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任務(wù)繁重,閱卷老師偏愛記敘文,理所當然。因為記敘文有“生活味”,讀著有點意思。當高中生將自己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的生活“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出來時,與學(xué)生朝夕相處的閱卷老師會覺得很有趣,會自然而然地勾起他們對自己學(xué)生時代的回憶。分數(shù)焉有不高之理?
一、有“生活味”的基本特征:有人、有趣、有感悟
一是有人。作文的“生活味”體現(xiàn)在文中首先就是要“有人”,沒有“人”不叫生活。這里的“人”不是指歷史上李白杜甫司馬遷這樣的人,因為這些人離我們太遙遠,已經(jīng)帶有某種虛幻色彩,讀他們的故事,缺少親近感。我這里說的“有人”,是指同學(xué)們筆下的人物必須是他生活圈子中的真實而又具體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有一個同學(xué)在高考作文中描寫了一位在學(xué)校旁小巷子里做雞蛋餅的阿姨,講她的雞蛋餅如何好吃,講她十幾年來怎樣進駐學(xué)校師生的日常生活與心底。很平凡,很普通的一位中年婦女,卻在我們熟悉的生活中默默存在,雖然少有人關(guān)注,但是當這位同學(xué)將她寫進作文時,卻頗能激起閱卷老師的現(xiàn)場感。這就叫“接地氣”,這就叫筆下“有人”,有一個活生生的人。
二是有趣。人心各異,人性各異,其實人是最有趣的。畢淑敏說“這輩子就是做人沒有做夠”。但要寫出人性中的“有趣”,卻是不容易的。有一個同學(xué)寫了一篇記敘文,題目叫“我的數(shù)學(xué)是體育老師教的”。一看這個逆思維的標題就可以肯定這篇作文里有“有趣的人物,有趣的故事”。高中教材中有一篇非常有名的記敘文《金岳霖先生》。這個人物身上的趣事與個性可以說讓讀者過目就能記住。這個金教授一進課堂就會說“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xué)回答問題”,于是所有穿紅衣的女同學(xué)就都有點緊張,又有點興奮。這個金教授無兒無女,但是過得自得其樂。他養(yǎng)了一只很大的斗雞。這只斗雞能把脖子伸上來,和金先生一個桌子吃飯。除此而外,這個特有個性的金教授還到處搜羅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別的教授的孩子比賽,比輸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給這些小朋友,他再去買。多有趣的人物,生活中雖然少見,但是卻因為他們的存在,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將他們寫到文章中,就有了“生活味”。
三是有味。個性總是讓人過目難忘的,自然也會為我們贏得高分。寫出了個性,或者說即使是共性的東西,你將它寫出彩了,自然會引發(fā)讀者的感悟。幾年前湖南高考中出現(xiàn)的一篇記敘文讓我至今念念不忘。主題無創(chuàng)新,還是父愛母愛,但描寫很到位,如在眼前,能讓讀者對父母之愛感同身受。全文敘寫夜深人靜之時我躺在床上的一個時間片段,表現(xiàn)了做小生意的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腳尖走路對“我”的關(guān)愛和“我”對此的感悟。文章結(jié)尾還將父母“踮起的腳尖”與朱自清父親的背影、史鐵生母親的背影相類比,讓這種關(guān)愛與深情升華到“人類普遍性情感”這一高度時,主題在普通之外又多了一些深意。
