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劉 敏,付淑華,顧承彬,李漢星
(靜??h種植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天津 301600)
近年來,隨著農業(yè)結構的調整,靜??h棉花種植面積擴大,種植品種不斷增加。為篩選適合本地的棉花主推品種,實現棉花生產高產、優(yōu)質、高效的目標,引進了一批棉花新品種和品系,開展品種比較試驗。
冀豐 554、GK-164、冀豐 908、冀豐 103、冀豐106提高系共5個品種。
試驗在靜??h梁頭鎮(zhèn)谷莊子村進行。
設5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1334m2。長128.3m,寬10.4m,16行區(qū),行距0.65m。隨機排列,不設重復。
試驗于2013年4月23日播種,播前一周棉田表面噴施氟樂靈,耙耢混土2遍,防除雜草。
采用地膜覆蓋的方式種植,播種量1.5kg/667m2,大小行種植,大行 85cm、小行 45cm,平均行距65cm,平均株距30cm,667m2留苗3400株左右。
4月18日結合整地底施氮磷鉀復合肥(N22、P2O510、K2O13)40kg/667m2。6月 16日中耕一次,6月29日追施氮磷鉀復合肥20kg/667m2。
2.3.1 病蟲害防治
蚜蟲、棉盲蝽為中等程度發(fā)生,從5月25日每隔1周噴藥1次,共防治11次,選用啶蟲咪、滅掃利、亮點、迷盲蝽等9種藥交替防治;針對棉花枯黃萎病進行兩次防治,使用藥劑為黃枯凈等。
2.3.2 化控
為防止棉花徒長,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縮節(jié)胺7次。7月18日打頂尖,10月3日噴乙烯利催熟。
表1表明各處理出苗一致,處理3、4現蕾和開花期較其它處理早1~2d。處理1最早進入開花盛期和結鈴期,處理2最晚進入開花盛期,結鈴也最晚,處理3吐絮最早,處理1、4次之,處理2吐絮最晚。處理2全生育期125d,生育期最長,處理3生育期120d,生育期最短。
表1 各品種生育期 單位 :月.日
由表2得出,處理5株高最高,處理4株高最矮;處理2單株結鈴個數最多,處理4最少;處理4單鈴最重,處理3最低;處理2、4衣分最高,處理3最低;處理2籽棉單產、皮棉單產最高,處理3最低。
綜合產量性狀,在667m2株數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單株成鈴數處理2最高達15.7個,處理3、5次之,處理4最差;單鈴重處理4最高6.3g,處理1、2次之,處理3最差;衣分率處理2、4最高。處理5次之,處理3最差;籽棉單產處理2最高277.2kg/667m2,處理5第二位,其他依次為處理1、4、3。皮棉產量與籽棉產量順序相同。
表2 各品種植物性狀
2013年蚜蟲、棉盲蝽中等程度發(fā)生,除治11次,田間調查發(fā)現棉鈴蟲只有落卵,沒發(fā)生危害。
抗病性方面,處理1、2、5抗病能力強,未發(fā)生枯萎病,處理3發(fā)病最重,處理4次之。
氣象資料表明,4~10月份降雨量445mm,比歷年平均少75.3mm。棉花生長前期降雨頻繁,中后期降雨少,處理1、2、5表現較高的抗旱性,處理 3、4次之。
3.5.1 春季低溫影響
2013年棉花播種受到春季低溫影響,4月23日播種,播種期較晚,對棉花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3.5.2 干旱影響
生長關鍵期受到輕度干旱的影響,縮節(jié)胺的使用少于往年,特別是生長中后期降雨少,8月和9月降雨量僅122.1mm,較歷年偏少,影響棉花生長,對產量、品質有一定影響。前期降雨頻繁,造成早期蕾鈴脫落較多。
(1)GK-164品種產量最高,生育期125d,植株穩(wěn)健、高度中等97.5cm,單株成鈴數、衣分率最高。冀豐103產量居第2位,生育期123d,單株成鈴數居第2位。冀豐554產量居第3位,生育期122d,生育期短,均表現出較強的抗旱性。
(2)GK-164無論從個體性狀和群體結構均居首位,籽棉單產比最低的冀豐908高14.1%;位居第2位、第3位的冀豐103、冀豐554單產比冀豐908分別高5.6%、5.1%。
(3)參試品種均表現出較強的抗蟲性,棉鈴蟲只有落卵,沒有形成成蟲危害,冀豐106、冀豐908有枯萎病發(fā)生,出現早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