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集樞紐互通位于安徽合肥-淮南-阜陽高速公路與濟南-祁門高速公路安徽利辛至淮南段的交叉點。由于該互通節(jié)點受控因素較多,文章結合互通遠景轉彎交通量、從節(jié)約工程造價、確保行車安全、降低社會影響等因素,對該互通的方案布局選型做一簡要介紹。
關鍵詞:互通立交 ?布局選型
1 概述
濟祁高速公路安徽段是安徽省高速公路網(wǎng)規(guī)劃“三縱四橫七連”公路主骨架中“縱三”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高網(wǎng)濟廣高速(G35)和京臺高速(G3)間在安徽境內的另一條平行高速通道,串聯(lián)了安徽省的碭山縣、渦陽縣、利辛縣、蒙城縣、鳳臺縣、壽縣、舒城縣、桐城縣、桐城縣、樅陽縣、石臺縣、祁門縣。該互通位于濟祁高速安徽段的利辛~淮南段與合肥-淮南-阜陽高速公路的交叉處,位于淮南市毛集境內。該互通的設立,可通過濟祁高速與南(京)~洛(陽)高速(G36)、泗(洪)許(昌)高速、連霍高速(G30)、合肥-淮南-阜陽高速、滬陜高速(G40)、滬蓉高速(G42)、滬渝高速(G50)、濟廣高速(G35)和京臺高速(G3)等高速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可構成區(qū)域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主干網(wǎng)絡。
因此,從完善國家及區(qū)域路網(wǎng)結構,全面促進國家及地區(qū)協(xié)調快速發(fā)展,加快皖西南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綜合發(fā)展速度,早日融入長三角洲地區(qū),全面提升周邊區(qū)域經(jīng)濟等方面考慮,起著積極作用。
2 互通區(qū)主要技術標準
2.1 主線 公路等級:全封閉、全立交、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路基寬27m,路面寬22.5m;設計荷載:公路—I級。
2.2 相交道路(合淮阜高速) 公路等級:全封閉、全立交、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路基寬28m,路面寬23.5m;設計荷載:公路-I級。
3 轉彎交通量分析
根據(jù)交通量預測,主要交通流為永城←→合肥方向、祁門←→阜陽方向;次交通流為永城←→合肥、祁門←→合肥。
■
4 互通區(qū)控制因素
影響該互通立交布局的主要因素:合淮阜高速淮河大橋(距主線距離約1130m)、焦崗湖服務區(qū)(距主線距離約600m)、50萬伏高壓線、村莊、焦崗湖規(guī)劃大堤、100兆太陽能光伏電廠等。
■
5 互通方案布局選型
由于受上述各種因素影響,同時考慮互通區(qū)相交道路的平縱指標,主線與合淮阜高速交叉處只能位于合淮阜高速的焦崗湖服務區(qū)與淮河特大橋之間,但該區(qū)域村莊密集,同時焦崗湖服務區(qū)與淮河特大橋間的間距又較?。?700m),因此該互通的布局選型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下面就互通的遠景轉彎交通量、工程造價、安全性及社會影響等方面,擬定三個互通方案進行比較。
5.1 方案一 采用對稱的部分苜蓿葉+定向匝道方案,主線及相關匝道與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ネú荚O較緊促,匝道布設符合主轉彎交通流向,安全性好;但互通與服務區(qū)之間無法設置輔助車道或集散車道相連,需改移服務區(qū),社會影響差,工程總體規(guī)模巨大。
■
5.2 方案二 采用變異苜蓿葉方案,主線及相關匝道與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由于合肥→祁門及阜陽→祁門方向匝道分流點距服務區(qū)分合流點較近,互通與服務區(qū)之間需設置貫穿的集散車道做一體化設計。該方案基本滿足主交通流需求,兩條高速間的交通轉換主要通過集散車道轉換,對合淮阜的主線交通干擾小;但互通平面指標相對較低,交通組織較復雜,安全性較差,需對焦崗湖服務區(qū)匝道進行改造,拆遷量大,社會影響較差,施工期對服務區(qū)及合淮阜高速的運營有干擾,工程造價高。
■
5.3 方案三 采用雙“Y”型方案,互通布設于東南象限,主線及相關匝道與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該方案祁門→阜陽及阜陽→祁門方向匝道分流點距服務區(qū)的分合流點距離較長,互通與服務區(qū)之間設置輔助車道貫通。該方案互通平面指標較高,對合淮阜的主線交通流及服務區(qū)干擾小,安全性較好,拆遷量小,社會影響較小,工程造價低;但互通匝道主交通流存在一定繞行。
■
5.4 比選結論 方案三雖然主交通流存在繞行、合淮阜主線駛入服務區(qū)車輛與縱三匯入車輛存在交織,但互通遠景各轉彎交通量較小,同時互通區(qū)的匝道平面指標較好,對合淮阜的改造里程短,工程規(guī)模及拆遷小,社會影響小,施工期對合淮阜高速及焦崗湖服務運營影響小,安全性好,因此綜合考慮方案三比較合適。
6 結語
隨著高速公路網(wǎng)的完善和加密,兩條高速公路相交時,樞紐型互通立交布設的限制性因素也越來越多,如相交道路平、縱指標問題、拆遷問題,相交道路的大型構造物間距問題、工程規(guī)模問題等,都對互通方案布局選型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因此,樞紐互通的布局選型應結合轉彎交通量、行車安全性、工程經(jīng)濟性、社會影響等多方面綜合比選,確?;ネǚ桨傅慕?jīng)濟合理、安全可靠、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S].
