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區(qū)朱涇鎮(zhèn)黨委
[摘 要]上海市金山區(qū)朱涇鎮(zhèn)通過設立綜治工作中心、社區(qū)聯動中心和群眾工作服務站等平臺,在有效實行社會治理、提高服務群眾工作水平、破解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等問題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綜治;聯動;服務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 D2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14)12-0033-02
近年來,上海市金山區(qū)朱涇鎮(zhèn)從實際出發(fā),立足基層,尊重群眾,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探索出一套集鎮(zhèn)管社區(qū)、基層群眾自治、村居干部管理相統一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在破解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上取得一定成效。
一、“綜治工作中心”——整合社會力量新模式
朱涇鎮(zhèn)綜治工作中心成立于2010年11月,圍繞建設“平安朱涇”的工作主線,牢固樹立“發(fā)展是第一要務,穩(wěn)定是第一責任”的觀念,充分發(fā)揮“多位一體”協調職能,逐漸形成上下聯動、左右配合的綜治工作新體系,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
一是形成“多位一體”工作格局。按照“主體不變、職能不變、聯合運作、優(yōu)勢互補、方便群眾、服務大局”的原則,將綜治、信訪、司法、派出所、城管等18個職能部門納入綜治工作中心。整合工作資源和社會力量,開展社情民意聯查、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警務工作聯動、突出問題聯治等活動,營造“目標同向、工作同步、責任同負”的工作氛圍。
二是健全“一站式”工作模式。通過一個窗口服務群眾、一個平臺受理反饋、一個流程承辦到底、一個機制考核落實,綜治工作中心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打造“一站式”工作模式,為方便社區(qū)居民排憂解難搭建了便捷通道。
三是延伸觸角,開展屬地化管理。在全鎮(zhèn)11個村、12個居委會建立了綜治(群眾)工作服務站,在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建立了集綜治、治保、調解、信訪、流動人口管理等職能為一體的綜治工作室,以“第一責任”機制加強屬地管理,延伸觸角,上下對接。今年以來,中心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摸25次;調處矛盾糾紛421起,調解成功420件,達成人民調解協議書375份,調解成功率達到99.7%。此外,朱涇鎮(zhèn)綜治工作中心還建立起全區(qū)首家以法律工作者命名的調解室——王繼洪人民調解工作室。2013年7月創(chuàng)辦以來,調解室共調解糾紛75起,接待法律咨詢246人次。
二、“社區(qū)聯動中心”——民呼我應,服務百姓
作為上海市“鎮(zhèn)管社區(qū)”試點鎮(zhèn),朱涇鎮(zhèn)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社區(qū)管理聯動中心是其核心平臺。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數字網絡技術,與“綜治工作中心”相呼應,構建起了集民意溝通、訴求反映、應急預案為一體的工作機制。
依托城市管理(實時監(jiān)控)指揮系統、市民公共服務呼叫系統(“熱線98365”)、社區(qū)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突發(fā)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和視頻會議系統等五大系統,對鎮(zhèn)區(qū)實施全方位、全時段的實時監(jiān)管。朱涇鎮(zhèn)轄區(qū)的2200多棟住宅樓都標記了“二維碼”,通過掃掃“二維碼”可以將基層干部日常走訪聯系群眾的情況進行記錄,這樣既能及時梳理分析問題,又方便工作考核。運用“電子走訪”這一信息化手段,達到精細化管理目標。17個居民區(qū)的社區(qū)工作者手持GPS移動終端走進群眾家門,聽意見、解難題,一旦遇到居民家中有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手中的移動終端上傳至鎮(zhèn)社區(qū)管理聯動中心形成派工單。這樣一來,聯動中心的系統就會像一雙隱形的眼睛,對干部是否定期對居民進行走訪進行定點監(jiān)測,以此來促使基層干部腳更勤、心更細,服務更貼心。
