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義+大頭馬
心靈捕手
[導演]
格斯·范·桑特
[編劇]
本·阿弗萊克
馬特·達蒙
[主演]
馬特·達蒙
羅賓·威廉姆斯
本·阿弗萊克
斯特蘭·斯卡斯加德
明妮·德里弗
[類型]
劇情
[國家/地區(qū)]
美國
[上映日期]
1998年01月09日
心靈捕手沒有人比我更懂你
羅賓·威廉姆斯在咨詢室談起死去妻子的那場戲,臺詞完全是由他即興發(fā)揮的。
羅賓·威廉姆斯在電影中以扮演年輕人的精神導師為名,而在他生前最后一次獲得奧斯卡表演獎提名的影片《心靈捕手》中,他飾演的是一個幫助墮落天才走上正軌的心理學教授。
幫助天才的人
描述天才的電影很常見,《心靈捕手》著眼的是一塊璞玉如何被雕琢成發(fā)光的美玉,一個玩世不恭的年輕天才如何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
影片的主角是一個有著圖像式記憶力和超強學習能力的20歲年輕人威爾·亨特。他沒有選擇念大學或是當一個發(fā)明家,而是浪費著自己的天賦,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做清潔工,和平庸的朋友們混跡在酒吧,隨意地生活。
一次,在MIT教書的40歲教授藍波下課時給學生們布置了一道代數(shù)圖論的題目。結果,路過的威爾輕輕松松就在下面留下了答案。藍波請來大學同學,心理學教授西恩來幫助威爾。
聰明絕頂?shù)耐栆簧蟻砭徒o了西恩個下馬威,根據(jù)墻上的畫作反咨詢西恩,并成功地將其激怒,一如他之前用同樣的方法激走了五名心理醫(yī)生。但西恩沒有放棄威爾,他們的關系開始扭轉,威爾發(fā)現(xiàn)和其他心理醫(yī)生不同,他們先是成了朋友,爾后是父子,最后才是一個教導者和被教導者的關系。最終,威爾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防線,他淚流滿面,將自己痛苦的一面暴露在西恩面前,開始向世界邁出第一步。
兩個好基友的故事
本·阿弗萊克和馬特·達蒙住得很近,他們從小玩到大,念過同一個學校,一個去了哈佛(馬特·達蒙),沒有畢業(yè);另一個本可以去弗吉尼亞大學(本·阿弗萊克),卻為了和女友在一起而去了佛蒙特大學,也沒有畢業(yè)。
好在馬特·達蒙在哈佛上劇作課時候寫了一個40頁的劇本,二人都覺得這本子不賴。于是,達蒙搬到了小本在洛杉磯的公寓,兩人繼續(xù)擴寫這個劇本。完成后的劇本是一個驚悚片,一個陷入麻煩的年輕人,因其聰明而被FBI看中成了其中的一員。之后他們被業(yè)界專業(yè)人士勸說,放棄驚悚片的主意,把故事聚焦在一個天資聰穎的年輕人和他的成熟可靠的心理醫(yī)生的關系上。好萊塢老牌編劇威廉·高德曼看了劇本后,又建議加上愛情這條線。
城堡石打算花70萬美元買下這個劇本,但工作室對是否讓兩人主演犯起了猶豫。這時,凱文·史密斯幫他們把劇本轉手給米拉麥克斯。但凱文謝絕了做導演,說電影需要一個真正的好導演,最后,二人選了格斯·范·桑特。影片在大波士頓地區(qū)和多倫多拍了三個月,多倫多大學替MIT和哈佛做了某些室內戲的替身。事后小本說那是夢一般的日子:“那像是某些老電影里的場景,一張報紙從黑幕中旋轉出現(xiàn)在銀幕上,然后,嘣!億萬票房!獎杯!”
心理學教授尚恩這一角色需要具有強大即興發(fā)揮能力的演員,羅賓·威廉姆斯是不二人選,片中,他和馬特·達蒙在咨詢室談起死去妻子那場戲,臺詞就完全是威廉姆斯即興發(fā)揮的,這就是為什么戲中馬特·達蒙笑得這么厲害。
小本和達蒙將電影獻給了艾倫·金斯堡和威廉·柏洛茲,也許這就是他們的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