不要把“生活味”想得有多么的復(fù)雜。生活是一部電影,我們每個人都是主角,只要人有所思,心有所感。只要你從生活中選故事,沾著點泥土氣息,哪怕是雞毛蒜皮類的小事,讀者也能嗅到“生活味”。只要我們講述的故事,閱卷老師見過,聽說過,想像過,他就能從中尋找到生活的氣息,就會給作文打出高分。
二、如何寫出“生活味”——功夫下在描寫上
一是多安排人物進行“對話”。著名作家廖玉蕙說:“對白可以稀釋行文的稠密度,并巧妙地讓人物個性畢顯,讓閱讀增加明朗的快感?!鄙钪校藗兓旧隙荚诓煌5刂v話,可見語言既是人物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人物展示性格特征的鏡子,還是人物袒露內(nèi)心世界的窗戶?!叭缏勂渎?,如見其人”,既是對作家塑造生動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贊嘆,又是語言描寫的功能和作用的體現(xiàn)。因此,同學(xué)們在作文中也應(yīng)該讓主人公多開口,多表達。能對話的,盡量不敘述;心里想什么,讓主人公從嘴里說出來。一個講話的人就是“立體的、活著的、親切的”人。
2014年高考江蘇卷有一篇高分作文《我家的“老頑童”》就是靠人物間不停地“對話”,營造了“生活味”,獲得了高分。
“妮子,快來幫爺爺瞧瞧這個詞兒怎么讀!”亮如洪鐘的聲音第十次傳來。
“來了來了!”我高聲應(yīng)和。無奈地瞥了眼桌旁白得晃眼的試卷,只得先擱下手中微微汗?jié)竦墓P。
“真不知道老爺子這次又玩什么花樣,唉?!蔽亦絿佒?,一步一拖地朝書房走去。
說起我們家老爺子,偏是個“老不正經(jīng)”??炱呤畾q的人了,好歹也是個退休教師,他放著“養(yǎng)魚曬太陽”的老年生活不享受,偏要趕時髦。穿鮮亮的大紅色T恤,穿寬松的蘿卜褲,要不是那銀光閃閃的白發(fā),還真把他當花季少年呢!
這不,前陣子老爺子又一腔熱情地學(xué)電腦,說什么要“與時俱進”。這可苦了我喲!從識鍵盤,到打字再到上網(wǎng)都得手把手教。一遍不行,得十遍二十遍。老爺子戴著老花鏡,小雞啄米似的學(xué)得還真上心。怎么著算是出徒了。
“妮子,你快點兒!干嘛呢!”
“來了來了,別急?!蔽壹涌炝四_步。
“妮子,你看這英文單詞怎么讀???這么多年不操弄,老底子散得差不多了?!敝灰姞敔敳[著眼,用粗大的手指戳著個詞急切地望著我。微黃的暖陽透過窗戶灑在爺爺鑲金邊的老花眼鏡上,折射出燦然的光星。
“好了,我看看。”接過帶著爺爺大手余溫的詞匯書,一眼便看到了那個用紅筆圈出的單詞,“聽好了,sunshine—陽光,您來一遍?!?/p>
接著,爺爺微點著頭,嘴唇一上一下地默記了幾次,仿佛回到了學(xué)生時代,那個勤學(xué)的少年隱隱可見。
“爺爺,你怎么學(xué)起了英文???”奈不住好奇,我問道。
爺爺?shù)哪樜⒓t了一下,撓了撓頭道:“這不咱城市外國人越來越多了,見著他們,一句話不說多沒禮貌。爺爺學(xué)會了,也好給咱中國人長長臉啊?!?/p>
我愣了,只聽爺爺繼續(xù)道:“你們這些小輩常說我‘老不正經(jīng)??衫显捳f‘活到老學(xué)到老。早早地服老了,日子多沒滋味!別看爺爺年紀大了,可心卻是越活越年輕。保持年輕的心,生活才更有動力嘛。妮子,你說是不?”endprint
望著爺爺,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心永遠年輕?對!
