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小萌
(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山東 青州 262500)
試論地域文化與學前舞蹈教學的融合
鞠小萌
(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山東 青州 262500)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加深,我國各高師院校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yè),并逐漸呈現出嶄新的發(fā)展局面,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著力于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為了提高學前教育質量,不僅關注幼兒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且關注其美育水平的提高,舞蹈教育就是一個例子。學前舞蹈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幼兒學習舞蹈是否達到標準,本文重點分析將地域文化融入學前舞蹈教育中,目的是既要促進學前舞蹈教育的發(fā)展,又要起到傳承我國民族民間文化,讓地域文化與舞蹈教學相互結合起來的作用。
地域文化 學前教育 舞蹈教學
用全面的眼光看過去的學前教育,呈現出忽略教師質量的問題,而且教師認為學前教育就是給幼兒傳授知識,而忽略幼兒多方面的發(fā)展。正由于師資水平不高,最終嚴重影響學前教育的發(fā)展,但隨著近幾年來教育改革的不斷加深,各高校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重視度不斷增高,其發(fā)展局面有所改變,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教師具有全面的文化知識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而且要求幼兒教師具備唱、跳、畫、演等技能,以此提高學生的美育水平和實踐能力。從舞蹈教學來說,這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學前教育學生的一門必修課。舞蹈教學不僅能夠促進幼兒的藝術發(fā)展,而且能夠促進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身心健康發(fā)展。鑒于當前幼兒教育中,舞蹈教學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和改變這種教學現狀,必須從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自身情況出發(fā),制訂適合的教學方案和計劃,以此促進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發(fā)展。
我們之所以如此關注當前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發(fā)展情況,是因為舞蹈教學已經成了學前教育必不可少的一課,提高學前教育的舞蹈教學質量,才能使舞蹈教學發(fā)生改變,不斷探索出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讓幼兒真正走近并走進舞蹈藝術,學好這門藝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藝術教育越來越重視,幼兒舞蹈教育也得到社會、學校及家長的重視,但由于幼兒舞蹈教育的發(fā)展時間還不算長,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教學技術問題。從好的一方面說,在幼兒舞蹈教學中,做到幼兒自身身體發(fā)育狀況和舞蹈教育的結合,給幼兒舞蹈學習者“灌輸”適合她們的舞蹈教學,在提供簡單的舞蹈理論教學的同時不斷注重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但從做得不夠好的一方面來說,有些舞蹈教師專業(yè)素質不夠,為了快速達到教學效果,在對幼兒進行“拉筋”等柔韌度訓練的過程中沒有做好充分的保護措施,容易使幼兒受傷。再有很多舞蹈教育機構為了追求最后的舞臺表演,在教學過程中忽略對幼兒的技術教學,并沒有讓幼兒學到最本質的東西。除此之外,當前舞蹈教學內容過于統(tǒng)一而缺乏創(chuàng)新,地域文化不能很好地在舞蹈教學中體現出來。良好正確的幼兒舞蹈教學能夠促進幼兒形成良好體態(tài),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但只注重學習結果,忽略舞蹈學習的根本,不利于她們的健康成長。舞蹈教學也是為了讓舞蹈文化傳承下去,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要將中國民族文化傳承下去,將其融入舞蹈教學是至關重要的。綜上所述,幼兒舞蹈教學是當今值得我們關注和重視的一大問題。
(一)幼兒舞蹈教學著重點有偏差
通過對保定市15所舞蹈教學培訓班50名優(yōu)秀舞蹈教師的調查及自身舞蹈教學經驗得知,現在的舞蹈教學機構大多著重基本功訓練,總是關注基訓課,忽略其他能力培養(yǎng)。在很多舞蹈教學機構中,無論孩子大小,統(tǒng)統(tǒng)從基本功開始學起,隨之追求專業(yè)化技巧訓練,這就是“重技輕育”。但是真正學習舞蹈,并不是單純地“下腰”、“下叉”,并不是單純地掌握這些舞蹈技巧。某些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寧可讓學生花費更多時間學習舞蹈動作,也不愿讓他們了解更多舞蹈作品的背景和內涵,這些背景和內涵往往包含很多地域文化,如果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技巧,忽略文化的傳授,則很難使地域文化在舞蹈教學中傳承下來。
(二)幼兒舞蹈教學目的有偏差