[2]JTG D20-2006,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S].
[3]中國公路學會.交通工程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程名(1973-),男,高級工程師,畢業(yè)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學(長安大學),研究方向:路線總體、互通立交。endprint
摘要:毛集樞紐互通位于安徽合肥-淮南-阜陽高速公路與濟南-祁門高速公路安徽利辛至淮南段的交叉點。由于該互通節(jié)點受控因素較多,文章結合互通遠景轉彎交通量、從節(jié)約工程造價、確保行車安全、降低社會影響等因素,對該互通的方案布局選型做一簡要介紹。
關鍵詞:互通立交 ?布局選型
1 概述
濟祁高速公路安徽段是安徽省高速公路網(wǎng)規(guī)劃“三縱四橫七連”公路主骨架中“縱三”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高網(wǎng)濟廣高速(G35)和京臺高速(G3)間在安徽境內的另一條平行高速通道,串聯(lián)了安徽省的碭山縣、渦陽縣、利辛縣、蒙城縣、鳳臺縣、壽縣、舒城縣、桐城縣、桐城縣、樅陽縣、石臺縣、祁門縣。該互通位于濟祁高速安徽段的利辛~淮南段與合肥-淮南-阜陽高速公路的交叉處,位于淮南市毛集境內。該互通的設立,可通過濟祁高速與南(京)~洛(陽)高速(G36)、泗(洪)許(昌)高速、連霍高速(G30)、合肥-淮南-阜陽高速、滬陜高速(G40)、滬蓉高速(G42)、滬渝高速(G50)、濟廣高速(G35)和京臺高速(G3)等高速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可構成區(qū)域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主干網(wǎng)絡。
因此,從完善國家及區(qū)域路網(wǎng)結構,全面促進國家及地區(qū)協(xié)調快速發(fā)展,加快皖西南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綜合發(fā)展速度,早日融入長三角洲地區(qū),全面提升周邊區(qū)域經(jīng)濟等方面考慮,起著積極作用。
2 互通區(qū)主要技術標準
2.1 主線 公路等級:全封閉、全立交、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路基寬27m,路面寬22.5m;設計荷載:公路—I級。
2.2 相交道路(合淮阜高速) 公路等級:全封閉、全立交、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路基寬28m,路面寬23.5m;設計荷載:公路-I級。
3 轉彎交通量分析
根據(jù)交通量預測,主要交通流為永城←→合肥方向、祁門←→阜陽方向;次交通流為永城←→合肥、祁門←→合肥。
■
4 互通區(qū)控制因素
影響該互通立交布局的主要因素:合淮阜高速淮河大橋(距主線距離約1130m)、焦崗湖服務區(qū)(距主線距離約600m)、50萬伏高壓線、村莊、焦崗湖規(guī)劃大堤、100兆太陽能光伏電廠等。
■
5 互通方案布局選型
由于受上述各種因素影響,同時考慮互通區(qū)相交道路的平縱指標,主線與合淮阜高速交叉處只能位于合淮阜高速的焦崗湖服務區(qū)與淮河特大橋之間,但該區(qū)域村莊密集,同時焦崗湖服務區(qū)與淮河特大橋間的間距又較?。?700m),因此該互通的布局選型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下面就互通的遠景轉彎交通量、工程造價、安全性及社會影響等方面,擬定三個互通方案進行比較。
5.1 方案一 采用對稱的部分苜蓿葉+定向匝道方案,主線及相關匝道與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ネú荚O較緊促,匝道布設符合主轉彎交通流向,安全性好;但互通與服務區(qū)之間無法設置輔助車道或集散車道相連,需改移服務區(qū),社會影響差,工程總體規(guī)模巨大。
■
