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政治教師除了傳授知識以外,更是社會道德的踐行者、主流價值觀的傳播者、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者,所以政治教師應憑借著扎實的理論功底、高度的政治敏感、縝密的邏輯思維,培養(yǎng)學生用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促使其全面發(fā)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優(yōu)化教學資源,打造高效課堂的嘗試。
一、走進鮮活的生活,體驗和感悟知識
陶行知先生曾說:“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彼?,充滿活力的思想政治課堂,要以生活為基礎,即要求教師把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原理融入到我們鮮活的生活中,用生活充實教學內容,搭建知識與生活的友誼橋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如《政治生活》第一單元中的《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作為必修二的起始課,教學內容政策性和理論性強,且相對抽象,知識點繁雜,是任課教師公認的較難處理的一課。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人手(最近8路公交車改線途經學校旁邊,學生上下學乘坐公交更方便了),于是這節(jié)課的導入就從一張學校周邊的公交路網(wǎng)圖著手,提出問題:“8路公交車為何改線了?”面對一張十分熟悉的地圖,學生們的積極性立即被調動起來。有的學生說:“因為我們學校的師生打市長熱線了。”有的說:“周邊居民到相關部門反映出行不方便了。”我說,大家說得都有道理,這些方式都是可行的。但8路車的改線,是一位北京市人大代表深入實地考察,了解到我校師生和周邊居民的出行需求,把建議8路車改線的訴求反映到市政府,市政府很快就予以解決了。大家可能覺得政治遙不可及,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人大代表肩負著反映人民群眾呼聲,努力為人民謀利益的責任,這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人民當家做主的地位。通過這一鮮活的案例,使學生對我國的國家性質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認同。
這一設計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政策的解讀,而且體現(xiàn)出時代元素、生活氣息,更關注如何把知識內化為學生的觀念,以便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也經常鼓勵學生運用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為自己的生活服務,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學以致用,活化知識,提升能力。通過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創(chuàng)造出生活的智慧。
二、透過社會熱點,探究問題提升能力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師進行的是填鴨式授課,把知識點掰開揉碎講細、講透、講全,唯恐有遺漏。學生只顧把結論性的知識點記在本上,畫在書上,然后進行地毯式背誦,以應付日后的默寫及測試題。對這些結論性的知識,他們只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于是,以往的政治課教學僅僅著眼于知識點的死記硬背和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上,而缺少對學生自主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改變這種現(xiàn)象就需要政治教師隨時關注國內外大事,把握社會變化與時代發(fā)展的脈搏,隨時將時事熱點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政治課堂不僅成為學生知曉時事動態(tài)的窗口,更是獲取知識、提升能力、樹立正確理念的陣地。為此,政治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把教學目標、學生疑惑、社會熱點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在學習《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第六課《在實踐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中“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時,正好方舟子和崔永元從2013年9月起,就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在微博上公開進行了一番激烈的論戰(zhàn),學生對此話題很感興趣。于是我把它拿到課堂上討論,一方向著崔永元,對轉基因食品存在擔心;另一方為方舟子說話,對轉基因食品充滿信心,雙方互不相讓。這時我說,早在中國力爭加入世貿組織時,我國就要求食用油企業(yè)在瓶身上注明是否是轉基因油。因為我們對轉基因食品不能完全認識,只能讓消費者自己謹慎選擇。雖然十幾年過去了,但由于轉基因技術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xiàn)也有一個過程;同時人們的主觀認識受不同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等條件的限制,導致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認識存在差異。由此可見,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隨著實踐不斷向前推進,人們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才能不斷發(fā)展和完善,這意味著轉基因技術研究和推廣的道路是漫長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充分討論,學生對此知識點理解深刻,對轉基因的話題持續(xù)關注。
因此,以實際生活為突破口,透過學生感興趣且耐人尋味的素材,啟發(fā)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從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才能促進知識的活化和內化,把所學的知識轉變?yōu)閷W生自己的思維方式、能力和素質。
三、構建和諧師生情,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高中思想政治課肩負的不僅僅是知識灌輸和能力培養(yǎng)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知識內化為學生的理念,激發(fā)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逐步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苯虒W之余,我也常通過微信、QQ等方式與學生交流溝通。在高三統(tǒng)練前,我通過微信與學生進行了親密的交流,鼓勵學生放松心態(tài),認真?zhèn)淇?。通過這些現(xiàn)代化的手段,我與學生的關系拉近了,學生的自信心也增強了,這更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在教學實踐中,我優(yōu)先設置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如《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一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展示國企招聘現(xiàn)場人滿為患的場景,引起學生震撼。畫外音:“未來的建設者,你準備好了嗎?”提問:“請你從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角度思考,除了準備知識和能力,還需要準備什么?”此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是本課學習的升華,基于學生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學習,思考從觀念上應該做怎樣的準備。利用現(xiàn)實情景的拓展與回歸,一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能夠平等地看待每一種經濟成分的地位與作用,它們都是與不同層次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結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功效,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念。
課堂上,只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被充分發(fā)掘出來,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在既活躍、歡快,又緊張、激烈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才能自然而然地生成,教學任務才能高效完成。由此可見,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作為高中政治課教學的首要目標,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實現(xiàn)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價值取向和功能定位。
總之,打造學生喜歡的高中政治高效課堂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反思、改進,優(yōu)化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的發(fā)展搭建更加廣闊的平臺,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設更加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聆聽時代主旋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堅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責任編輯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