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曾佑(1863—1924),浙江杭州人,光緒十六年(1890年)進士,授禮部主事,與梁啟超、譚嗣同交往密切。戊戌變法之前,在天津與嚴復等創(chuàng)辦《國聞報》。后任安徽祁門知縣,隨考察政治大臣出國,任譯書總纂官。返國后出任泗州知州。民國時,歷任教育司司長、北京圖書館館長。早年治今文經(jīng)學,后又汲取進化論學說。其著作《中國古代史》(原名《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為中國嘗試用進化論研究中國歷史的第一部著作。
我收藏的夏曾佑所著的《中國古代史》精裝本,1957年12月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據(jù)本書《出版者說明》記載,這次重印本是依據(jù)商務印書館1935年第3版重印的,基本上保持了原版的風格特征。豎排本,正文526頁。卷前有《敘》、《凡例》。夏曾佑在《敘》中說:“智莫大于知來,來何能知,據(jù)往事以為推而已矣。故史學者,人所不可無之學也。……必有一書焉,文簡于古而理富于往學也。其足以供社會之需乎。今茲此編,即本是旨?!痹谶@篇《敘》中,他闡述了學習研究歷史可以“據(jù)往事以為推而已矣”的作用,總結歷史就是要為今后社會發(fā)展提供借鑒作用。但寫中國歷史必須要文字簡潔,富有新的思想觀點,這樣才能“供社會之需”。顯然夏曾佑撰寫《中國古代史》的目的,是為了“供社會之需”。由此可見,進士出身的夏曾佑是個很有思想政治意識的史學家。
夏曾佑的《中國古代史》共包括兩編。第一編為《上古篇》,共兩章。第一章傳疑時代(太古三代),包括第一節(jié)《世界之初》至第二十九節(jié)《周之政教》,主要敘述了從“人類之生”開始至西周王朝的建立。第二章化成時代(春秋戰(zhàn)國),包括第一節(jié)《東周之列王》至第二十五節(jié)《自上古至秦中國幅員之大略》,主要敘述了東周列國,孔子、老子、墨子之學,七國并立,六國對秦之政策,戰(zhàn)國之變故等。第二編《中古史》,主要包括兩章。其第一章《極盛時代》(秦漢),從第一節(jié)《讀本期歷史之要旨》一直至第七十五節(jié)《三國疆域》,敘述了從秦亡漢興到三國鼎立,其中涉及到的歷史事件有楚漢相爭、武帝之治、漢外戚之禍、光武中興、儒學與方士、三國社會之變遷等。第二章《中衰時代》(魏晉南北朝),這一章主要包括四十一節(jié),從第一節(jié)《論本期歷史之要旨》至第四十一節(jié)《隋疆域沿革》,敘述了魏晉的動蕩社會、八王五胡之亂、北魏拓跋氏的興衰、隋王朝建立及世系等,展現(xiàn)了中原地區(qū)魏晉時期政治、文化的變化。
(選自《漫步舊書林續(xù)集》/翁長松 著/上海遠東出版社/2010年2月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