根據幼兒舞蹈教學問卷調查結果得知,幼兒舞蹈教師大多采用“為了跳舞而跳舞”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某些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不僅呆板,而且使幼兒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種被動致使他們“復制”和“模仿”老師的舞蹈動作,無法體會舞蹈原有的意境和精神,這種現象在舞蹈教學中是難免存在的。另外,一些教師的教學目的不在于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氣質,而是為了迎合家長,帶孩子考級、演出、比賽,希望孩子在舞臺上表演出各種高超的舞蹈動作,或者單純地為了獲得獎項等。盡管這種教學方法在中國是很普遍的,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抑制了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而且嚴重阻礙了我國舞蹈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請進來——開展豐富多彩的舞蹈教學課堂
1.融地域特色文化于教學課堂。
舞蹈源于生活,又回歸到生活中,它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既能反映一個地區(qū)老百姓的生活習俗,又能反映出該地區(qū)的地域特色。每個地區(qū)都有獨特的地域文化,這種文化貫穿人們的衣食住行中。每個地區(qū)都有屬于自己的地域文化,因為每個地區(qū)都有不一樣的舞蹈形式,我們可以對各民族舞蹈進行分析,彝族有“跳老虎”和“煙盒舞”等,白族有“繞三靈”,傣族有“孔雀舞”等,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舞蹈文化,而這些舞蹈文化又與當地文化有息息相關的關系,是相互融合的。那么,在教學中將這些地域文化引入到課堂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對各地區(qū)的地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而且有利于促進該地域的經濟文化發(fā)展。由于這些地域文化是富有地區(qū)特色的,對于學生而言是較陌生和新奇的,這樣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起到調動和活躍課堂氣氛作用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請地方文化藝人走進課堂。
既然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那么自然就存在傳承地域文化的傳承者,也就是文化藝人。我們可以請文化藝術走進課堂,讓其給學生講述當地的舞蹈文化形式,或者現場表演,甚至采用一問一答的互動形式,這樣既能讓學生對地域文化的了解更直接和透徹,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但是,為什么強調要文化藝人講述,而不能由教師直接授課呢?這就是權威性問題,文化藝人生于該地區(qū),他對當地文化的了解是最直接和透徹的,客觀性較強,這樣在保證文化真實性的同時,讓學生走近地域文化。
(二)走出去——增強教學的社會實踐性
1.參觀當地地區(qū),走進民族文化。
每一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但這種文化對于異地學生而言是較陌生和抽象的,要對其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教師可以采取參觀的教學形式,帶領學生走出校園,直接來到當地,讓學生感受這些地域文化,并搜集和記錄一些與舞蹈有關的地域文化。還有,既然來到了當地參觀,學生可以直接與當地居民交流,從居民口中搜集一些自己想了解的地域文化,并且進行互動,這是一種有效促進學生了解地域文化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教師最好選取該地區(qū)正在舉行民俗活動的時間出行,因為通常一個地區(qū)的民俗活動是以當地地域文化為基礎的,這樣能讓學生從中了解更多地域文化,提高學生文化藝術素養(yǎng)的同時,使地域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學習。
2.保護地域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每個地區(qū)的地域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既是該地區(qū)的瑰寶,又是我國各地區(qū)的瑰寶。地域文化應該被各地區(qū)的人接觸和了解,但是這并不代表地域文化全部都是精華,它存在一定的糟粕。要實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生可以在搜集當地文化之后,對其進行整合,并且與其他學生交流和討論。每個人的觀點和認識都是珍貴的,只有通過不斷的交流,才能找出創(chuàng)新點,讓地域文化的內涵更豐富,使地域文化得到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每一個地區(qū)的地域文化都是獨特的,它既是自己民族的,又是全世界的。可以說,地域文化是舞蹈藝術的重要資源,它是源源不斷的,但是這需要我們不斷挖掘和探討,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將其精華融入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這對創(chuàng)新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至關重要。地域文化融入舞蹈教學中,不僅能夠創(chuàng)新舞蹈教學形式,而且能夠傳承和發(fā)展地域文化,讓地域文化走出地域、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1]吳明靜.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模式探析.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2.
[2]胡樹新,唐麗穎.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模式的探討.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
[3]涂遠娜.研究性教學模式與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8.