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杰 苗俊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北京100191)
張會生 陳正康
(西北工業(yè)大學 電子信息學院,西安710072)
分組編碼調制(BCM,Block Coding Modulation)碼是將編碼與調制作為整體考慮的帶寬有效碼,可以明顯地改善編碼系統的性能.系統傳輸誤碼率取決于信號之間的歐氏距離,而在BCM中,編碼信號映射成多進制已調信號,從而使歐氏距離增加,改善系統誤碼性能.對BCM譯碼技術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選擇某種意義上的BCM最佳譯碼方案,使得系統誤碼性能達到最佳.這一優(yōu)勢使BCM在通信可靠性研究中得以廣泛應用[1-3].
一種常用的BCM譯碼方法是Viterbi譯碼算法.Viterbi譯碼算法用于從離散無記憶信道上接收到序列,采用迭代方法處理該序列,找出通過網格圖的最大似然路徑,即幸存路徑.在每個時間單元,它把所有分支量度加到每個單元前面存儲的路徑量度上,比較進入每一狀態(tài)的所有路徑的量度,選擇幸存路徑,在每個狀態(tài)的幸存路徑就和其量度一起存儲下來.在最后一個時間單元,只有一個狀態(tài),因而僅有一條幸存路徑,此路徑就是要求的最大似然路徑[4-6].研究表明這種譯碼算法能使系統獲得較好的編碼增益,并且明顯改善系統的誤碼性能.但因為每次只能對一個序列進行Viterbi譯碼,對于N級BCM,就要進行(1+2+…+N)次Viterbi譯碼.對于較長的 BCM,Viterbi譯碼算法往往過于復雜,工程上較難實現[7-8].
在某些通信系統中,對譯碼速度要求較高,譯碼算法就不能太復雜.針對這種應用情況,本文基于BCM的多級結構,給出了一種新的多階段譯碼算法:算法從BCM中第一級分量碼開始,根據BCM的級數逐階段進行譯碼,針對每級分量碼,采用軟判決最大似然譯碼,直到最后一級分量碼.如此,可降低譯碼復雜度.
BCM是一種多級分組調制,BCM構造旨在選擇各級成分碼,使所構造的BCM在碼率、誤碼性能和譯碼復雜度之間達到最佳折衷[7,9].
在加性高斯白噪聲(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信道中,調制碼的誤碼性能主要依賴于其最小平方歐氏距離與路徑重數.多級編碼能夠系統地構造具有任意大距離參數的帶寬有效調制碼.它采用漢明距離分量碼(即分組碼),并通過信號集分割進行恰當的比特-信號映射,具有通過優(yōu)化給定信道調制碼的距離參數來得到最優(yōu)性能的靈活性.因此適當的運用多級編碼方法,可以使編碼輸出的信號點具有較大的最小平方歐氏距離,繼而改善系統的誤碼性能[1,10].
本文以3級 8相相移鍵控(8PSK,8 Phase Shift Keying)BCM為對象,給出了BCM的構造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BCM的構造流程
在圖1所示的BCM構造中,編碼方式是對信源輸出進行串/并轉換后,采用多級編碼技術,依次進行線性分組碼編碼,并采用8PSK信號映射[6,9].圖2示出了8PSK 分割鏈及其信號標記.
圖2 8PSK分割鏈與信號標記
對于比特-信號映射,每個8PSK信號集由一個3 bit的基于三級二進制分割鏈8PSK/QPSK/BPSK/{0}的序列標記.s中標簽第一位是a0的信號點組合構成一個四相相移鍵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s中標簽前兩位是a0a1的信號點組合構成一個二進制相移鍵控(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由此,信號集分割和信號標記過程定義了一個一一映射,它把每個標簽映射成相應的信號點s.考慮到系統誤碼性能的改善需要BCM編碼過程提供信號點間較大的最小平方歐式距離,在選擇 C0,C1,C23種分量碼時,需要保證3種碼的糾檢錯性能逐一下降.
為了降低線性分組碼編碼的譯碼復雜度,分別將3個線性分組碼選擇為:
C0:由全零和全一向量組成的(8,1,8)重復碼;
C1:由所有偶數重量的8維向量組成的(8,7,2)單奇偶校驗碼;
C2:由所有8維向量構成的(8,8,1)普通碼.
在這組線性分組碼中,C0具有最理想的糾檢錯性能,C1次之,C2再次之.
為降低譯碼復雜度,本文基于BCM的多級結構,提出一種新型多階段譯碼算法.對應第1節(jié)中構造的三級BCM,提出的多階段譯碼算法分為三階段,即構成三級BCM的三階段譯碼器.每次一個分量碼,逐階段進行.在每級分量碼,即線性分組碼的譯碼時,采用軟判決最大似然譯碼方法.每一階段的譯碼信息傳遞到下一階段.譯碼過程從第一級分量碼開始,最后一級分量碼結束.
前節(jié)構造的長度為n的三級8PSK BCM碼表示為:C=f[C0× C1× C2].
令 r=(r0,r1,…,rn-1)為 8PSK 調制器輸出端的接收序列,其中
令 v0=(v0,0,v0,1,…,v0,n-1)是 C0的一個碼字,d2E[ri,Q(v0,i)]是第 i個接收信號和 Q(v0,i)中信號點之間的最小平方歐氏距離.
接收序列r和碼字v0之間的平方歐氏距離定義為
對每個碼字 v0∈ C0,計算距離 d2E[r,v0],并把 r譯成使 d2E[r]最小的碼字,即 C0的譯碼.
令:v1=(v1,0,v1,1,…,v1,n-1)表示 C1中的一個碼字表示第 i個接收信號ri和 Q(,v1,i)中信號點之間的最小平方歐氏距離.
