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賀
【摘要】 目的 觀察優(yōu)泌樂50治療口服降糖藥不達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72例口服降糖藥物不達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6例。研究組應用優(yōu)泌樂50控制血糖治療;對照組應用諾和銳30控制血糖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控制血糖的療效及低血糖發(fā)生率。結果 3個月后療效:研究組患者在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空腹血糖、胰島素用量、低血糖發(fā)生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3次/d皮下注射優(yōu)泌樂50治療口服降糖藥失效的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好, 餐后血糖控制滿意, 低血糖反應無增加,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優(yōu)泌樂50;2型糖尿?。坏脱欠磻?/p>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糖尿病已經(jīng)成為影響公共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 其防控形勢不容樂觀[1]。近年來2型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增加, 而部分患者口服降糖藥物并不能滿意控制血糖。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 強化胰島素治療在誘導長期血糖控制及維持胰島細胞功能上顯示出其獨特的優(yōu)勢, 故而越來越多的糖尿病患者選擇胰島素注射降糖治療。本院內分泌科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應用優(yōu)泌樂50治療口服降糖藥不達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 取得良好的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病例資料 觀察本院內分泌科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口服降糖藥不達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 所有入選患者均口服降糖藥物, 未使用過胰島素治療。若患者有嚴重的心、肝、腎及胃腸道疾病, 急性感染等并發(fā)癥及其他應激狀態(tài)或有精神異常不能配合者則不入選本組研究。其中:男42例, 女30例, 年齡29~76歲, 平均年齡52歲, 糖尿病病程2~14年, 平均病程6年?;颊呖崭寡牵海?.38±0.56) mmol/L, 餐后2 h血糖:(14.64±0.72)mmol/L, 糖化血紅蛋白(9.42±1.81)%。患者入院后隨機分為兩組各36例:研究組男22例, 女14例, 年齡30~76歲, 平均53歲, 糖尿病病程3~14年, 平均6.5年;對照組男20例, 女16例, 年齡29~75歲, 平均年齡51歲, 糖尿病病程2~13年, 平均病程5.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史、糖尿病病程、臨床表現(xiàn)、治療前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72例患者入院明確2型糖尿病診斷后均給予健康教育、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及降脂治療, 停用口服降糖藥。對照組患者給予:諾和銳30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治療, 2次/d, 藥物劑量根據(jù)患者具體血糖水平?jīng)Q定;研究組患者應用優(yōu)泌樂50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治療, 3次/d, 藥物劑量根據(jù)患者具體血糖水平?jīng)Q定。3個月后觀察患者臨床療效:患者治療前后的體重、血糖變化、用藥期間的患者肝、腎功能, 血、尿常規(guī)變化, 檢測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lc)的變化及低血糖反應發(fā)生情況。
1. 3 療效評定標準 治療后以FPG<7.0 mmol/L、2 hPG<9.0 mmol/L、HbA1c<7.0%為血糖控制達標有效。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療效 治療3個月后, 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6.38± 0.56)mmol/L, 餐后2 h血糖:(9.12±0.68)mmol/L, 糖化血紅蛋白(6.86±0.84)%;對照組患者空腹血糖:(6.44±0.58)mmol/L, 餐后2 h血糖:(11.68±0.76)mmol/L, 糖化血紅蛋白(8.53± 1.67)%;治療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則研究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血糖升高同等程度的患者胰島素用量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不良反應 研究組患者低血糖反應發(fā)生4人次, 對照組患者低血糖反應發(fā)生5人次。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功能逐年減退, 部分患者僅僅依靠控制飲食及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已不能很好控制血糖, 為使患者血糖控制達標, 往往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餐后血糖升高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和獨立危險因素, 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時強調要做到血糖的“全面安全達標”, 即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最大限度地接近正常糖代謝狀態(tài), 同時不發(fā)生低血糖反應。
優(yōu)泌樂50是由含有賴脯胰島素和精蛋白鋅賴脯胰島素的混懸劑組成的一種新型的胰島素預混制劑, 賴脯胰島素的主要作用為調節(jié)血糖代謝, 起效迅速, 和常規(guī)胰島素相比, 可以在和進餐間隔更短的時間內給藥。皮下注射精蛋白鋅重組賴脯胰島素混合注射液(50R)后, 賴脯胰島素起效和達峰迅速, 可以更好的降低餐后血糖, 且避免了人胰島素作用持續(xù)時間過長的缺陷, 降低了低血糖風險。優(yōu)泌樂50中的50%中效成分魚精蛋白鋅賴脯胰島素沒有明顯峰值, 活性作用類似于基礎胰島素。對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50%基礎胰島素和50%餐時胰島素, 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 能有效控制整體血糖, 且低血糖發(fā)生率低[3]。與諾和銳30比較, 在控制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
通過本組研究, 應用優(yōu)泌樂50皮下注射3次/d治療口服降糖藥不達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 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餐后血糖的治療效果, 同時在控制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方面較諾和銳30有明顯優(yōu)勢。
綜上所述, 3次/d皮下注射優(yōu)泌樂50治療口服降糖藥失效的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好, 餐后血糖控制滿意, 可以達到血糖控制全面達標, 其低血糖反應無增加,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李新, 張麗娜, 李銘, 等.初診2 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變的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臨床內科雜志, 2006, 23(8):545-547.
[2] 葛均波, 徐永健.內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3:741-742.
[3] 張愛鳴.歷釵微精蛋白鋅重組賴脯胰島素混合注射液(50R)治療2型糖尿病60例.中國新藥雜志, 2010, 19(6):509-512.
[收稿日期:2014-1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