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江波
電針加推拿療法治療腦卒中痙攣癱瘓臨床觀察
熊江波
腦卒中后痙攣性癱瘓的治療是腦卒中患者后期康復的重點和難點。作者采用電針加推拿療法治療腦卒中痙攣癱瘓患者54例, 并與常規(guī)針刺方法進行比較, 有好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2013年腦卒中恢復或后遺癥痙攣癱瘓患者106例, 均來源于天門市中醫(yī)醫(yī)院?;颊甙Y狀、體征、輔檢, 準確診斷后, 根據(jù)患者肌張力、痙攣程度、關節(jié)活動度等3個方面分別分級計分, 按輕、中、重記分, 最低分0分, 最高300分。200~300分為輕度, 100~200分為中度, 0~100分為重度。106例患者隨機分為電針加推拿組(54例)和常規(guī)治療組(52例)。電針推拿組患者年齡45~75歲, 病程最短15 d, 最長15個月。常規(guī)針療組患者年齡40~72歲, 病程最短15 d, 最長21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中風類型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標準 根據(jù)患者癥狀、體征及CT、MRI確診為腦梗死、腦出血恢復期及后遺癥期且病史不超過2年, 無嚴重糖尿病、心臟病、惡性高血壓、肝腎功能不全等癥。臨床表現(xiàn)為一側肢體無力, 痙攣性癱瘓, 張力性增高, 腱反射亢進。
1. 3 治療方法
1. 3. 1 電針方法 患側上肢取合谷、外關、手三里、肩髃等穴, 患側下肢取風市、陽陵泉、足三里、懸鐘、太溪, 進針得氣后用平補平瀉法。電針儀選用G6805型脈沖電針儀,采用疏密波, 頻率為14~26次/min, 強度在電針儀2~10 V范圍的刻度指標內(nèi)調(diào)節(jié)以感覺明顯但不痛為度, 1次/d, 每次留針30 min, 針具選用華佗牌一次性針灸針, 直徑0.38 mm長40 mm。
1. 3. 2 推拿方法 頭頸部推拿的目的是醒腦開竅, 加強腦組織血液供應, 消除腦水腫, 改善腦細胞功能;頸背部、上下肢推拿主要目的是通經(jīng)活絡, 改善全身血液循環(huán), 防止癱瘓, 肢體關節(jié)痙攣, 改善癱肢功能, 具體方法如下。
1. 3. 2. 1 頭頸部 依次在前額、頂部、顳部、胸鎖乳突肌后緣用按、揉、拿、點法, 重點按印堂、百會、風池、肩中俞等穴。
1. 3. 2. 2 背部 取俯臥位, 從督脈大椎穴至腰俞穴, 足太陽膀胱經(jīng)大抒至白環(huán)俞, 附分至秩邊穴反復揉擦, 感覺背部溫熱為止。
1. 3. 2. 3 上下肢部 取仰臥位, 對癱瘓肌肉, 如三角肌、肱二頭肌、腓腸肌、股直肌、股四頭肌等, 用揉、按、捻、拿等法,并對指、腕、肩、趾、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做前屈后伸, 內(nèi)收,外展等被動運動, 再點按合谷、外關、曲池、足三里、承山、委中、肩髃、環(huán)跳等穴, 對能行走的患者, 在醫(yī)生指導下,正步行走數(shù)分鐘。整個手法需20 min, 1次/d, 10次為1個療程。
1. 4 療效標準 根據(jù)患者肌張力, 肢體痙攣狀態(tài), 關節(jié)活動度三個方面評分, 每項100分, 總分300分, 對治療前后進行比較。改善率 = (治療前總積分 - 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净謴?:主癥狀和體征消失, 改善率≥80%;顯效:主癥和體征明顯減輕, 改善率≥30%, 且<80%;無效:主癥和體征無改善, 改善率<30%??傆行?(基本恢復+顯效)/總例數(shù)×100%。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肌張力電針加推拿療法總有效率為96.3%, 常規(guī)針法組為81.6% ,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85, P<0.05), 電針加推拿組療法較好。
2. 1 兩組患者治療后肌痙攣狀態(tài)、關節(jié)活動度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 經(jīng)對比檢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 電針加推拿組療法優(yōu)于常規(guī)針法組。
患者, 男, 年齡64歲, 退休工人, 患有高血壓病10余年,最高血壓為19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 經(jīng)常服用降壓藥物, 于2001年2月3日突然頭昏痛甚, 語言不清, 口角歪斜, 左肢體癱瘓, 但未發(fā)生昏迷現(xiàn)象, 也不曾嘔吐、大小便失禁。
檢查:神志清楚, 能正確回答問話, 但吐詞不流利, 左側肢體輕度浮腫, 上肢抬高10°, 下肢功能活動完全喪失, 僅手指尖端及足趾能微微活動, 左腱反射及肱二、三頭肌反射減弱, 鼻壁溝變淺, 舌體偏左歪, 質(zhì)紅, 苔白膩, 脈弦滑數(shù),經(jīng)CT檢查腦血栓形成。
診斷:腦卒中
治法:電針方法, 患肢取合谷、外關、手三里, 肩髃等穴,下肢取風市、陽陵泉、足三里、懸鐘、太溪穴。進針后用平補平瀉法, 后連接G6805型脈沖電針儀, 采用疏密波, 以患者有感覺能耐受, 刺激時間30 min/次, 后進行頭部、上肢、下肢的推拿手法治療, 經(jīng)過10次治療后, 患者左下肢抬高到40°, 人扶可行走, 可說常用單詞, 流唾液停。上肢功能基本恢復, 握力可達8 kg, 血壓140/90 mm Hg, 又鞏固治療1個療程, 肢體功能基本恢復, 語言流暢, 血壓穩(wěn)定, 基本痊愈出院, 6個月后隨訪已能做部分家務事, 至今未復發(fā)。
中醫(yī)認為腦卒中的主要病理機制是竅閉神匿, 神不導氣致神無所附, 肢無所用, 并明確指出神傷不僅可直接產(chǎn)生意識方面的改變, 而且可以直接影響各個器官、肢體筋肉的功能活動。已有許多資料研究提示針刺穴位可促進損傷腦組織的恢復, 改善血流等狀態(tài), 特別加用電針可促進偏癱上下行神經(jīng)傳導束, 促進偏癱上下行神經(jīng)傳導功能恢復, 再配合推拿法使癱瘓痙攣的肢體柔軟, 功能恢復。三法有機結合, 相得益彰, 優(yōu)勢互補, 實踐證明, 電針加推拿療法治療腦卒中痙攣癱瘓, 可使患者早日康復, 療程縮短, 頗有推廣價值, 其治療原理尚在進一步探討。
2014-07-23]
431700 天門市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