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陽 胡麗春 吳天琪
(西南石油大學 成都)
在石油鉆井工程中,鉆井液被譽為“鉆井的血液”是鉆井過程正常運行不可缺少的物質[1]。而鉆井液系統(tǒng)的正常運作與鉆井液攪拌器的工作效率有著極大的關系。鉆井液攪拌器對鉆井液進行連續(xù)可靠的攪拌,使鉆井液內固相顆粒懸浮,防止其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沉積,保證循環(huán)鉆井液性能穩(wěn)定、混合均勻、密度適合[2][3]。然而,通過調研國內某油田的7000~9000 m的6口超深井發(fā)現(xiàn),油田現(xiàn)場鉆井液有效利用率較低,造成此問題的原因在于鉆井液攪拌器設計不合理。提出基于流體仿真對鉆井液攪拌器進行優(yōu)化設計的方法,提高了鉆井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效率。
目前國內石油鉆井過程中,經(jīng)常使用高密度聚合物鉆井液和絮凝鉆井液[4]。鉆井液的黏度高,液體流動的阻力大,被攪拌時能量損失大,很難形成湍流,而處于層流狀態(tài)。這種層流狀態(tài)只出現(xiàn)在攪拌葉輪附近,較遠處的液體仍為靜止狀態(tài)[5]。高黏度下攪拌葉輪排出流量很少,即使轉數(shù)高時,稍遠處高黏度液仍為死區(qū),其結果是鉆井液中固體顆粒大部分沉淀于罐底,各級固控設備不能有效地工作,鉆井液中各種化學添加劑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最終導致鉆井液性能達不到要求,使鉆井液維護費用升高[6]。解決液體對流問題,不能單靠提高攪拌葉輪的轉數(shù)和循環(huán)流量。提出的優(yōu)化方法主要是根據(jù)超深井鉆井液成分及黏度,選擇合適的葉輪形式進行分析,設計出符合流動狀態(tài)特性的最佳攪拌器結構。
根據(jù)鉆井液罐尺寸和鉆井液的黏度,選擇合適的葉輪形式,使鉆井液的上升速度大于固相沉降速度,從而讓固體顆粒懸浮起來。由于超深井高密度鉆井液對攪拌器的性能要求較高,且渦輪式葉片有較強的流循環(huán)能力、湍流擴散能力和剪切力,故采用渦輪式直平葉片,葉片傾角 一般為45°或60°。攪拌器臺數(shù)也將對攪拌效果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由于要評估攪拌器啟動時葉片的受力狀況,因此結合鉆井液密度為2.5 g/cm3時的攪拌器進行流場分析。
選取3種組合,上下層傾斜角均為90°、上下層均為60°及上層為60°、下層為90°。通過觀察計算速度云圖中0~0.2 m/s的結果(以下分析相同),可看出死角部位速度是否>0.2 m/s,進而比較3種葉片組合的優(yōu)劣,結果見圖1~圖3。
圖1 上下層均為90°
圖2 上層60°+下層90°
通過比較3種組合方式的云圖,可知上層為60°+下層為90°的葉輪布置方式形成的流態(tài)較好。再對3種組合在不同鉆井液黏度下的速度進向分析。為了更好的描述攪拌效果,在鉆井液罐角落取一點(該點距離鉆井液罐底和兩個側壁的距離都為10 cm),分析該點的速度情況,得到不同的黏度下分析該點的絕對值速度。鉆井液罐內特征點速度隨鉆井液黏度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
圖3 上下層均為60°
圖4 特征點速度隨鉆井液黏度變化曲線圖
綜上所述,在不同的鉆井液黏度下,上下層均為60°的攪拌效果最差,死角部位<0.2 m/s的速度占較大比例,上下層傾斜角均為90°的攪拌組合效果一般,上層為60°+下層為90°的攪拌組合效果最佳。
通過以上分析,已確定攪拌器的最佳組合應該為下直葉片+上傾斜葉片。現(xiàn)調整上葉片傾斜角度,以得到不同傾角下的攪拌器攪拌效果,如圖 5~圖8所示。
由速度分析云圖5~圖8可知,葉片傾角為45°及60°時攪拌效果最佳。
鉆井液槍是液體通過一個噴嘴產(chǎn)生高速流來達到攪拌鉆井液的目的。當沉積的固相顆粒埋沒靜止的攪拌器葉輪時,需要鉆井液槍來保證攪拌器順利啟動。因此在加料和吸入環(huán)節(jié)使用鉆井液槍,有利于鉆井液的混合均勻。
通過對單獨使用攪拌器及攪拌器、鉆井液槍組合分別進行流場分析,比較兩種攪拌效果對死角的影響,結果如圖 9~圖12所示。
由以上速度云圖可明顯看出死角部位速度是否>0.2 m/s,證明了鉆井液槍的作用效果明顯。因此攪拌器、鉆井液槍組合,比單獨使用攪拌器更有利于鉆井液的混合。
圖5 上葉片傾角30°
圖6 上葉片傾角45°
圖7 上葉片傾角60°
在對攪拌器設備的仿真分析后,發(fā)現(xiàn)采用下直葉片+上傾葉片組合,上葉片傾角為45°及60°效果最佳,采用攪拌器及鉆井液槍組合,能更有效地清除鉆井液罐內部顆粒沉淀的死角。通過對鉆井液攪拌器的改進及鉆井液槍的使用,可有效地控制鉆井液內固控顆粒的含量,以保證超深井循環(huán)系統(tǒng)高效運行。
圖8 上葉片傾角75°
圖9 單獨使用攪拌器罐內鉆井液攪拌速度云圖
圖10 單獨使用攪拌器鉆井液速度<0.2 m/s
1 呂榮潔,劉緒全,張松杰,郭建華.再造鉆井“血液”[J].中國石油化工,2011
2 任翔.對國內現(xiàn)有固控設備性能的初步評價[J].鉆采工藝,2004
3 陳世春,張曉東,梁紅軍.塔里木地區(qū)超深井鉆機配置[J].石油礦場機械,2010
4 江興林,朱法銀,朱仁宏.油氣勘探與開發(fā)[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2002
圖11 攪拌器、鉆井液槍組合罐內攪拌速度云圖
5 孫廣同.鉆井液固控中存在的問題[J].鉆井液與完井液,1996
圖12 攪拌器、鉆井液槍組合鉆井液速度<0.2 m/s
6 龔偉安.鉆井液固相控制技術與設備[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