“糟了,忘了偷菜了!”爺爺一拍腦袋,忙碌起來。
看著我們家的“老頑童”,我的嘴角自然地上揚了……
這位同學(xué)很厲害,她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場景整體搬到了作文中來。通篇是爺孫倆人的對話。在這對話中,爺孫倆人的形象都躍然紙上:老爺子不養(yǎng)花不弄草,偏偏要學(xué)英文和電腦,這不是個很時尚的老爺子么?在日常生活中同學(xué)之間話都挺多,在作文中更應(yīng)該加倍發(fā)揮一下。
二是整體語言求活潑,口頭語、網(wǎng)絡(luò)語可以適當講一些。高中學(xué)生的作文應(yīng)該多點年青人的氣息。年青人一蹦老高,除了選材上應(yīng)當多寫年青人的故事外,年青人的語言也應(yīng)該有自己的朝氣,應(yīng)該多說年青人的話,多用年青人夸張式的句子。而不必板著個臉敘述。網(wǎng)絡(luò)語言常常使人們樂在其中,枯燥的文字從而變得活靈活現(xiàn)。作為“新新人類”的高中生,有著追求時尚、個性、創(chuàng)新的心理和自由隨意的天性。在寫作中如果大膽吸收網(wǎng)絡(luò)上的流行語,確實能讓閱卷老師在枯燥的作文文海中覺得眼前一亮。有位同學(xué)在作文中這樣寫“我的同桌是一臺286,內(nèi)存不足,反應(yīng)遲鈍”、“咱倆想法不兼容”。這樣的比喻不但形象貼切,而且新穎有趣。
人的情緒容易傳染,一個活潑的人寫了一篇活潑的作文,最大可能就是讓閱卷老師也活潑一回。再來看一篇我們江蘇同學(xué)的活潑之作——《青春的那些事》的片斷:
“丁零零……”下課鈴響了。
“快快快,快跑,去廁所搶位子。”不知道是誰大嗓音喊了這樣一句話。對她真是無語??墒撬f的也對,因為你不早去,你就要等好長時間,才能回班。
“好想把她們都給變沒有,看誰還和我搶位子。”小雅憤憤地說,“每次去廁所,都要等好長時間,等得我頭發(fā)都白了好幾根?!?/p>
“哈哈哈……”我們班里的人聽到了都很無語地笑了。然后,我到小雅面前,說:“來,給姐姐看看,你頭發(fā)白了多少了,來,我數(shù)數(shù)看?!?/p>
“一根、兩根、三根……”誰知,小雨比我先一步“數(shù)”起小雅的頭發(fā)來了。我心里想:小雨你完了!心中卻暗暗自喜,因為我知道下面將要出現(xiàn)什么狀況……
果不其然?!靶∮?!”我聽到了什么聲音,好像是誰的磨牙聲。好吧,我知道了,是小雅嘴里發(fā)出的。然后,一陣塵埃揚起,“咳咳……”班中同學(xué)不約而同地發(fā)出起哄的聲音。猛的一聲“疼”的叫聲,蓋過了全班的喧嘩。我們都為小雨感到可憐。因為小雅愛發(fā)如命,誰敢碰她的頭發(fā),那相當于要了她的命啊,所以小雨此番不備,慘遭小雅的毒手。幸好,我只是光說而沒做,不然有報應(yīng),那個“疼”下回將從我嘴里發(fā)出。唉,幸好啊幸好!
年青永遠值得老師羨慕,寫教室里“青春派”的生活永遠不會錯?!皝恚o姐姐看看”是地道的口頭語。“等得我頭發(fā)都白了好幾根”,夸張式的語言正是年青人的特點。像這樣“張牙舞爪,不拘一格,活力四射,風(fēng)趣幽默”的作文,閱卷老師沒有理由不愛看。這里有“瘋啊,鬧啊,笑啊,哭啊,調(diào)皮啊,搗蛋啊,偷懶啊,奮發(fā)啊,沉思啊,沖動啊”,所以閱卷老師才讀得有滋有味,笑聲不斷。
“生活味”肯定是讀者最感興趣的,表現(xiàn)“趣味生活”的作文肯定能得高分。法國著名女作家喬治·桑曾經(jīng)這樣感慨:“生活中的點滴感動,永遠存在于只要我們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為什么說作家有一顆比常人敏感得多的心,其實就是因為作家有一雙比常人敏銳的眼睛。同學(xué)們,看星星看月亮,不如去看一看父母、老師、身邊的同學(xué)??纯此麄儗κ裁词虑樽罡信d趣,看看他們喜怒哀樂時的神情,你就會覺得我們的生活還算得上是豐富多彩的。
(作者:蒯元元,江蘇省濱海中學(xu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