5.2 方案二 采用變異苜蓿葉方案,主線及相關匝道與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由于合肥→祁門及阜陽→祁門方向匝道分流點距服務區(qū)分合流點較近,互通與服務區(qū)之間需設置貫穿的集散車道做一體化設計。該方案基本滿足主交通流需求,兩條高速間的交通轉換主要通過集散車道轉換,對合淮阜的主線交通干擾小;但互通平面指標相對較低,交通組織較復雜,安全性較差,需對焦崗湖服務區(qū)匝道進行改造,拆遷量大,社會影響較差,施工期對服務區(qū)及合淮阜高速的運營有干擾,工程造價高。
■
5.3 方案三 采用雙“Y”型方案,互通布設于東南象限,主線及相關匝道與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該方案祁門→阜陽及阜陽→祁門方向匝道分流點距服務區(qū)的分合流點距離較長,互通與服務區(qū)之間設置輔助車道貫通。該方案互通平面指標較高,對合淮阜的主線交通流及服務區(qū)干擾小,安全性較好,拆遷量小,社會影響較小,工程造價低;但互通匝道主交通流存在一定繞行。
■
5.4 比選結論 方案三雖然主交通流存在繞行、合淮阜主線駛入服務區(qū)車輛與縱三匯入車輛存在交織,但互通遠景各轉彎交通量較小,同時互通區(qū)的匝道平面指標較好,對合淮阜的改造里程短,工程規(guī)模及拆遷小,社會影響小,施工期對合淮阜高速及焦崗湖服務運營影響小,安全性好,因此綜合考慮方案三比較合適。
6 結語
隨著高速公路網(wǎng)的完善和加密,兩條高速公路相交時,樞紐型互通立交布設的限制性因素也越來越多,如相交道路平、縱指標問題、拆遷問題,相交道路的大型構造物間距問題、工程規(guī)模問題等,都對互通方案布局選型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因此,樞紐互通的布局選型應結合轉彎交通量、行車安全性、工程經(jīng)濟性、社會影響等多方面綜合比選,確?;ネǚ桨傅慕?jīng)濟合理、安全可靠、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S].
[2]JTG D20-2006,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S].
[3]中國公路學會.交通工程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程名(1973-),男,高級工程師,畢業(yè)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學(長安大學),研究方向:路線總體、互通立交。endprint
摘要:毛集樞紐互通位于安徽合肥-淮南-阜陽高速公路與濟南-祁門高速公路安徽利辛至淮南段的交叉點。由于該互通節(jié)點受控因素較多,文章結合互通遠景轉彎交通量、從節(jié)約工程造價、確保行車安全、降低社會影響等因素,對該互通的方案布局選型做一簡要介紹。
關鍵詞:互通立交 ?布局選型
1 概述
濟祁高速公路安徽段是安徽省高速公路網(wǎng)規(guī)劃“三縱四橫七連”公路主骨架中“縱三”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高網(wǎng)濟廣高速(G35)和京臺高速(G3)間在安徽境內的另一條平行高速通道,串聯(lián)了安徽省的碭山縣、渦陽縣、利辛縣、蒙城縣、鳳臺縣、壽縣、舒城縣、桐城縣、桐城縣、樅陽縣、石臺縣、祁門縣。該互通位于濟祁高速安徽段的利辛~淮南段與合肥-淮南-阜陽高速公路的交叉處,位于淮南市毛集境內。該互通的設立,可通過濟祁高速與南(京)~洛(陽)高速(G36)、泗(洪)許(昌)高速、連霍高速(G30)、合肥-淮南-阜陽高速、滬陜高速(G40)、滬蓉高速(G42)、滬渝高速(G50)、濟廣高速(G35)和京臺高速(G3)等高速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可構成區(qū)域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主干網(wǎng)絡。
因此,從完善國家及區(qū)域路網(wǎng)結構,全面促進國家及地區(qū)協(xié)調快速發(fā)展,加快皖西南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綜合發(fā)展速度,早日融入長三角洲地區(qū),全面提升周邊區(qū)域經(jīng)濟等方面考慮,起著積極作用。
2 互通區(qū)主要技術標準
2.1 主線 公路等級:全封閉、全立交、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路基寬27m,路面寬22.5m;設計荷載:公路—I級。
