主要選用吡蚜酮、噻蟲嗪、聯(lián)苯菊酯、吡蟲啉、溴蟲腈、啶蟲脒、高效氯氰菊酯等農藥進行防治。2013年在松溪縣祖墩鄉(xiāng)雙源茶廠進行3種農藥防治茶小綠葉蟬的藥效對比試驗,結果 (表2)表明:3種供試藥劑速效性均較好,藥后2~7 d防效達70% ~80%。
表2 3種農藥防治假眼小綠葉蟬的效果
[1]葛鐘麟,張漢鴣.中國茶葉蟬種類研究 (一) [J].茶葉通報,1988(1):15-18.
[2]陳宗懋.有機茶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 [J].茶葉通報,2000,26(4):186-188.
[3]趙冬香,陳宗懋,程家安.假眼小綠葉蟬對不同顏色偏嗜性的研究 [J].茶葉科學,2001,21(1):78-80.
[4]張必正.假眼小綠葉蟬生物防治技術體系研究成功[J].中國農村科技,200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