通過居委干部電子走訪、居民熱線接訪、工作人員巡訪等為民服務活動,試圖在垂直的政府管理構架與扁平的社會需求之間尋找“交叉點”。截至今年4月底,中心共派送工單197件,目前已辦結185件,尚在處理中的有12件,辦結率達94%。其中,由中心工作人員主動發(fā)現問題并派送的工單124件;市民通過撥打朱涇“365熱線”反映問題派送的工單57件;基層單位上報問題派送的工單16件;居民區(qū)電子走訪累計達10490人次。
三、“群眾工作服務站” ——“干部下樓”沉到底
為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及時回應群眾反映需求,在朱涇鎮(zhèn)民主村率先試點建設“群眾工作服務站”, 服務站吸納整合了在村一級的綜治、信訪、司法、就業(yè)、助殘、民兵等條線工作人員,面向村民開展“一站式”集中服務。自2012年6月下旬正式改建成立以來,形成了“三三四六”工作模式。
一是實行“三方無縫對接”工作方式。服務站啟動運作3個月后,發(fā)現與村民之間的距離還是有點遠、班子條線各人員之間的工作關系似乎還不是很清晰。為此,村兩委班子人員商議,決定將辦公地點一起下移至服務站內。正是這原本看似平常的“干部下樓”小舉措,取得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應,實現了班子、條線、村民之間的“三方無縫對接”,強化了工作責任與有效監(jiān)督,提高了工作效率與群眾滿意度,真正形成了“群眾張嘴、干部跑腿”的工作局面。
二是堅守“三辦”工作原則。堅持“即事即辦、急事急辦、疑事商辦”的工作原則,通過群眾工作服務站崗位的亮化,以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用心服務等方式,更加便捷地回應群眾訴求。比如,該村一村民突發(fā)精神疾病,家人無法控制其反常行為,中心醫(yī)院不肯接收此類病人,而精神疾病醫(yī)院醫(yī)療費用較大,情急無奈之下向服務站求助,民主村立即聯合了民警村官、護村隊、民政救助等部門,將她安置到了區(qū)精神疾病醫(yī)院。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在居家養(yǎng)老服務工作中,朱涇鎮(zhèn)發(fā)現,用餐問題成為了不少老人最為困難的一個問題?!懊褚允碁樘臁?,面對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第三方公益服務組織較少的客觀情況下,如何利用現有資源,解決老人的就餐問題,是朱涇鎮(zhèn)積極探索和努力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2014年2月下旬,朱涇鎮(zhèn)黨委、政府將老人居住較多的臨東居民區(qū)作為“試驗田”率先啟動愛心助老餐服務,為居民區(qū)70周歲以上有送餐需求的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的送餐服務,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請鎮(zhèn)上一家大型酒店專門烹制貼心的飯菜給居民區(qū)的老人,讓老人們吃上了這一口熱氣騰騰、新鮮可口的飯菜。
三是建立“四訪”回應制。對于難點問題,始終堅持以“注重平時巡訪、帶著問題下訪、主動上門征訪、帶著結果回訪”的回應機制加以解決落實。作為城中村,村民出行安全隱患一直存在,村民對此反響較大。為此,村班子條線多次走訪了周邊村民,并組織召開黨員群眾座談會,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集思廣益,出謀劃策,最終決定在該路口安裝減速帶,自此,未發(fā)生過一起交通安全事故。以朱涇鎮(zhèn)探索的“田頭黨支部”為例,針對農民對科技的渴盼,全年不間斷地開展“科技走進養(yǎng)殖戶”活動,邀請農技專家一對一進行技術指導,通過送科技下鄉(xiāng)、專題講座、錄像教學、現場培訓等十余次活動,參與人次565人次。去年以來,幫扶了長浜村的葡萄種植戶和養(yǎng)羊專業(yè)戶,在解決品種、養(yǎng)殖方面的技術指導、拓寬銷售渠道等方面給予幫助,去年10月份的“菲特”臺風后,“田頭支部”組織黨員主動作為,為農戶借來了抽水泵,及時有效地減輕了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
四是形成“六診”工作法。通過健全上述工作機制,逐步形成了服務廣大群眾、創(chuàng)新村級治理的接好門診、定時出診、看好急診、耐心聽診、技術會診、及時轉診“六診工作法”;第一時間接受群眾訴求,主動征詢民生訴求,組團走訪常態(tài)化,多方聯動解決棘手問題,進一步完善了為民服務的各項舉措,推動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上臺階。比如,針對村老齡黨員比例大、生病住院情況較多的現實狀況,民主村在探望慰問老黨員的過程中,聽取他們的真實想法,并最終形成了加大黨員激勵關懷幫扶力度的決定,得到了黨員們的一致肯定與好評。村民之間難免出現矛盾和摩擦,化解矛盾需要一個合適的“中間人”,民警村官(社區(qū)民警兼任村干部)就起到作用。2013年11月,民主村兩位村民發(fā)生爭執(zhí),并有打架動手的跡象,民警村官與調解干部得知后,迅速趕往現場調處。村民警官專業(yè)調處,最終將矛盾化解。如今,“民主村經驗”也帶動了示范效應,群眾工作服務站已經在朱涇鎮(zhèn)實現了全覆蓋。
責任編輯:姚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