2.2 相交道路(合淮阜高速) 公路等級:全封閉、全立交、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路基寬28m,路面寬23.5m;設計荷載:公路-I級。
3 轉彎交通量分析
根據(jù)交通量預測,主要交通流為永城←→合肥方向、祁門←→阜陽方向;次交通流為永城←→合肥、祁門←→合肥。
■
4 互通區(qū)控制因素
影響該互通立交布局的主要因素:合淮阜高速淮河大橋(距主線距離約1130m)、焦崗湖服務區(qū)(距主線距離約600m)、50萬伏高壓線、村莊、焦崗湖規(guī)劃大堤、100兆太陽能光伏電廠等。
■
5 互通方案布局選型
由于受上述各種因素影響,同時考慮互通區(qū)相交道路的平縱指標,主線與合淮阜高速交叉處只能位于合淮阜高速的焦崗湖服務區(qū)與淮河特大橋之間,但該區(qū)域村莊密集,同時焦崗湖服務區(qū)與淮河特大橋間的間距又較?。?700m),因此該互通的布局選型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下面就互通的遠景轉彎交通量、工程造價、安全性及社會影響等方面,擬定三個互通方案進行比較。
5.1 方案一 采用對稱的部分苜蓿葉+定向匝道方案,主線及相關匝道與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ネú荚O較緊促,匝道布設符合主轉彎交通流向,安全性好;但互通與服務區(qū)之間無法設置輔助車道或集散車道相連,需改移服務區(qū),社會影響差,工程總體規(guī)模巨大。
■
5.2 方案二 采用變異苜蓿葉方案,主線及相關匝道與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由于合肥→祁門及阜陽→祁門方向匝道分流點距服務區(qū)分合流點較近,互通與服務區(qū)之間需設置貫穿的集散車道做一體化設計。該方案基本滿足主交通流需求,兩條高速間的交通轉換主要通過集散車道轉換,對合淮阜的主線交通干擾小;但互通平面指標相對較低,交通組織較復雜,安全性較差,需對焦崗湖服務區(qū)匝道進行改造,拆遷量大,社會影響較差,施工期對服務區(qū)及合淮阜高速的運營有干擾,工程造價高。
■
5.3 方案三 采用雙“Y”型方案,互通布設于東南象限,主線及相關匝道與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該方案祁門→阜陽及阜陽→祁門方向匝道分流點距服務區(qū)的分合流點距離較長,互通與服務區(qū)之間設置輔助車道貫通。該方案互通平面指標較高,對合淮阜的主線交通流及服務區(qū)干擾小,安全性較好,拆遷量小,社會影響較小,工程造價低;但互通匝道主交通流存在一定繞行。
■
5.4 比選結論 方案三雖然主交通流存在繞行、合淮阜主線駛入服務區(qū)車輛與縱三匯入車輛存在交織,但互通遠景各轉彎交通量較小,同時互通區(qū)的匝道平面指標較好,對合淮阜的改造里程短,工程規(guī)模及拆遷小,社會影響小,施工期對合淮阜高速及焦崗湖服務運營影響小,安全性好,因此綜合考慮方案三比較合適。
6 結語
隨著高速公路網(wǎng)的完善和加密,兩條高速公路相交時,樞紐型互通立交布設的限制性因素也越來越多,如相交道路平、縱指標問題、拆遷問題,相交道路的大型構造物間距問題、工程規(guī)模問題等,都對互通方案布局選型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因此,樞紐互通的布局選型應結合轉彎交通量、行車安全性、工程經(jīng)濟性、社會影響等多方面綜合比選,確?;ネǚ桨傅慕?jīng)濟合理、安全可靠、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S].
[2]JTG D20-2006,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S].
[3]中國公路學會.交通工程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程名(1973-),男,高級工程師,畢業(yè)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學(長安大學),研究方向:路線總體、互通立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