對v1∈C1的每個碼字,計算距離:
把r譯成C1中使d2E(r×v1)最小的碼字,即C1的譯碼.
對滿足v2∈C2的每個碼字,計算距離:
把r譯成使d2E(r×v1×v2)最小的碼字∈C2,即C2的譯碼.
對于N級BCM,不同于Viterbi譯碼算法要進行(1+2+…+N)次譯碼,采用多階段譯碼算法只需進行N次譯碼.因此對于長BCM,和Viterbi譯碼算法相比,多階段譯碼算法明顯降低了譯碼復雜度.
本節(jié)以MatLab為平臺,分別對采用Viterbi譯碼算法、多階段譯碼算法以及不經過BCM編譯碼,即只經過QPSK數字調制與解調的通信系統進行了仿真.
仿真環(huán)境:信道假設為AWGN信道,即只考慮加性高斯白噪聲帶來的影響;所用編碼為長度n=8的三級8PSK BCM 碼 C=f[C0×C1×C2],其中
C0:由全零和全一向量組成的(8,1,8)重復碼;
C1:由GF(2)域上所有偶數重量的8維向量組成的(8,7,2)單奇偶校驗碼;
C2:由GF(2)域上所有8維向量組成的(8,8,1)普通碼.
總的信息位數目是k=1+7+8=16.因此,C的頻譜效率η[C]=16/8=2 bit/符號.
對譯碼結果與原信源輸出進行對比求得誤比特率,繪出誤比特率與對應信噪比間的關系曲線[3].
仿真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3種系統誤碼率對比圖
由仿真結果可見:相對非編碼的QPSK,在所有信噪比情況下,多階段譯碼算法與Viterbi譯碼算法都可獲得比QPSK更大的編碼增益;而采用多階段譯碼算法與Viterbi譯碼算法獲得的編碼增益則呈現如下情況.
1)信噪比 4.8<Es/No<6.7及 7.3<Es/No<8.5時,采用多階段譯碼算法與 Viterbi譯碼算法獲得的編碼增益基本相同;
2)3<Es/No<4.8時,采用多階段譯碼算法比采用Viterbi譯碼算法獲得更大的編碼增益:如誤碼率為10-2時,采用多階段譯碼算法獲得將近1.5 dB的編碼增益,而Viterbi譯碼算法僅能獲得將近1dB的編碼增益;
3)6.7 <Es/No<7.3 時,采用 Viterbi譯碼算法比采用多階段譯碼算法能獲得更大的編碼增益.
但總的來說,采用多階段譯碼算法與Viterbi譯碼算法獲得的編碼增益大致相當,誤碼性能差不太多.筆者嘗試其他分量碼組合在AWGN信道中進行仿真,仿真結果大致相同,證明此譯碼算法穩(wěn)定性較強[8,11-12].
本文基于BCM的多級結構提出了BCM的多階段譯碼算法.對于N級BCM,采用多階段譯碼算法只需進行N次譯碼;而Viterbi譯碼算法需進行(1+2+…+N)次譯碼.且仿真結果表明,該算法與傳統Viterbi譯碼算法誤碼性能大致相當.因此針對長BCM,雖然信噪比較高(6.7<Es/No<7.3)時使用多階段譯碼算法的系統誤碼性能略差于Viterbi譯碼算法;但在保證誤碼性能的前提下,該算法復雜度較低,更易于工程實現.本文構造的是N=3的BCM,若N更大,多階段譯碼算法將大幅度減少譯碼次數,從而大大降低譯碼復雜度.因此,針對長BCM,尤其信噪比較低情況下,多階段譯碼算法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References)
[1] 林舒,Costello D J.差錯控制編碼[M].2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267-296,703-720 Lin Shu,Costello D J.Error control coding[M].2 nd ed.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7:267 -296,703 -720(in Chinese)
[2] Wu T M,Hou Y F.Noncoherent UWB with block coded modulation i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systems[C]//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Piscataway,NJ:IEEE,2012:1 -4
[4] 張昊.LDPC碼及其在編碼調制系統中的研究與應用[D].上海:復旦大學,2008 Zhang Hao.Study and application on LDPC codes in coding modulation systems[D].Shanghai:Fudan University,2008(in Chinese)
[5] 王俊萍.分組編碼調制技術譯碼算法的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0 Wang Junping.Study on decoding algorithm of block coded modulation[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0(in Chinese)
[6] Liang H.Combining block-coded modulation codes and improved constellation extended schemes to reduce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i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s[J].Communications,IET,2012,6(16):2705 -2714
[7] 張霖.基于迭代系統的LDPC碼編譯碼器的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 Zhang Lin.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n LDPC coder and decoder based on iterated systems[D].Harbi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1(in Chinese)
[8] 曾雷杰,孔慶蕓,秦曉紅,等.Matlab基礎教程[M].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22-203 Zeng Leijie,Kong Qingyun,Qin Xiaohong,et al.Matlab fundamental tutorial[M].2nd ed.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11:22-203(in Chinese)
[9] 羅晶文.LTE系統中Turbo碼的研究與實現[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0 Luo Jingwen.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n Turbo code in LTE systems[D].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2010(in Chinese)
[10] 樊昌信,曹麗娜.通信原理[M].6版.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6:151-163 Fan Changxin,Cao Lina.Communication theories[M].6th ed.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6:151 -163(in Chinese)
[11] Kasami T,Lin S.On the probability of undetected error for the maximum distance separable codes[J].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IEEE Trans Commun,1984:998 -1006
[12] van Nobelen R,Taylor D P.Analysis of the pairwise error probability of noninterleaved codes on the Rayleigh-fading channel[C]//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Piscataway,NJ:IEEE,1996,44(4):456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