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南 王榮華/文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長期以來,人們對胃潰瘍患者的飲食認識上存在許多誤區(qū),常見的有以下五種。
誤區(qū)1:牛奶療法 由于牛奶的營養(yǎng)價值高且有較好的潤滑特性,一直被廣泛用于潰瘍病的飲食治療,直到后來被證明牛奶是一種強力的促胃酸分泌劑后才停止使用。牛奶的促胃酸分泌作用主要由于所含的鈣和蛋白質(zhì)成分所致。有報告說,飲牛奶后胃酸分泌將增加30%?,F(xiàn)已證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可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強,其本身并不是一種抗酸劑。所以,胃潰瘍患者常飲牛奶并不利于胃潰瘍愈合。然而,牛奶的蛋白質(zhì)、脂肪對潰瘍病患者有益,故每日飲用250 g是不會有問題的,也可將250 g牛奶分兩次在餐后飲用,可起保護潰瘍面的作用。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可以適當多喝牛奶,但每日不應大于500 g,且應分2~3次飲用。牛奶療法近年研究表明,胃潰瘍病人常飲牛奶并不利于胃潰瘍愈合。
誤區(qū)2:只吃細軟食物 以往認為患潰瘍病的人不宜吃纖維素較多的食物,而宜吃精糧細菜,以減輕胃腸消化食物的負擔。但近年來研究表明,食物中纖維素不足也是引起潰瘍病的原因之一。潰瘍患者長期吃精糧細菜,因其難以消化,在胃內(nèi)滯留時間長,產(chǎn)酸產(chǎn)氣,出現(xiàn)腹脹。有人對潰瘍病患者隨訪,發(fā)現(xiàn)飲食富含纖維素的,胃潰瘍復發(fā)率為45%;飲食過分細軟者,胃潰瘍復發(fā)率為80%。同時細軟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時間較少,未能使唾液充分分泌。唾液不僅能幫助消化,還有中和胃酸、提高胃粘膜屏障作用。所以胃潰瘍患者對纖維素無須嚴加限制,只要病情穩(wěn)定,可以食用普通飲食。
誤區(qū)3:忌吃辛辣食物 過去很多人認為潰瘍患者不宜吃辣椒、大蒜,以減少其對胃的刺激。但近年有實驗證明,食用辣椒可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并會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能有效阻止有害物質(zhì)對胃黏膜的損傷,對胃有保護作用;大蒜能殺滅胃內(nèi)的幽門螺旋桿菌,該菌是消化性潰瘍主要致病原因之一。所以潰瘍病中、后期可以根據(jù)自己喜好來適當食用辣椒、咖喱、大蒜等辛辣食物,只是注意不要過量,若太多地攝入肯定會對潰瘍病變部位產(chǎn)生較大的刺激,不利于黏膜的修復。
誤區(qū)4:少吃多餐 過去,潰瘍患者找醫(yī)生看病時,醫(yī)生少不了囑咐病人要“少食多餐”,一天4~6餐;有的主張臨睡前還吃一些點心,意思是以食物中和胃酸,減少胃酸對胃腸黏膜的刺激,達到減輕或減少胃痛的目的。可是,近期研究結(jié)果表明,其實這不僅不能減輕潰瘍病的癥狀,反而會加重病情。因為食物進入胃內(nèi),本身對胃黏膜就是一種刺激,雖能中和一部分胃酸,但又可促使胃腸蠕動加快,會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使?jié)兠娌粩嗍艿轿杆崆治g,對潰瘍病的愈合不僅無益,反而有害。所以目前主張潰瘍患者的飲食宜定時、定量,避免饑餓和飽餐,這才有利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愈合。
誤區(qū)5:常喝稀飯 過去主張潰瘍患者宜進食稀飯或其他半流質(zhì)飲食,認為其煮得爛容易消化,可以減輕胃的負擔,利于潰瘍的愈合,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稀飯在口腔內(nèi)停留時間短,未經(jīng)咀嚼,減少了與唾液充分攪拌,得不到淀粉酶的初步消化作用,就囫圇吞下,無疑是在食物消化的第一道工序上“偷工減料”。同時稀飯水分較多,進入胃內(nèi)稀釋了胃液,這都將影響食物消化;加之喝稀飯使胃的容量相對增大,而且所供熱量較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擔,而且營養(yǎng)相對不足。喝稀飯常常溫度較高,進入口腔時間短便進入胃內(nèi),這種高溫飲食對胃黏膜有一定刺激,不利于潰瘍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