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艾秀
老年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
劉莉 艾秀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老年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后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 60例老年肺癌患者, 經(jīng)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 同時排除不能耐受麻醉或者手術治療患者。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老年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后護理干預, 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初次下床活動情況;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初次排氣時間和兩組患者尿管的留置時間。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初次下床活動時間、初次排氣時間、胸部切口愈合時間早于對照組, 觀察組患者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后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顯著, 有助于患者術后康復。
老年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護理干預;護理效果
老年肺癌是呼吸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性疾病, 在男性呼吸道惡性腫瘤疾病中占重要地位, 是導致男性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重要因素[1]。對老年肺癌患者來說, 肺葉切除術是常采用的主要治療措施, 此類手術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 手術時間長, 而術中容易損傷到周邊組織和結構[2]。此類患者在術后的護理干預也是至關重要[3]。本文選擇本院老年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患者, 觀察護理干預對此類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選患者均為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 共60例, 上述患者均經(jīng)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 同時排除不能耐受麻醉或者手術治療患者。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小60歲, 最大85歲, 平均年齡(63.5±5.7)歲。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小63歲, 最84歲, 平均年齡(64.1±6.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持續(xù)全身麻醉下實施老年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老年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后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 包括以下內(nèi)容:①心理護理干預。首先患者入院后認知醫(yī)院環(huán)境, 讓患者了解自己的主管醫(yī)師和護士, 讓患者產(chǎn)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根據(jù)患者具體的心理情緒, 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干預, 調(diào)整患者心理情緒, 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②加強社會支持系統(tǒng)干預。讓患者的家人、親戚、朋友等主動給予患者精神和生活上支持, 利于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接受并配合治療, 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③術后體位護理。術后對患者做好體位護理干預, 協(xié)助患者進行翻身, 術后第2天早晨患者取半臥位,利于降低切口壓力, 減輕術后疼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初次下床活動情況、尿管的留置時間;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初次排氣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初次下床活動時間為(23.1±3.1)h、初次排氣時間(33.6±5.4)h、尿管留置時間(11.6±4.7)h、切口愈合時間(7.8±3.2)d、住院時間(19.2±4.7)d。對照組患者初次下床活動時間為(29.8±3.3)h、初次排氣時間(45.7±3.9)h、尿管留置時間(17.8±5.1)h、切口愈合時間(11.2±2.5)d、住院時間(26.1±3.2)d。觀察組患者的初次下床活動時間、初次排氣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均早于對照組, 且觀察組患者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老年肺癌術后并發(fā)癥較多, 術后左下肺葉感染可能是由于肺葉切除術后支氣管吻合口瘺導致, 或是互相影響。術后早期懷疑左下肺葉感染未明確支氣管胸膜瘺之前是否復查過氣管鏡或進行氣管鏡吸痰等治療[4]。因為既然考慮感染, 就需要進行痰檢, 而氣管鏡吸痰取檢標本更可靠些, 又能根據(jù)痰培養(yǎng)和藥敏結果指導臨床用藥[5]。這時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瘺就能斷定為后來出現(xiàn), 但是如果能夠早期發(fā)現(xiàn), 就能及早進行相關處理[6]。治療上確實比較棘手, 需要進行綜合性治療:首先通暢引流, 其次就是抗感染, 還有就是營養(yǎng)治療等輔助性治療??垢腥局委熥詈糜袑iT從事感染的專科醫(yī)生指導用藥。
老年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有一定創(chuàng)傷性, 由于傷口較為疼痛, 影響術后康復, 再者老年肺癌對患者來說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也嚴重影響到患者術后康復, 降低患者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7]。在老年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后患者護理干預過程中, 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護理干預。術后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呼吸困難, 發(fā)熱等情況。較大范圍肺不張時, 氣管及心臟向患側(cè)移位, 張力性氣胸移向?qū)?cè)。支氣管胸膜瘺常發(fā)生于術后7 d以后, 患者有發(fā)熱、刺激性咳嗽、膿性痰癥狀[8]。全肺切除術后靜脈滴注速度不宜過快, 以2 ml/min為宜, 以免引起肺水腫。在心理護理干預方面, 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 提高社會支持系統(tǒng)對患者的影響, 減輕患者心理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再者, 通過健康護理干預, 為患者制定術后漸進性的康復計劃, 對患者的活動時間進行指導, 促使患者術后肺功能恢復, 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本文觀察組患者中, 觀察組的初次下床活動時間、初次排氣時間、胸部切口愈合時間早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留置尿管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 充分說明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肺癌肺葉切除術后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顯著, 有助于患者術后康復。
[1] 趙衛(wèi)紅.高齡肺癌患者43例行肺葉切除術后預防肺部并發(fā)癥的護理方法探討.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32):52.
[2] 李雪蓮.肺癌肺葉切除術患者進行圍術期肺功能保護訓練的護理體會.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4(8):91-92.
[3] 岑婧.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治療37例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護理體會.醫(yī)藥前沿, 2014(3):316-317.
[4] 韓艷, 吳永紅.胸腔鏡下肺癌肺葉切除術的護理體會.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4(6):222-223.
[5] 何仲楠.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1例圍術期護理.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1, 14(12):1904-1905.
[6] 呂時花.健康教育路徑對肺癌患者肺葉切除圍手術期的影響.當代醫(yī)學, 2008(11):58-59.
[7] 董玉霞.老年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前與術后健康教育體會.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17):158-159.
[8] 張述華.早期護理干預預防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后肺部并發(fā)癥臨床分析.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9, 6(23):4-5.
2014-07-01]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